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山東省(濟北)臺灣工業園(以下簡稱臺灣工業園)的建設步伐,按照市委、市政府“大規劃、大整合、大建設”的工作要求,結合濟陽實際,特製定臺灣工業園五年發展規劃。
一、基礎條件和形勢分析
臺灣工業園于2003年建立,2005年5月被省臺辦批准為山東省(濟北)臺灣工業園,也是全省第一家臺灣工業園。近年來,在各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援下,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承載能力不斷增強,具備了跨越發展的條件。一是從大環境來看,隨著對外開放力度的不斷加大、政策的不斷優化和環境的不斷改善,外商投資逐漸北移,環渤海經濟圈逐漸形成,山東特別是濟南躍居為最具競爭力的地區。尤其是臺資企業更是看好濟南。在臺灣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簡稱電電公會)9月份公佈的《2005年祖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報告中,濟南市位列臺商極力推薦城市的第11位。二是從全縣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來看,經過近幾年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濟陽縣的區位、成本、環境、機制等優勢越來越突出,濟陽縣成為全市招商引資工作中最具競爭力的區域之一。三是從臺灣工業園自身條件來看,該園位於省道248線東西兩側,新國道220線以東,環境優美,地理位置優越。兩年以來,先後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2億元,建成2縱1橫的道路框架,在園區附近建成日供水能力5萬噸的自來水廠,35千伏、110千伏和220千伏三座變電站,建成日處理污水4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天然氣管道、供熱管道等鋪設到各主要道路,實現了供排水、道路、電、熱、天然氣等的“九通一平”,建成區達到3平方公里。隨著園區內基礎設施的日臻完善,臺灣工業園的集聚效應逐步顯現。旺旺集團、大魯閣織染、同鎰節能材料、康納電子、界龍科技等一批投資大、科技含量高的知名臺資企業先後落戶臺灣工業園。區內臺資企業達21家,合同利用臺資1.95億美元,實際到位資金8603萬美元。四是從發展前景來看,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我縣臺資企業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聚集,目前它們自身擴張的需求十分強烈。同時,通過以商招商和專題招商等多種形式的努力,許多臺商對臺灣工業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可以預見,在最近一個時期之內,臺資企業的聚集將呈加速發展趨勢,這為臺灣工業園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大規劃、大整合、大建設的要求,以濟南市“北跨”發展為契機,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以重點項目為中心,堅持自主建設與市場運作並舉,面向兩個市場,加大引推力度,講求經濟社會效益,充分發揮聚集、輻射和龍頭作用,打造對臺招商品牌,建設全省對臺經濟樣板區,帶動全縣經濟和社會事業的跨越發展。
發展目標:
根據濟陽縣城市總體規劃(1996-2010)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臺灣工業園規劃總面積18平方公里(包括已建成區3平方公里),涉及16個村,人口7043人,總戶數1676戶。其中,北區8平方公里,規劃範圍東至新華路(原國道220線),西至三箭路,北至省道249線、新國道220線,南至泰興街(強勁街);南區10平方公里,規劃範圍東至省道248線,西至新國道220線,北至中心街,南至外環路。
