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始時代,人們憑藉他們所固有的信仰和想像力,常把自然界和人類的各種現象,當作諸神的活動而説明,並編排出來有體系的故事。這種故事便是所謂神話。民間傳説。其始也是從神話中産生出來的。但它漸漸的脫離了原始信仰,而以英雄、偉人、美人、善人、惡人、愚人等人的活動為其中心題目。換句話説,在民間傳説裏,人的活動漸漸的代替了神的活動,人比神更有地位。世界上各民族的民間傳説,在同樣的文明狀態下,就産生出來同樣的類型,是故各民族的民間傳説,本質上都是大同小異,只有表現之不同,而少有內容之突出者。同時,在某一地區內或若干地區之間,時常發生民間傳説之移植、傳播,因而更促進同樣的類型傳説之生産和再生産。總而言之,研究民間傳説,必須從類型之分析著手。
臺灣的民間傳説,大部分是將大陸之民間傳説完整的移植過來,世世相傳而保持于不墜。但其中不免也有以大陸的民間傳説,特別是以福建的民間傳説,為其原型,加以本地的自然風物、歷史事實,民情風俗改編而成的亞型、變型。茲將後者列舉數種,加以説明如下:
埋金傳説:打鼓山,又稱麒麟山,位於高雄市鼓山區,海拔354公尺。《臺灣府志》雲:“相傳道乾有妹,埋金山上。”據傳:當明末海盜頭目林道乾被官府逮捕時,其妹將其所有之大量黃金悉數埋在此山上。可惜其妹由於悲傷過度而哭死,到後來,便無人知道這些黃金之蹤跡了。除了高雄市之打鼓山外,此一傳説在屏東縣車城鄉、獅子鄉、臺北金山鄉等地亦有流傳。史實是有時間有地點,而民間傳説是無時間,亦無地點的。因而一經傳播,在不同的地方,也可以有同樣的內容的傳説。按埋金傳説之原型,在大陸各省,到處皆有。就福建而言,省城福州就流傳著閩王王審知埋藏金銀財寶于王墓山之傳説。
望夫傳説:臺南市安平區附近海濱,處處點綴野生之林投。林投,又作菻荼,番語。樹高及丈,直幹無枝,葉簇生,長四、五公尺,刺利,列如鋸齒。入夜遠望之,宛如女鬼披發站立海邊,使人毛骨悚然。當地民間乃流傳〔林投姊〕之傳説,略謂:往昔安平附近有一女子,每日站在海邊等待,但其丈夫始終未見回來。久而久之,該女子終於哭死於一棵林投樹下。因其怨魂不散,當地居民常目睹在海邊林投樹下,出沒披發之女鬼,以致物情騷然驚相傳播。按福建、廣東沿海,因山多田少,地瘠人稠,居民向多謀生海外,其妻妾常在海邊等待丈夫回來,於是處處皆有望夫石、望夫臺等之傳説。臺灣〔林投姊〕之傳説,無非是福建、廣東沿海望夫石傳説之翻版而已。
皇帝微行傳説:雲林縣口湖鄉之沿海,盛傳乾隆君遊臺灣,嘉義縣、臺南縣之嘉南平野,又傳嘉慶君遊臺灣等傳説,地方父老,言之鑿鑿。按我國東南、華南沿海,向有明正德帝微行之傳説。江浙之“梅龍鎮”、福建之“正德帝吃雞”等便是。臺灣之乾隆、嘉慶微行傳説,皆以大陸上明正德帝微行傳説為原型,加上本地之歷史條件而成。前者當為後者之翻版而已。
神仙傳説:臺北市北投區復興崗東方之圓仔湯嶺,絕頂有一小湖。相傳,古時住有一位神仙。此仙意欲招來一老實人為其徒弟,便化裝為一賣湯圓之老翁,立於嶺頂叫賣,謂吃一碗兩文錢,吃兩碗則僅需一文錢。大多數之路人皆爭先恐後地前往,付了一文錢而吃兩碗湯圓。後有一年輕人見了此一情形,頗覺不公平,便付了兩文錢,吃了一碗。賣湯圓之老翁,於是便現出其神仙之原形,告訴這青年其本意,讚其老實而收之為徒弟。傳説中此神仙之湯圓是用嶺上之泥土搓成的,因此,嶺上呈現一土坑,經天雨積水,遂成前述之小湖。此一傳説,當是以湖北黃鶴樓之傳説為其原型,略加修改,潤飾而成的。
