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鬱(左)楊毅周(右)在訪談現場
1月8日下午14點至15點40分,“2006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評選活動主辦單位,邀請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謝郁女士和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聯絡部長楊毅周先生做客台灣網,就“贈臺大熊貓乳名揭曉‘團團圓圓’飽含兩岸同胞情”,“海峽兩岸就客運包機節日化和專案包機技術性和業務性問題達成共識”等問題接受線上訪談。以下是文字實錄:
主持人:由台灣網、東南衛視主辦,搜狐網協辦的“2006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評選活動已于2006年12月15日正式啟動了。在這個活動啟動以後,我們已連續舉行了三場線上訪談,今天將是我們舉行的第四場,也是最後一場線上訪談。我們特別請來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政治研究室謝鬱研究員,謝教授請您跟網民打個招呼。
謝鬱:各位網友大家好,很高興在這裡跟大家一起討論“2006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謝謝!
主持人:還有一位嘉賓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聯絡部長楊毅周先生,請楊教授跟網友打個招呼。
楊毅周:各位網友下午好,很高興用這個平臺,跟各位討論去年的熱點問題。謝謝!
主持人:今天訪談的主要內容是贈臺大熊貓乳名揭曉“團團圓圓”飽含兩岸同胞情,海峽兩岸就客運包機節日化和專案包機技術性和業務性問題達成共識,還有一條就是中秋包機起飛,兩岸客運包機節日化成功邁出第一步。以目前的投票情況來看,以上三條得票率相對較高,因此我們請兩位嘉賓重點解讀。另外還有五條新聞我們也要請嘉賓談到。這五條分別是福建的泉州和金門客運正式開通;兩岸間增第三條客運航線;海峽兩岸記者青藏行聯合採訪取得圓滿成功;“兩岸城市藝術節——城市文化互訪系列”成功舉辦;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成立,大陸居民赴臺遊準備工作就緒;海峽兩岸臺北旅遊展開幕,創大陸旅遊界赴臺交流記錄。
主持人:訪談現在正式開始,請各位網友圍繞著今天的主題進行提問。謝教授,在今年的春節除夕之夜,贈臺大熊貓乳名正式揭曉了,“團團圓圓”這兩個名字是眾望所歸。請謝教授解讀一下,為什麼大家對“團團圓圓”這個名字投票率那麼高?它有什麼樣的含義?
謝鬱:其實,我們知道大陸有關方面在確定要送給臺灣同胞這對大熊貓以後,就在大陸展開了廣泛的給大熊貓徵集乳名的活動。我們看到大陸的人民是踴躍地參與,在短短的半個月時間裏據説有七千萬大陸的民眾參與了徵名活動,最初一共提出七萬多對乳名,然後從中挑選出排在頭十位的做最後的遴選,最後是在春節晚會上,這大概是大陸收視率最高的一檔晚會,總共有上億的大陸觀眾參與命名的短信投票,最後選出“團團圓圓”這個名字作為這對大熊貓的命名。據説大陸13億人就有1億多參加了這個投票活動。
謝鬱:我想這裡一方面飽含著大陸那麼多民眾的熱情:每13個人裏就有一個人參加了這項活動,大家的熱情度和投入度之高是可以看得出來的。另外一個,就在於這個名字的本身。其他的乳名還有像“和和美美”、“歡歡喜喜”等等,最後用“團團圓圓”這個名字,一方面飽含兩岸同胞骨肉的情義,另外也體現兩岸人民尤其是大陸人民期待兩岸同胞能夠團圓,兩岸一家親這一美好願望。大熊貓本來就是非常珍奇的一種動物,是只有在我們中國才有的特殊珍稀動物,可以説是瑰寶,這瑰寶屬於大陸13億大陸人民,同時又也屬於同為中華大家庭成員的臺灣同胞。大陸方面把這兩對熊貓作為表達美好願望和深深情義的禮物送給臺灣同胞,這應該是民心所向的善舉。
主持人:謝教授講得真好,確實是民心所向,我記得台灣網和搜狐網在2006年也進行了網上徵集大熊貓乳名的活動,我今天專門看了一下,在台灣網和搜狐網上“團團圓圓”都列在第一名,這個名字意味深長,也是民心所向。下面我想請教楊教授,這個大熊貓我們已為它起了乳名,但是卻被臺灣當局拒絕,這是為什麼呢?
