5月11日(農曆三月廿三日)媽祖誕當天午後,像往年一樣,張欽硫(35歲)把手上的工作暫擱一旁,和太太一起到粵海清廟祭拜媽祖(亦稱天后娘娘),還獻上神袍等厚禮。
張欽硫自懂事以來,年年媽祖誕一定進廟上香,他家裏供奉著媽祖,媽祖在他家的地位還淩駕祖先之上。
原來,百多年前,張家上祖兄弟的獨子犯罪被判死刑,上祖念在兄弟情分,叫他的一名兒子去頂罪。按當時的規定,行刑者會喝酒壯膽行刑,若半途酒醒無法繼續執行任務,剩餘的犯人便可免罪獲赦。處決前夕,一名婦女教上祖的兒子,行刑時排在隊伍的後方,將能逃過劫難。上祖的兒子照做,果然逃出生天。回家的路上,他路過一座廟宇,見廟內的一尊女神像與處決前夕所見的一模一樣。旁人告知那是媽祖,後來他便把媽祖像請回家供奉。媽祖救命之恩的故事就這樣在張家一代傳一代,到張欽硫已傳了五六代了。
祭拜媽祖為了不忘本
張欽硫説,祭拜媽祖是提醒自己不能忘本,他也把祖父告訴他的這件事告訴兩名年幼的女兒,希望借此把飲水思源的價值觀灌輸給她們。
媽祖是中國東南沿海和海外華人供奉的海上保護神,後來她的職能略有擴大,人們相信,無論是商人、手工業者,也無論是難産或其他疾病,她都能幫助人們排難解困。
粵海清廟是潮州人祭祀媽祖的主要廟宇,5月11日前去祭祀的男女有老有少,有的獻上塔香祈福,有的獻上一大塊燒肉表誠心。福建人創辦的天福宮也很熱鬧,一些信眾還到廟裏誦經。
人們供奉媽祖除祈福保平安外,在一些社團至今仍發揮著社群的凝聚作用。
中國福建莆田是媽祖的故鄉,因為這一緣故,新加坡的南洋莆田會館,每年都把媽祖誕列為重要的節慶。總務陳文獻説,4年前開始慶媽祖誕辰,除祭祀外,還演木偶戲,吃鹵面,把媽祖誕慶典包裝成文化節慶,出席的同鄉一年比一年多。
以最高禮儀祭祀媽祖
新加坡福州會館則以最高的祭祀禮節──12碗葷供奉媽祖,媽祖誕前夕,會館的理事們還會用素食為媽祖做“暖壽”,晚上舉行的宴會,出席的人數多年來都是該會館所有宴會之冠。
林氏大宗祠九龍堂的媽祖誕祭祀活動也很有規模。林氏大宗祠自1928年創立以來就沒中斷過媽祖的祭祀活動。媽祖本姓林,因此林姓族人把她奉為祖姑,並規定祭祀媽祖是林氏大宗祠的宗旨之一,這樣的活動有助於加強林氏的宗誼。
其他把媽祖誕列為會館重要節慶的還包括海南會館、廣西暨高州會館等。
新加坡會館與媽祖有不解之緣
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人們無法解釋海上航行所碰到的風險,只好把命運交給神明。源自宋代的媽祖,因為官方及民間的大力傳揚,早已成為出海者心目中的保護神,相信先民因為她而更加堅定了南來謀生的信心。
海上航行這一刻不知道下一刻的命運,南來者把媽祖供奉在船頭,安全抵岸後,先民便建廟祭祀媽祖,答謝她的庇祐,幾乎中國東南沿海每個方言群都如此。儘管當初這些廟宇都因陋就簡,但卻是初來乍到者的心靈停泊站,具備了團結同鄉的條件,漸漸地,一些地緣性和血緣性的社團組織便在這樣的基礎上誕生了。
迄今已有144年曆史的福建會館,當年就是在以媽祖為主神的天福宮內設立的。粵海清廟是潮州人祭祀媽祖的主要廟宇,于1845年成立的義安公司,1925年設立的潮州八邑會館,跟粵海清廟都有一段密切關係。于1909年創立的福州會館與媽祖的信仰也有著密切的歷史淵源。海南人方面也是先有天后宮(1857年),後有海南會館的。廣東人方面,寧陽會館和廣西暨高州會館都供奉媽祖。
媽祖信仰不但在血緣和地緣組織上發揮了團結的作用,它也在業緣組織上産生相同的功能。比如新加坡紅燈碼頭電船公會、新加坡摩哆船主聯合會、炭商公會以及其他與航海業、漁業相關的業緣組織都有祭祀媽祖。
祭祀媽祖的廟宇,有的是南來華人移民子弟接受啟蒙教育的場所。1849年在福建會館天福宮旁設立的私塾崇文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顯然,在新加坡的媽祖信仰裏頭還包含了華族先驅者南來拓荒的血淚史和社會價值觀,是新加坡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作為一種文化傳承,媽祖文化已越來越受到社團的注意。南洋莆田會館總務陳文獻説,該會館計劃今年組團到中國多個地方考察、收集資料,以便把媽祖文化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福州會館總務張代彪在媽祖誕辰晚宴上致辭時説,媽祖的博愛、扶弱濟貧、勇敢無畏、不屈不撓的精神和盡孝的觀念都值得發揚光大,他希望會員把媽祖文化的精髓融入日常生活中,並傳給下一代。
全球媽祖廟約5000座
媽祖崇拜可説是中國福建最有代表性的民間信仰,她已隨著閩人的足跡傳遍中國海內外。據《世界媽祖廟大全》統計,目前全世界已有媽祖廟近5000座,信眾近2億人。
媽祖廟遍佈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印尼、泰國及中國的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就連在巴西、加拿大、墨西哥等地的華人居留地,也有媽祖廟的蹤跡。在法國巴黎的“真一堂”更稱媽祖為國際和平女海神。
媽祖能成為萬人崇敬的對象,這跟自古以來中國官方及民間的傳揚不無關係。
媽祖,本名林默娘(960年-987年),是生活在莆田湄洲灣畔的一個民間女子。相傳她聰明、勇敢、善良,有預知氣象變化、驅邪治病和泅水航海的本領,又常在驚濤駭浪中救助遇難的船隻,很受遠近人們的愛戴。宋雍熙4年(987年)重陽節,林默娘登上湄洲峰頂後,就再也沒有回來了。百姓傳説她在這一天“升天”成仙,此後奉她為航海保護神。在民間信仰裏,媽祖是一位聖潔、善良、公平、正直的海神。
宋代海外交通、貿易頻仍。南宋時,金兵犯境,陸上絲綢之路受阻,人們只好改從福建泉州出海,打開了海上絲綢之路。在船上供奉媽祖的習俗從此流傳開來。明成祖時,在派鄭和下南洋(當時稱西洋)前,鄭和還奉旨先到湄洲島祭拜媽祖。可見官方對媽祖信仰的重視。
從宋代到清代媽祖被歷代皇帝敕封28次,在清康熙及乾隆年間被尊為“天后聖母”。除“天后”、“天妃”和“媽祖”外,海南人習慣稱媽祖為婆祖。有學者分析稱,福建話的“ma”是指祖母,媽祖其實就是婆祖。
明清以來,媽祖信仰與傳説的擴展,媽祖的職能已不再局限于海上護衛,許多民間習俗資料顯示,媽祖信仰已融合了儒、釋、道教的理念和色彩,有關顯靈的傳説更加頻繁。在民間信仰中媽祖已成了一位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的女神了。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作者:莫美顏李白娟 2004年05月18日)
編輯:秋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