從今年起,爭取3-5年內,使臺灣工業園的臺資總額佔全縣實際利用外資的比重保持在90%以上,跨入全省利用臺資前列,形成山東省最大的臺資企業集聚區之一。
力爭到2007年,入園臺資企業突破50家,合同利用臺資達到1.5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5000萬美元;累計合同利用臺資3.5億美元,累計實際利用臺資1.8億美元;銷售收入達到35億元,實現利稅5億元。
到2010年,入園臺資企業突破200家,合同利用臺資達到3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1億美元;累計合同利用臺資過8億美元,累計實際利用臺資4億美元;實現銷售收入過100億元,實現利稅15億元,銷售收入和利稅均達到濟北經濟開發區總量的80%以上,佔全縣總量的60%以上。
三、規劃建設原則和産業發展佈局
規劃建設原則:
1、適度超前,規模開發的原則。臺灣工業園建設要在符合濟南市“北跨”要求,符合濟陽縣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按照大規劃、大整合、大建設的要求,科學合理的確定開發方向、開發內容和開發範圍,做到適度超前、統籌規劃、規模開發,力爭開發一片、建成一片、收益一片、帶動一片,形成規模,跨越發展。
2、設施先行,全面啟動的原則。加大臺灣工業園的基礎設施投入,儘快拉開臺灣工業園的建設框架,通過基礎設施的配套完善,提高臺灣工業園的項目承載能力和水準,以大規模的硬環境建設啟動臺灣工業園的建設,以臺灣工業園的迅速膨脹帶動全縣經濟的快速發展。
3、突出特色,産業集聚的原則。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按照大項目、産業鏈、産業群、産業基地的發展方向,精心策劃功能分區,強力推進現有骨幹企業膨脹,不斷加大招大引強的工作力度,建成一批各具優勢和特色的臺資産業集群,形成集聚效應和規模效益,帶動整個園區的發展壯大。
4、高起點、高標準、高效益的原則。臺灣工業園內的所有規劃和建設工程都必須堅持做到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益回報。通過不懈的努力,創造山東省一流的發展環境,吸引一流的臺資企業,建設一流的工業園區,努力把臺灣工業園建成臺資企業的高密集區、高新技術産業的高成長區、外商投入産出的高回報區和全縣經濟發展的高增長區。
5、科學安置,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堅持科學發展,合理利用資源,發展迴圈經濟,推行標準化管理。所有進入臺灣工業園的企業都必須符合産業政策和發展規劃,合理確定投資密度和投資強度,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提高工業用地集約化水準,建設生態園區,打造特色品牌。
産業發展佈局:
充分利用臺灣工業園的區位優勢、土地和勞動力資源優勢以及基礎産業優勢,按照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分類指導、全面發展的思路,在大力引進發展各類臺資企業的基礎上,重點發展食品加工、紡織服裝、機械電子、醫藥化工四大産業。爭取到2007年四大産業的投資規模累計達到22億元,銷售收入30億元,利稅4.5億元;到2010年四大産業的投資規模累計達到50億元,銷售收入85億元,利稅達到13億元。力爭使四大産業的經濟總量佔臺灣工業園經濟總量的85%以上,佔濟北經濟開發區經濟總量的60%以上。此外,還要依託現有企業和資源優勢,發展醫藥、化工等其他産業。
1、食品加工産業:以臺灣旺旺食品、綠之潤食品等骨幹企業為龍頭,借助當地豐富的農産品、果菜、奶牛養殖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和培植食品加工行業,形成以休閒食品、飲料、膨化食品等為主體的食品産業集群。