足跡傳説:臺北市景美區之景美山,山頂有一仙跡岩,大岩石上,有一大足印。相傳為古時一神仙下到此處之足跡。近年在岩下,建了一廟,供祀呂洞賓,稱為仙跡岩仙公廟。此種足跡傳説,在大陸各省到處皆有。就福建而言,省城福州郊外之鼓山,有一羅漢臺,大岩石上有二、三足跡,相傳為古時十八羅漢來遊鼓山之蹤跡。 地道傳説:基隆市首屈一指之名勝仙洞,除洞內供祀觀世音菩薩之外,留有許多清同治年間之石碣,具有神秘之感。民間傳説,洞裏往昔住有神仙,又傳,此洞有一地道,直通淡水港。臺南市最著名之古跡,乃是明末荷蘭人所築熱蘭遮城(又稱紅毛成、赤嵌城、臺灣城)和普羅民遮城(又稱赤嵌樓)。兩城相距四公里,相傳有一海底地道相通。世界上之各民族,都流傳有此類地道傳説。
風水傳説:臺南縣麻豆鎮郭宅,稱為本省現存最古住宅建築之一。相傳:在清康熙年間,麻豆某人得到地理師的指點,于一風水極佳之處建立房舍,頓成此地的首富。不久,該地理師成了瞎子,富翁感念其舊恩,便邀之住于其家中,並答應每餐供給他所喜吃之羊肉。地理師在富翁家住了一陣子,彼此相安無事。某日,地理師于進餐時,發現滿桌都是羊肉,便招呼其他人同食。但卻無一人接受。後有一童工告之謂,當日之羊肉乃是一雙失足跌落糞坑中而死的羊,富翁欺其眼瞎,將之烹煮而供他食用。地理師得知此事後,心中憤然。數日後,便告訴富翁説,其門前之池塘,有害風水,勸富翁將之改為果園,富翁不知此為地理師報復的行為而聽從了他的勸告。自此,該家族便接二連三地遭遇不幸,而逐漸沒落。此為一具有典型性的風水傳説。臺北市大同區大龍峒有傳:該地富豪港墘的陳家(陳悅記),是因在蛤蟆穴的風水上建築其住宅而發跡。臺中縣霧峰鄉頂厝的派下,因在螞蟻穴上建造祖墓而致富。此外,臺灣各地,風水傳説,種類極多,不勝列舉。這些傳説,都是大陸上風水傳説的翻版。按風水説,為我國固有,在世界上其他各民族之間,少有類似之事例。
石像傳説:臺北市松山區三張犁,開發極早。相傳:該地某富翁住宅門前之一對石獅子,多年受日月精華,變成妖精,每到深夜便雙雙步行街上,危害人畜。後來有人將此一對獅子,移置於派出所門前,妖精始不敢作怪。臺北市士林區芝山岩,古樹參天,風景幽美,清乾隆年間,居民建一芝山岩廟,供祀開漳聖王。廟外有一石馬,亦多年受日月精華而變成妖精,每到深夜,步行下山,偷吃稻穀。至近年人煙稠密後,妖精始不再作祟,附近地方才得以平靜。石像變成妖精的傳説,大陸上到處皆有。尤其在臺灣居民之祖籍福建、廣東,其原型傳説流傳很多。福建省城福州有傳:該城居民為抵禦五虎島之殺氣,曾相議設置三尊獅子石像于城內之雙門前。詎料,久而久之,此三尊石像,都變成妖精,每到深夜,相率步行,危害路人,行旅苦之。幸有人想出一計,以豬血潑于獅子身上,殺死妖精,如今只剩下三尊大石像而已。 富豪傳説:在臺灣有關富豪起家的傳説,種類繁多。但也都是大陸上富豪傳説之翻版而已。臺北市松山區三張犁有傳:該地富豪蔡家的始祖,在地下發掘金銀而致富,此乃天之所賜。並謂今臺北市古亭區有一富翁,名為周百萬。他因打死明朝皇子,逃亡到臺灣,佔有無人之地甚廣,財富甲于北臺。其金銀財寶埋在各處土中甚多,蔡家所發掘的,不過是其中一部分而已。臺北縣新荘鎮、板橋市有傳:此地之富豪林本源的始祖,是因看見了月華,向月華祈求財富,而致富的。並謂今板橋林家大宅,每到深夜仍可以聽到金鬼銀鬼之叫聲。上述為富豪起家的傳説。此外,尚有富豪沒落的傳説。雲林縣斗六鎮,原稱斗六門。該地有傳:往昔,斗六門只有一位富豪,年青而承繼巨大産業,人尊稱為天文仔舍。某日,此富豪遇見一算命師,此算命師告之謂,其壽命至多不過三十歲。於是,天文仔舍便盡其荒唐之能事,以期在其壽終之前享盡其財富。最後,在其死前便已淪為乞丐。因此,鬥門地方,父母責其浪費成性,荒唐不振的兒子,常以天文仔舍為諫例。世界上之各民族,都流傳著其固有的富翁傳説。但歸納起來,也只能分為幾個類型,其情節亦大多屬於同工異曲。
