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兩岸記者初次接觸中俄邊境商貿交流(圖)

  時間:2007-07-19 10:13    來源:     
 
 

具有俄羅斯風情的商品隨處可見

  台灣網7月19日滿洲裏消息 作為唯一跨國界的國家級開發區,滿洲裏中俄互市貿易區于1992年奠基,1996年試運營,在中俄兩國商貿交流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昨天上午,海峽兩岸記者來到了這裡,通過與貿易區商人的交流,了解中俄兩國邊境貿易的情況。

  據介紹,貿易區的國際貿易商城主要貿易場所,分為A、B兩個區,A區主要對國內遊客開放,B區則是面向俄羅斯客商。貿易對象的不同導致兩個區域的貨物類型也有些許差異,A區銷售的是具有俄羅斯風情的商品,主要是各種手工藝品;B區主要銷售服裝、日用品等日常消耗品。記者進入的是面向國內遊客的A區,最先印入眼簾的就是擺滿了貨架的大大小小的套娃。套娃作為俄羅斯民族最具特色的手工藝品非常受到國內遊客的歡迎,幾乎每個店面都有出售。看到臺灣記者對套娃頗感興趣,熱情的店家立馬拿出兩個做工精美的套娃在地上展開來,讓攝影機照了個痛快。

  店家介紹説,各種俄羅斯和前蘇聯的郵票、紀念幣也很受遊客青睞,“既然來了這兒,當然要賣點有特色的東西。這些郵票和紀念幣都不貴,有的遊客過來一買就好幾套,拿去送親戚朋友挺有意義的。”

  記者在一家店面裏發現了一種很有意思的木製果盤。果盤是用一整塊木頭製成,可以折疊。店家是一個年輕小夥子,他説,這種木製品是用巴基斯坦紅木做的,工藝也是巴基斯坦特有的工藝。俄羅斯本身不做這個東西,俄國商人從巴基斯坦進口以後,我們再從他們那兒買過來,雖然倒了一遍手,也比去一趟巴基斯坦划算。小夥子還介紹道,俄羅斯輕工業不發達,俄國人過來買的最多的就是服裝和日常用品,這些東西大部分都是江浙生産的。

  得知兩岸記者來訪,中俄互市貿易旅遊區管理處書記付吉亮來到貿易商城,當了一回導遊,為記者詳細介紹了貿易區的相關情況。付吉亮説,中俄互市貿易區現在每天有250人左右的俄國客商前來,按照一人購買5000元左右的貨物計算,每天的營業額就有10來萬。貿易區營業11年以來,共接待俄羅斯客商將近98萬人次,銷售貨物5萬多噸,總銷售額接近50個億。俄羅斯只對每人平均攜帶貨物的重量有限制,因為在貿易區購買的貨物都是免稅的,去年,俄羅斯為了保護民族工業和稅收,將每人平均購物重量從50KG減少到35KG。

  記者比較關心兩國通關是否便利,付吉亮馬上回答,現在俄羅斯客商過來中國非常方便,考慮到俄羅斯客商一般都是當天往返,為了節省俄國客商時間,中方建立了專用通道,加快了辦理通關、檢疫等手續的辦理。俄羅斯客商一般都是組團來到貿易區,除了貿易區是不能自由行走到滿洲裏其他地區的。記者問道,如果出了貿易區是不是等於非法入境?付吉亮沉吟片刻説,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付吉亮表示,現在的中俄互市貿易區離真正意義上的“互市”還有一定差距,主要是俄羅斯方面的貿易區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建立起來。我們的目標是最終實現與俄方貿工綜合體對接,整體封閉,集國際貿易、民間貿易、金融保險、資訊服務、休閒娛樂、旅遊觀光等功能于一體的“跨國經貿旅遊特區”。(張弛)

俄羅斯民族特色手工藝品——套娃

商城內還出售來自蒙古國的皮制酒壺

巴基斯坦特殊工藝製成的水果盤

水果盤折疊之後形成一個漂亮的平面木盤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