楊毅周:像大熊貓這麼一種人見人愛的動物,能夠到臺灣島內是絕大多數臺灣老百姓的期待和願望,但是臺灣當局不顧兩岸同胞的願望,把它拒之門外,我覺得主要還是臺灣當局的意識形態在作怪。臺灣當局提出來的拒絕熊貓入島的理由其實非常牽強的,説島內的動物園現在技術條件達不到接待大熊貓的要求,還有理由是大熊貓不適合在島內生活等等,這些都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楊毅周:首先,我們知道大熊貓在全世界各地都能夠得到很好的生存,包括像跟臺灣氣侯非常類似的香港、福建、廣東等地方,大熊貓都生活得非常好,一點也不成問題。第二,島內的動物園其實已經具備了相當水準的技術,他們也派人到四川的臥龍熊貓保護中心去學習技術,而且大陸這邊也明確表示説如果技術上還有問題的話,甚至可以派專家到島內去幫助臺灣的專家來養育熊貓。所以,臺灣當局用這些不成理由的理由來阻擋熊貓入島,説白了就是一個藉口,在它背後隱藏的是他們自己本身的意識形態。
楊毅周:熊貓它是一個美好的象徵,它象徵著和平,象徵著友誼,象徵著團結,如果到了臺灣島內,臺灣老百姓會對熊貓非常地喜愛,這樣就會影響到臺灣當局刻意製造出來的臺灣同胞對大陸的敵意,會影響到臺灣現在的主政者推動臺灣走向“臺獨”的步伐,所以,臺灣當局要把熊貓這麼一種能夠加深兩岸老百姓之間的感情的動物擋在外面。
楊毅周:第二,臺灣當局把熊貓擋在外面,實際上還有一個意思,這個熊貓是由大陸通過國民黨的榮譽主席連戰贈送到臺灣去的,臺灣當局基於所謂政黨對立和鬥爭的需要,也不願意看到由臺灣的在野黨把一個這麼好的東西帶回到島內來,所以也刻意地阻攔。不管怎麼樣,阻攔熊貓入島,臺灣當局實際上抱著一個政治上的企圖。這種企圖的結果使得熊貓無法入島,使得臺灣的很多老百姓沒有辦法看到這麼可愛的動物。這對臺灣老百姓來説是一個非常大的遺憾,一個非常大的損失。
主持人:現在再請謝教授扼要地回答一下,你認為這對大熊貓最終能不能送到臺灣去呢?
謝鬱:既然大陸有關方面和大陸的民眾有這麼高的熱情,要把這麼一對可愛的熊貓寶貝贈送給臺灣的同胞,讓兩岸的人民都能通過這個舉動,感受到同胞的親情和友情,我跟大多數大陸民眾一樣,對這麼一個造福兩岸人民、兩岸同胞的善舉的落實是充滿信心的。在兩岸的交流越來越密切,兩岸人民的往來和互動越來越頻繁的趨勢下,未來雙方民眾的感情會加深,兩岸一家親的氣氛會越來越濃,在這樣的氣氛下,我們對於大陸同胞對臺灣同胞的友情、親情的表達是充滿信心的,是非常希望看到這個事情能夠促成的。
謝鬱:臺灣的媒體有一句話:現在送熊貓這件事情,天時也有了,地利也有了,差的就是人和。所謂的天時,從大陸方面來講做了大量的工作,從技術上和各種運輸手段上做了大量的準備;從臺灣方面有關的動物園也好、專家也好,都做好了充分的迎接大熊貓的準備。從技術成分上,從地理條件上和生存環境上都沒有問題的,現在唯一缺的就是臺灣當局方面同意。臺當局通過使用手中的公權力拒絕大熊貓入臺,這樣的做法是違背民意的。臺灣各種媒體的民調都顯示,超過半數以上的臺灣同胞對臺灣當局把贈送熊貓問題泛政治化的作為是不認同的。任何逆歷史潮流而動的行為,違背多數民意的行為是不能長久,最後也是不能夠成功的。
主持人:在2006年,泉州和金門之間的客運航班正式開通,兩岸間“小三通”的形式增加了第三條客運航線,就這個問題,請楊教授點評一下。
楊毅周:從實行到現在,“小三通”已經成為海峽兩岸一個非常重要的黃金通道。這五年來,經由這個通道來往于兩岸的人越來越多,來往的貨物也越來越多,原來開闢的航線實際上已經顯得比較緊張了,同時泉州與石井港之間的航線才14海裏,普通客輪的航線只需要50分鐘,是閩南沿海跟金門最近的海上水道。所以開闢這一條航線對兩岸同胞的往來,對兩岸的經貿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二,泉州開通跟金門的航線還有特殊的意義。這是因為有相當一部分臺灣同胞都是泉州人,都是從泉州到臺灣去的,能夠把泉州通過金門連接上臺灣,這也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使得很多臺灣同胞能夠通過這個航線直接踏上泉州土地,踏上自己的祖籍地,使得這條航線帶有人情味,有更多的鄉情和親情的意義。這條航線的開通,為兩岸的“小三通”,為兩岸的民眾往來提供了一個更加便捷、快速的通道。
主持人:海峽兩岸媒體的記者在2006年7月份聯合進行了一次青藏行的採訪活動,這次活動取得了圓滿的成績,請謝教授扼要點評一下這個新聞?