2、紡織服裝産業:以臺灣大魯閣紡織、大自然纖維、潤泰紡織為龍頭,充分發揮臺灣工業園設施配套、市場前景好的優勢,引進發展紡織、印染、服裝等生産加工企業,形成特色紡織服裝産業集群。
3、機械電子産業:以臺灣康納電子、界龍電子、朗碩電子、高仕機械等企業為依託,承接“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臺資産業北移項目,借助當地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形成以GPS定位系統、電子元器件以及通訊類、電聲類和汽車電子裝飾件等産品為主體的機械電子産業集群。
4、醫藥化工産業:以康納集團的生物制藥和柏陽制藥、漢方制藥、三峰制藥等企業的産品研發為基礎,大力引進臺灣醫藥化工企業,形成醫藥化工産業集群。
四、投資概算和效益分析
投資概算:
(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投資
從濟陽縣的經濟發展水準和入園項目的實際需要出發,在先期投入的基礎上,從現在起,利用2-3年時間,完成臺灣工業園18平方公里規劃區的基礎設施配套,實現“九通一平”,提升服務功能,為臺資企業進園落戶打造好載體平臺。
1、臺灣工業園北區
泰興街(強勁街)以北、248線(銀河路)兩側、老220線(新華路)以西,位於城市規劃區的北部,佔地約8平方公里。該區建設已于2002年開始,目前已建成3平方公里,預計到2006年底全部建成,投資密度和産出水準可達到省級開發區標準。
在已建成的泰興街(強勁街)、瑞金街(工業北路)基礎上,另規劃七縱六橫城市道路,其中主幹道2條,道路紅線80米,次幹道5條,道路紅線50至60米,支路6條,道路紅線30米,道路規劃總長度33.378千米。搞好供水、供熱、供氣、電力、電訊、有線電視、排水、污水配套設施,全面實施綠化、亮化、美化工程。
具體建設投資概算:
(1)道路:瀝青碎石主路面75萬平方米,包括路基土、20釐米的3:7灰土、25釐米的水泥穩定層、10釐米瀝青碎石面層,每平方米按120元計算,需投資9000萬元;瀝青碎石輔車道路面25.6萬平方米,包括路基土、15釐米的3:7灰土、20釐米的水泥穩定層、8釐米瀝青碎石面層,每平方米按100元計算,需投資2560萬元;人行道32萬平方米及路沿石117千米,包括基層2:8灰土、水泥穩定層、花磚、預製砼路沿石,需投資2800萬元;路燈每30米一盞,計1150盞,包括路燈電纜、燈桿、照明及其他附屬設施,計劃投資850萬元;橋梁、涵溝及其他配套內容約計投資1800萬元,小計投資1.701億元。
(2)供水管網:採用生産、生活、消防統一管網的分區供水體制,以環狀網為主輔以枝狀網。埋地敷設Ф300mm至Ф500mm鑄鐵主幹管1萬米、Ф100mm至200mm鑄鐵幹管共約3.2萬米,包括檢查井、閥門井、水錶井及其他給水附屬設施計劃投資3940萬元。
(3)供熱管網:以熱電廠方式供熱,北區供熱自成系統。埋地敷設Ф800mm的保溫鋼管式熱力主幹管1萬米、埋地敷設Ф400mm的保溫鋼管式熱力幹管約3萬米,包括換熱站、閥門井等熱力附屬設施計劃投資5800萬元。
(4)供氣管網:氣源從已進入城區的天然氣主管道引入,設箱式調壓器經調壓後進入低壓管網供給用戶。管網以環網為主枝狀網為輔,根據入區項目建設進展情況鋪設。直接埋地敷設Ф150至Ф300mmPE管天然氣主幹管、幹管共約3.6萬米,包括門站、儲備站、閥門井、調壓站、計量設施等計劃投資3000萬元。
(5)電力、電訊附屬設施:
①電力:採用電纜埋地敷設,與道路建設同步或提前進行。首先進行主幹路6千米的地下電纜施工,再進行次幹路13.6千米的地下電纜施工,穿插進行支路13千米的地下電纜施工,包括所有電力附屬設施計劃投資4900萬元。
②電訊:採用電纜埋地敷設,與道路建設同步或提前進行。主要沿主、次幹路埋地敷設,總長約20千米,包括所有電訊附屬設施,計劃投資3500萬元。
(6)有線電視設施:與電訊電纜同步實施,也採用電纜埋地敷設,總長約26千米,計劃投資2600萬元。