英雄傳説:在臺灣有關英雄事跡的傳説,種類亦不算少,其中有關鄭成功的傳説,最為突出。鄭成功於明永歷十五年(1861年)剋復臺灣,不久赍志長歿。臺灣中北部各地,都未曾親至。但這些地方偏多鄭成功的傳説。臺中縣大甲鎮的鐵砧山,有一國姓井。相傳:往昔,鄭國姓率軍經過大甲,將寶劍插在山上,地中立即涌出泉水,解決了行旅缺水的困難。泉水出處,便是今日的國姓井。嘉義縣水上鄉尖山之頂,有一正方形的大石,相傳:即為臺灣開山之祖顏思齊之墓碑。碑上並無刻文,僅于其中央刻有一道直線。民間傳説:往昔,鄭國姓收復臺灣後,立即往拜顏墓。見其碑上並無文字,為日後辨認起見,便用其寶劍在碑上刻劃一道直線。此即為今日所見墓碑上的刻痕。另有臺北市劍潭的傳説。據説:古時,這潭底有一魚精,時常殘害人畜,行旅每苦之。後鄭國姓到此,將寶劍投是潭中,斬了這魚精。自此,附近地方才得以安寧。此種英雄寶劍傳説,不特在大陸上頗多其原型,即在世界上各民族傳説中也有大同小異的類例。
在臺灣北部,有關鄭成功除暴安良、殖産興業的傳説,種類最多,而且流傳得非常普遍。相傳:今臺北縣鶯歌鎮的鶯哥石、三峽鎮的肉鳶山、臺北市北投區的豬哥石、基隆市的鶯哥石等許多巨石,本來都是多年受日月精華所變成的妖精,危害人畜,荼毒鄉里。幸有鄭國姓到其地,用大炮將它們打死,如今只剩下幾塊奇岩怪石而已。在臺灣北部,有關鄭成功殖産興業的傳説尤多。臺北縣三峽鎮、新店鎮、桃園縣大溪鎮,在往日都盛産█魚,據當地的傳説,是由於鄭國姓自福建帶來魚苗,發經當地居民飼養,然後才有█魚的出産。臺北縣金山鄉、萬里鄉,從前出産蛤蜊,以美味而著稱。相傳最初也是鄭國姓由福建帶給當地居民飼養,然後才日漸繁殖的。以上兩種傳説,當是以大陸上有關除暴安良、殖産興業的傳説為其藍本,加以本地之鄭成功崇拜,潤飾而成的。至於巨石變精一節,在臺灣居民之祖籍福建、廣東,頗多其原型傳説。福建福州烏石山,相傳:山上的桃形、李形巨石,本來都是妖精,每每入夜變成兩個美女,相率下山,誘惑男人,帶到山上,加以殺害,幸有一位高僧到此,加以鎮壓,如今只餘下兩塊墨黑巨石而已。
英雄傳説:像以上數種鄭成功崇拜的傳説,皆出自中北部。臺灣南部是鄭成功實地住過的地方。在這裡有關鄭成功的傳説,神奇色彩較為淡薄,且多敘述英雄末路,而富有悲劇性。臺南地方有傳:鄭國姓初到臺灣時,臺灣沒有老虎。他為想將其延平郡王地位傳給子孫,世代相繼,便自暹羅國運來雌雄老虎各一隻,放至山中,以便繁殖。可惜這兩隻老虎都被土著打死,鄭氏也傳了三世,便投降了清朝。又傳臺灣島上,原有許多龍脈,康熙皇帝憂慮鄭氏利用龍脈來恢復明室,便重金禮聘一地理師,將臺灣的龍脈損毀殆盡。因此明祀終於斷絕。臺南市安平區也傳,明永歷年間某夜,當地居民同時皆夢見一全身穿戴白色盔甲魁梧的武將,腳踏鯨魚背上,從鹿耳門出海而去。果然,于翌晨,從王城(即荷蘭人所築熱蘭遮城,後為鄭氏館邸,今稱為安平古堡。)傳出,國姓爺于前夜逝世。以上各種傳説,當是以大陸上之英雄傳説為藍本,加以民間俗信而成。在臺灣有關英雄事跡的傳説,尚有施瑯開鑿萬軍井之傳説,産于澎湖縣馬公鎮。王得祿救駕傳説,産生於嘉南地方。吳光亮剷除鳳凰眼,流傳于南投縣鹿谷鄉的山區。
美人傳説:我國美人傳説,有關戀愛者,為數較少。有關貞節者,佔極多數。澎湖縣七美鄉,是澎湖群島最南端的一個孤島,從馬公鎮,搭乘縣政府的郵船,可以到達。在這七美島上,有一荒冢叫做七美人冢,傳説如下:明末某年倭寇侵犯澎湖,該島有女子七人,不願受辱,同投于一井,全節而死。後來水井中雖已埋沒,竟在井邊,發出七棵樹木,枝葉茂盛,至今猶存。石碑刻七美人冢,即是後人紀念其貞烈所立,傳為佳話云云。
(來源:福建省圖書館館藏臺灣文獻資料)
編輯:秋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