謝鬱:我們看到近年來兩岸記者、兩岸媒體的交流活動很多,在此之前,兩岸媒體已經聯合有過新疆行、廣西行、雲南行、江西行、長江三峽行等等,這次青藏行是繼上述交流活動之後又一次重大的兩岸新聞界的合作與交流。它有三方面的重大意義:
第一,它是加深兩岸新聞界和兩岸媒體的傳媒業進一步的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的一次重大活動。
第二,它對於兩岸的媒體來説,通過聯合採訪活動,一方面對中華大地的錦繡河山有一個越來越全面,越來越深入的了解。對於他們所採訪的途徑地,像這次青藏行,包括青海、西藏,他們會對當地的風土民情、經濟建設、宗教文化,乃至於它的自然生態都有一個全面和深入的考察。我想這些採訪報道的出籠,一定會對當地的經濟建設、旅遊觀光,以及欲向全國、世界推銷的當地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經濟或者物産等,産生很大的幫助。
第三,兩岸記者的聯合採訪團是在7月1號,青藏鐵路開通這個特別重要的時間點,搭乘從北京開往拉薩的首發列車進入青藏的,這是非常值得紀念的。
謝鬱:我想海峽兩岸媒體的聯合採訪活動,這不是第一次,當然也不是最後一次。在明年、後年,海峽兩岸新聞記者的聯合採訪活動還會持續下去,這個活動能夠踏遍中華大地的山山水水,不斷把兩岸交流活動更深入,更務實地推展下去,通過這個活動,使兩岸民眾之間搭起一座溝通和互相了解的橋梁,通過新聞記者的鏡頭和他們的文字,讓兩岸同胞的感情越來越加深。
主持人:謝教授剛才講的我也深有同感,這次兩岸記者青藏行台灣網也派出了記者,和臺灣的記者一同乘北京至拉薩的首班列車去了青藏高原。我們的記者在前方報回的每篇新聞都是我來簽審,從字裏行間,我能夠感受到兩岸的媒體記者他們在採訪當中那種水乳交融、情同一家的友誼,也感受到他們共同為祖國美麗的大好河山從心底裏發出的讚嘆。我們的記者謝小姐還告訴我,在那次兩岸記者青藏行採訪活動最後結束的時候,大陸記者和臺灣記者相約,希望下一次記者行的採訪活動能夠到臺灣島內去,共同去感受美麗寶島的大好河山,我們祝願他們的願望早日實現。
主持人:下面請楊教授談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是今天談的重點,就是海峽兩岸的民間行業組織就客運包機節日化和開辦專案包機的技術性、業務性問題,在6月間達成了共識,請楊教授對此進行一番解讀。
楊毅周:去年6月,兩岸就客運包機節日化和開辦專案包機技術性、業務性問題達成共識,並做出框架性的安排,應該説對兩岸關係來説這是一個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事情,所以得到了大家的矚目,成為去年兩岸關係一個重大的事情。
楊毅周:兩岸的直航本來就是兩岸同胞共同期盼的。自從1979年大陸提出了兩岸儘快實現直接三通,經過了這麼多年兩岸關係的發展,直航至今仍然遙遙無期,到了2003年第一次春節包機的實現,直航開始露出一點曙光。到了2006年,兩岸達成了這樣一個協議,儘管和兩岸最終直航仍有一段距離,但是它的意義不容小看。
首先應該説這次達成的協議實際上為兩岸直航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模式。它意味著兩岸直航的談判模式已經成熟,兩岸可以通過民間組織談判的方式達成直航;其次,兩岸實際的通航已經可以避開政治敏感性的問題實現直航。這點為將來全面的直航應該説奠定了重要的基礎,也就是説將來的全面的直航已經沒有技術性的障礙,這兩點應該是這次兩岸包機很重要的意義。但是,我們也還有遺憾,因為這個直航對於兩岸目前實際上的人員往來和經貿交流來説,它的實質意義並不大。因為兩岸人員往來已經超過400萬人次,兩岸今年的貿易將要超過一千億,在這麼龐大的人員往來和經貿那麼密集、頻繁互動的狀況下,靠四個節日的包機,靠專案的包機,是遠遠無法滿足需求的。就人員往來來説,節日包機所有的航班全部坐滿,大概只能夠滿足1.5%左右的人員往來需要,其他98.5%的人仍然還要繞道第三地來往于兩岸,費時費力費錢,應該來説非常地不方便。