(7)排水、排污設施:採用雨、污分流式排水系統,管網布設採用枝狀網,與道路建設同步設計、同點建設。地下埋設Ф800至Ф1000的砼排水主幹管,Ф200至Ф400的砼排水支線管,按規範設置檢查井,主、次幹路兩側設置,支路一側設置,約52千米,投資3600萬元。排污設施:Ф600至Ф800的砼排污管及檢查井和泵站,約3.8萬米,計劃投資3800萬元
(8)綠化:以主、次幹路兩側綠化帶為主,公共綠地、生産綠地為輔。形成以喬灌草相結合的植物綠化帶;以植物造景為主、突出休閒娛樂特色的公共綠地;以建設生態觀光園區苗圃為主的生産綠地。生産綠地建設與入區項目建設同步進行。計劃綠化50萬平方米,投資1860萬元;
(9)場地平整。整平區內大型水塘6處、主水渠13條,共需調運土方108.57萬立方米,包括機械壓實等費用,共需投資1574萬元。
投資概算合計:5.158億元。
2、臺灣工業園南區
南外環路(黃河大街)以北、248線(銀河路)以西、新220線以東,位於城市規劃區的西南部,佔地約10平方公里。該區于2005年底開始規劃,2006年初開始施工,爭取到2007年底完成硬體設施建設,到2010年左右達到省級開發區建設標準。
規劃五縱五橫道路,其中主幹道3條,道路紅線80米,次幹道7條,道路紅線50米,道路規劃總長度30.25千米。搞好供水、供熱、供氣、電力、電訊、廣播電視、排水、污水配套設施,全面實施綠化、亮化、美化。
具體投資概算如下:
(1)道路:瀝青碎石主路面82萬平方米,包括路基土、20釐米的3:7灰土、25釐米的水泥穩定層、10釐米瀝青碎石面層,每平方米按120元計算,投資9840萬元;瀝青碎石輔車道28.6萬平方米,包括路基土、15釐米的3:7灰土、20釐米的水泥穩定層、8釐米瀝青碎石面層,每平方米按100元計算,投資2860萬元;人行道44萬平方米及路沿石90千米,包括基層2:8灰土、水泥穩定層、花磚、預製砼路沿石,計劃投資3800萬元;路燈每30米一盞,共計950盞,包括路燈電纜、燈桿、照明及其他附屬設施,計劃投資750萬元;橋梁、涵溝及其他配套內容計劃投資2400萬元,小計投資1.965億元。
(2)供水管網:採用生産、生活、消防統一管網的分區供水體制,以環狀網為主輔以枝狀網。埋地敷設Ф300mm至Ф500mm鑄鐵主幹管1萬米、Ф100mm至200mm鑄鐵幹管共約2.2萬米,包括檢查井、閥門井、水錶井及其他給水附屬設施,計劃投資3000萬元。
(3)供熱管網:以熱電廠供熱方式供熱,南區供熱自成系統。埋地敷設Ф800mm的保溫鋼管式熱力主幹管1萬米、埋地敷設Ф400mm的保溫鋼管式熱力幹管約3.1萬米,包括換熱站、閥門井及其他熱力附屬設施,計劃投資5900萬元。
(4)供氣管網:氣源從已進入北城區的天然氣主管道引
入,設一天然氣門站,設箱式調壓器經調壓後進入中壓工業用戶及低壓管網居住用戶。管網以環狀網為主枝狀網為輔,根據入區項目建設進展情況鋪設。直接埋地敷設Ф150至Ф300mmPE管天然氣主幹管、幹管共約2.8萬米,包括門站、儲備站、閥門井、調壓站、計量設施等計劃投資2500萬元。
(5)電力、電訊附屬設施:
①電力
採用電纜埋地敷設,與道路建設同步或提前進行。首先進行主幹路10千米的地下電纜施工,再進行次幹路22千米的地下電纜施工,包括所有電力附屬設施計劃投資4050萬元。
②電訊
採用電纜埋地敷設,與道路建設同步或提前進行。主要沿主、次幹路埋地敷設,總長約38千米,包括所有電訊附屬設施計劃投資4200萬元。
(6)有線電視設施:與電訊電纜同步實施,也採用電纜埋地敷設,總長約36千米,計劃投資2800萬元。
(7)排水、排污設施:採用雨、污分流式排水系統,管網布設採用枝狀網,與道路建設同步設計、同點建設。地下埋設Ф800至Ф1000的砼排水主幹管,Ф200至Ф400的砼排水支線管,按規範設置檢查井,主、次幹路兩側設置,約60千米,投資5200萬元。排污設施:Ф600至Ф800的砼排污管及檢查井和泵站,約50千米,計劃投資4800萬元
(8)綠化:以主、次幹路兩側綠化帶為主,公共綠地、生産綠地為輔。形成以喬灌草相結合的植物綠化帶,以植物造景為主、突出休閒娛樂特色的公共綠地,以建設生態觀光園區苗圃為主的生産綠地。生産綠地建設與入區項目建設同步進行。計劃綠化50萬平方米,投資1860萬元;
(9)場地平整。整平區內大型水塘4處,主水渠10條,共需調運土方135.18萬立方米,包括機械壓實等費用,共需投資1960萬元。
