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池塘中的野鴨 中廣網呼和浩特7月16日消息(記者劉紅衛 李志勇)7月16日上午,參加“魅力內蒙古輝煌60年”第 二屆中國網路媒體內蒙古行的來自全國50余家中央和地方重點新聞網站的記者、編輯,共同見證了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草原濕地公園,在青城環境建設中,所起到的越來越重要的“青城之腎”作用。
濕地和森林、海洋一起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環境作用,是極其重要的物種基因庫,也是人類最重要最適宜的生存環境。而濕地作為“地球之腎”,更是被人們譽為“生命的搖籃”。
建設規模達1165公頃、以草原風光和蒙古族發展史為主線的呼和浩特市草原濕地公園,無論在生態效益、社會效益還是在經濟效益上,已經開始對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建設發展和居民的生活水準、品質的提高産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呼和浩特市草原濕地公園位於呼和浩特市南二環以南,昭君路以西,小黑河城區西段,總投資46000萬元。草原濕地公園分為三個大區,即:濕地景觀區、草原風光區、濱河項目區。其中,濕地景觀區包括水上活動區、水上人家;草原風光區包括民俗瀏覽、特色餐飲、牧野風光、那達慕競技、農業觀光和牧野觀光區。
該項目區本身地勢相對城區較低,地下水位較高,地下水資源豐富,加上自然河道徑流,污水處理廠經過處理重復使用的水,項目建成後,不僅可以有效地調蓄洪水,防止自然災害,而且能夠聚蓄城市地表水凈化後補給地下水,維持水資源平衡。
在呼和浩特市草原濕地公園遠景建設規劃中,佔地425公頃的濕地景觀區區域規劃體現了對水的化學生物分級凈化及依水深不同而産生異彩紛呈的濕地景觀,同時種植觀賞性強的水生植物,結合水體駁岸以及觀賞花壇進行水生植物的種植,以臨水木棧道為牽引線,把優美的濕地景觀串聯起來。設具有科普教育作用的生態降解、凈化污水區和展示濕地景觀的生態觀光區以及以原水上公園為主的水上活動區,還有展示漁家生活的水上人家等休閒娛樂區域。
佔地558公頃的草原風光區規劃以蒙古族的發展史為主線,通過對蒙古族生活方式變化及經濟發展的展現,可以讓人領略到內蒙古草原文化、風俗民情的獨特魅力。在開闊草原中設有騎馬遊園、蒙古包餐飲等項目;在樹林草原中設有馴鹿場等項目;在密林草原中設有燒烤、野營、戶外生存體驗等項目;在文化展示區設有馬術表演、摔跤競技表演、射箭遊戲活動、騎馬遊園、民族歷史文化展示等項目,園內還設置採摘園區,把觀光旅遊與農業有機地結合起來。
佔地182公頃的濱河項目區,則是以綠為主的待開發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