楊毅周:至於專案的貨運包機,由於受到臺灣當局的很多限制,它只能夠為個別臺灣廠商向大陸輸送貨物之用,儘管説對個別廠商有很重要的意義,但是對於兩岸這麼龐大的經貿交往來説實在是杯水車薪,價值不大。再加上還要經過專案的申請,還要臺灣當局的審批,這些繁雜的手續,也進一步降低了貨運包機實質上的意義。所以,這次達成的包機的共識,應該説可以滿足少數的人員往來和貨運往來的需要,但對大多數兩岸交流來説意義不大。但它為未來兩岸直航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模式,如果臺灣當局能夠拋棄它政治上的考量,我想這個直航馬上可以達成。
主持人:下面請謝教授做補充。
謝鬱:剛才楊教授談到很多觀點,我非常同意。我們回顧一下兩岸包機的進展,從2003年第一次實現臺商的春節包機一直到2006年包機的節日化和客運包機和專案包機的便捷化,經過了非常崎嶇和曲折的過程。
第一,它是從最早的單向單飛間接中停第三地,一直髮展到2006年包機可以做到雙向對飛不中停;班次從最早2003年16個班次一直髮展到2006年春節包機的72個班次,一直到實現節日包機以後的168個班次,規模越來擴大;從最早的僅是春節包機到實現節日化以後,中華民族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臺灣同胞都能夠搭乘;乘客從最早期的僅限于臺商,到06年擴大到所有持海峽兩岸通行證的兩岸同胞,整個過程的發展一共經過了長長五年的跋涉才走到今天,每一步都付出了艱苦的努力。不過兩岸包機的進程總的來説是在前進的,而這個前進是在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發展趨勢的推動下,在兩岸民間交流和交往人員往來越來越密切趨勢的推動,才一步一步向前走的。這對我們來説尤其顯得難能可貴。它顯示兩岸在一個中國問題上陷入政治僵局的情況下,兩岸間行業以及有關方面仍能夠以務實的態度,來不斷地解決兩岸交流中的一些實際性的問題,這是非常值得珍惜的成果。
2006年節日包機和專案包機達成的技術性和業務性的這些共識,它是兩岸不斷推動三通直航方面的重要進程。也就像剛才楊毅周教授所談到的,目前所取得的這些成果是遠遠不能滿足兩岸現在經貿往來和人員交流的需要。我想未來,一個真正的雙向直接全面的三通,才是兩岸民眾迫切希望的。現在,隨著兩岸交流和交往規模的擴大,三通已經成為兩岸交流中最迫切的一個問題,兩岸直航已經迫在眉睫。兩岸直航是每年數百萬到大陸來經商、旅遊、探親的臺灣同胞的需要。有一個媒體大概估算過,兩岸民眾和貨物如果真正實現了全面雙向直接的三通以後,可以節省大量的往來轉運的時間和成本,時間成本加上運營成本總共能節約超過380億新台幣以上的資源。這對兩岸經貿來説,是一個很大的不容小視的數字。
第二,兩岸直航和三通是眾多的臺灣工商企業界人士在大陸發展經商的需要,同時也是實現兩岸民眾旅遊、探親正常化的需要,最後它還使臺灣的水果、蔬菜零關稅到大陸進行銷售,降低運輸成本,關係到臺灣農民和漁民切身利益的需要。總之一句話,兩岸直航是兩岸經貿往來和經濟發展所必須走的一條路,也是涉及到兩岸民眾利益的一項重大事情。
主持人:兩岸的節日包機與海峽兩岸民眾對直航迫切的期待相比還有很大的距離,但是就像島內有的業者所談的那樣,“沒有魚,蝦也好”。在2006年9月29號,臺灣長榮航空的一架客機從臺北起飛前往上海浦東,拉開了海峽兩岸中秋包機的序幕。正是由於有了前述兩岸民航業者就客運包機節日化達成的共識,在2006年的中秋節,兩岸客運包機節日化成功地邁出了第一步。請楊教授對此做一番點評。
楊毅周:這次的中秋包機應該説也是有它特殊的意義,因為前三次(2003年、2005年、2006年)包機都是春節包機,應該説中秋節包機是兩岸有包機往來以來的第一次,具有重大的意義。中秋是中國傳統節日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它是親人團聚的一個重要的時刻。這次中秋包機滿足了許多臺灣同胞便捷快速地回到臺灣,跟親人團聚的願望。這次中秋包機得到了臺灣同胞的肯定,但是更多的臺灣同胞表示,希望兩岸包機不僅僅是四個節日(春節、清明、中秋、端午)的包機,而是要客運包機節日化、週末化、常態化,直至最後的兩岸直航,也就是説只有每一個節日都有包機往返于兩岸,才能夠體現主政者對臺灣老百姓的人情關懷。兩岸的直航歷經艱辛,但是確實是在逐步漸進的得到實現。我想在兩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應該能推動兩岸包機的週末化、常態化,這是今年我們兩岸人民所共同期盼的。