投資概算合計:5.592億元。
臺灣工業園北、南兩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投資概算共計10.75億元。
(二)村莊搬遷投資
臺灣工業園共涉及村莊16個,人口總數7043人,總戶數1676戶。根據“大規劃、大整合、大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統一拆遷、集中安置”的原則,共需搬遷村莊7個,總人口2621人,總戶數627戶,院落949處,房屋10175間,房屋建築面積25.75萬平方米,拆遷補償總投資6849.39萬元。
其中,北區拆遷3個村莊,人口數1325人,戶數314戶,院落486處,房屋5292間,建築面積13.07萬平方米,拆遷補償3170.95萬元;南區拆遷4個村莊,人口數1296人,戶數313戶,院落479處,房屋4883間,建築面積12.68萬平方米,拆遷補償3678.44萬元。
以上臺灣工業園北、南兩區基礎設施配套和村莊搬遷投資概算總計為11.43億元。
效益分析:
根據目前臺灣工業園的發展趨勢,按入園臺資企業2007年實現銷售收入35億元、利稅5億元,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利稅15億元計算,可分別形成地方財政收入是2007年0.88億元、2010年2.5億元。據此,按2005年到2007年和2007年到2010年的遞增率,得出2005年到2010年的累計地方財政收入為7.12億元,到2012年的累計地方財政收入為15.67億元。如果將臺灣工業園內臺資企業産生的地方財政收入全部用於臺灣工業園的村莊搬遷和基礎設施建設,前2-3年集中投入的11.43億元將在7年內全部收回。同時,臺灣工業園産生的輻射效應和社會效益尚未計算在內。
五、工作措施和政策保障
1、加強組織領導
加強對臺灣工業園的協調和管理,成立領導小組,組建專門班子,從領導力量、工作措施等方面對臺灣工業園的建設給予大力傾斜。對落戶工業園項目的立項、規劃設計、用地報批、辦理註冊登記手續等投産前的一切手續,實施全方位服務;對在建、建成投産的項目實行跟蹤服務,及時解決企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建立臺資企業落戶臺灣工業園的“綠色通道”。
2、加大資金投入
堅持“政府引導、企業經營、多方投入、滾動發展”的原則,加大資金籌集力度,舉全縣之力建設臺灣工業園,以基礎設施的完善配套推進招商引資工作,推進臺灣工業園建設。縣政府每年至少拿出全縣可用財力的30%用於濟北開發區建設,其中,至少有80%的資金用於臺灣工業園建設。可以預想,3年內縣財政可投入1.8億元。積極協調供電、供熱、供水、通信等部門,加大設施投入,支援臺灣工業園建設,爭取投入資金不低於1億元。積極探索市場化運作方式,靠通過經營土地、出讓廣告權等辦法籌集資金2億元。剩餘的6.63億元資金缺口,通過爭取市政府支援,用貼息貸款的辦法解決。
3、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將臺資企業作為全縣招商引資的主攻方向,著力引進、建設一批投資過億元的大型臺資企業,依靠大項目、大企業、大集團,帶動臺灣工業園的建設。根據國家産業政策,有選擇地引進科技含量高、投資規模大、經濟效益好、污染程度低的項目進入工業園,著力提升招商引資的檔次和水準。堅持多渠道、多形式招商,廣泛蒐集項目源,積極探索符合臺灣工業園需要的招商方式,打造品牌,創出臺灣工業園的特色。
4、強化政策保障
進一步加大對臺灣工業園的政策扶持。在優先保障縣級扶持政策到位的基礎上,積極爭取上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援。爭取市政府賦予臺灣工業園部分市級審批管理許可權;爭取臺灣工業園內企業産生的增值稅、所得稅仍按市財稅改革之前的比例返還。在此基礎上,加大臺灣工業園的環境保護力度,努力營造親商、富商、安商的良好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