主持人:下面請謝教授補充。
謝鬱:我想2006年兩岸中秋包機的圓滿完成,第一標誌著兩岸客運包機節日化的順利地啟動和實踐;第二它將對未來幾年客運包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一個成功的示範。就像剛才所講到的,從現在節日化推向週末化、常態化,乃至最後直航,雖然進程艱難,但它是順應民心和順應大勢的事情,所以,我們有信心不斷推動包機直航的進程,使之一步一步邁向最後的直接三通。
主持人:在2006年的9月14日至24日和10月16日至24日,兩岸城市藝術節——城市文化互相系列,臺北周和北京周分別在北京和臺北舉辦,這是海峽兩岸首次以城市文化藝術交流為主題的綜合性文化交流活動。對這次活動的意義和影響,請楊教授為我們做一扼要的分析?
楊毅周:兩岸的文化交流已經進行了很長的時間,隨著兩岸關係的發展,兩岸的文化交流也達到了一個新的水準,應該説兩岸城市藝術節——城市文化互相系列的成功舉辦,是兩岸文化交流的一個深化和提高。這次兩岸城市對口、雙向、深度的交流,在兩岸文化交流當中還是第一次,非常地可貴。因為兩岸城市間的文化交流克服了以往文化交流的隨意性、不確定性,上升到兩岸城市之間一個固定的交往的模式,使得這樣的文化交流更能夠持久、深入。在這樣一個對口交流的模式下,兩岸同胞能夠通過城市交流,化解兩岸人民由於長期分離所産生的隔閡感,達到了相互了解、相互理解;通過這樣的文化交流,使兩個城市的人民能夠增進感情,文化上互相借鑒,取長補短,相互融合。這樣的文化交流,應該説是兩岸文化交流當中一個更高的層次,為兩岸的其他交流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模式。這次是臺北和北京之間的城市交流,我相信隨著兩岸關係的發展,兩岸之間會有更多的城市、更多的地區以這種對口交流的方式達到相互的溝通和理解,領略對方文化的風采,共同提高兩岸的文化水準。
主持人:的確是這樣,這次北京和臺北的城市文化互訪行動開了一個好的頭,將來兩岸一定會有更多的城市和地區開展這樣的活動,因為本來海峽兩岸文化同源,藝術相通,沒有任何的障礙。這次臺北的一齣話劇《暗戀桃花源》就在北京引起了轟動,事實證明,兩岸的文化交流越來越密切,是任何力量也擋不住的。下面請謝教授點評這樣一則新聞: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成立,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工作準備就緒。
謝鬱: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的成立,是大陸方面推動兩岸旅遊業發展,順應兩岸同胞希望,通過旅遊加強往來和交流的一項重要舉措。
在2006年的4月份召開的兩岸經貿論壇上,胡總書記提出加強兩岸經濟合作交流互利互惠,開放大陸民眾赴臺旅遊,鼓勵兩岸民眾加強交往,增進了解等等指示,為了貫徹和落實總書記的這些指示,在2006年4月16號大陸國家旅遊局、公安局和國務院臺辦聯合發佈了《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旅遊管理辦法》。這項管理辦法的出臺,是把大陸民眾赴臺旅遊的正規化和規範化的重要舉措。到了2006年8月份,由官方授權成立的民間行業團體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成立,這表明大陸方面為實現大陸民眾赴臺旅遊的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基本準備就緒;對推進兩岸旅遊業的繁榮與發展,對促進兩岸民間交流的往來和互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體現了大陸方面為推進兩岸旅遊交流,增進人員往來的積極的務實的態度和誠意,同時也為今後妥善地解決兩岸旅遊交流和大陸民眾赴臺旅遊過程中所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建立了一個有效的溝通平臺和解決問題的渠道。
旅遊交流協會的最終成立,它給我們一個強烈的資訊:就是大陸民眾赴臺旅遊已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對兩岸的民眾來説,是一個利好的消息。對大陸民眾來説,在文學作品裏,在電影電視裏,甚至在通俗歌曲里耳熟能詳的臺灣寶島的風光地名,像阿里山、日月潭、澎湖灣等等,在臺灣當局開放後,就都能親眼看到了;對於臺灣民眾來説,他們很多行業的很多階層的民眾也能夠從中得到好處。臺灣的旅遊行業做過一個統計,如果開放大陸民眾赴臺旅遊以後,就以每天開放一千人,每團在臺停留十天這樣的模式,大陸觀光客在臺灣的旅遊消費將給臺灣帶來將近五百億新台幣的商機。不光是臺灣的觀光旅遊業,臺灣的運輸業、酒店業、百貨零售業、餐飲業等等相關行業,都將得到一次全面提振行市的契機。在大陸方面的積極推動下,大陸民眾赴臺觀光這件造福兩岸民眾,兩岸互惠雙贏的好事將指日可待。
主持人:謝謝謝教授。接著還有一條新聞就是海峽兩岸臺北旅遊展開幕,創大陸旅遊界赴臺交流記錄。這條新聞也是我們今天嘉賓和大家互動的最後一條新聞。請楊教授進行一下扼要的點評。
楊毅周:海峽兩岸臺北旅遊展應該説是兩岸旅遊業界在臺灣首次舉辦的一次大規模的交流活動,這個交流活動大陸方面是高度重視,31個省市自治區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都組派了團體參加,展示了大陸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在臺灣島內吸引了近20萬人次臺灣同胞前往觀看。大陸展出的旅遊産品之豐富,展臺之精美,展團之多,參展規模之大,使得前來參觀的臺灣同胞都深感震撼,他們紛紛表示,這次的展覽對他們進一步深入認識大陸的歷史風光、歷史文物、景點等等都受益匪淺。旅遊是兩岸同胞相互交流的重要形式,雖然到大陸來旅遊的臺灣同胞數量不少,但是如此集中的把大陸的美麗景色展示給臺灣同胞看還是首次。許多臺灣同胞通過這次的展覽能夠較為全面地具體地了解大陸的狀況。
楊毅周:同時,通過這次展覽,為兩岸旅遊業界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交流平臺,為兩岸即將到來的旅遊熱提供了一個強勁的動力,也為開啟兩岸旅遊合作,造就兩岸旅遊熱産生重要的影響。
主持人:謝謝楊教授。今天的網上線上訪談是由台灣網和東南衛視主辦,搜狐網協辦的2006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評選活動的最後一場。由於時間的關係,今天的訪談到此結束。
今天我們有幸請來了謝教授和楊教授為我們做了精闢的分析,使我們對2006年兩岸關係的發展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通過對以上一些重要新聞事件的解讀,也使我們進一步明確了兩岸關係的發展是任何勢力,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住的。在此,我們要特別感謝謝教授和楊教授為我們進行的精彩的點評,同時也要感謝台灣網和搜狐網的廣大網民的積極參與,在這裡我還要特別感謝搜狐網的工作人員所付出的辛苦。
由台灣網和東南衛視主辦,搜狐網協辦的2006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評選投票截止日期是2007年1月10號24點,希望廣大網民踴躍地投票,只要你評選的十條新聞和我們最終評選出的十大新聞結果一致,你就有機會得到一份精美的獎品。“2006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評選活動系列訪談部分到今天全部結束,謝謝大家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