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資訊拉薩6月23日電(記者拉巴次仁 肖林 文貽煒)舉世矚目的西部大開發標誌性工程──青藏鐵路,修建在生態脆弱的青藏高原,鐵路開工建設近5年來,鐵道部、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和各參建單位以“保護青藏高原一草一木”為己任,採取各種措施,有效保護了鐵路沿線的生態環境,嘗試和探索了我國重大工程建設環保新模式。專家指出,青藏鐵路打破了我國過去工程建設“先破壞後治理”的舊模式,有益地探索了我國重大工程環保新模式。
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副指揮長拉有玉説:“青藏鐵路是一條‘工程未動,環保先行’的鐵路,在鐵路的規劃、設計、施工之中始終貫徹環保原則。”據悉,在青藏鐵路開工之前,國家有關部門對青藏高原的氣候、環境、物種和生態進行了專題研究。青藏鐵路確定的環保目標包括:確保凍土環境保持穩定、江河水質不受污染、水土流失防護得力、高原植被有效保護、野生動物遷徙自由、鐵路沿線景觀不受破壞等。
青藏鐵路是建在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這裡是中國和東南亞地區的“江河源”和“生態源”,也是中國乃至東半球氣候的“啟動器”和“調節區”。這片被世界自然基金會列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最優先地區”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生態環境獨特而脆弱。
據審計署今年3月發佈的最新公告顯示,青藏鐵路建設單位認真貫徹環保要求,緊密結合工程項目建設,全面安排和落實了環保措施相關投資15.4億元。
國內一位環保專家還指出,青藏鐵路在環保責任制上進行了創新和探索,為了落實好環保責任制,青藏鐵路首創了品質、環境、責任、安全一體化綜合管理體系。這四位一體的環境管理體系,就是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施工單位、工程監理單位、專職環保監理四位一體的一線環保監理制度,以及從上到下層層簽訂的環保責任書,這些措施,不僅在我國的鐵路建設史上第一次採用,就是在我國大型重點建設項目中也都是首次採用。
嚴格的管理措施使青藏鐵路成為我國重點工程建設環保的典範。首次為野生動物修建遷徙通道;首次成功在高海拔地區移植草皮等等。青藏鐵路填補了我國大型工程建設中環保建設領域的多項空白。
有關專家指出,青藏鐵路在開工前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進行了超前思考。據介紹,設計部門通過儘量減少車站的方式來降低車站排放物對環境的影響。對於必須設置的車站,採取相應的污水和垃圾處理措施,各類垃圾定期通過“垃圾列車”運送到格爾木進行集中處理。
記者在青藏鐵路採訪時看到,在西藏那曲地區安多縣境內的錯那湖畔,一條用13萬條沙袋築起的20多公里長的矮墻蜿蜒而過,將青藏鐵路工地與碧波萬頃的湖水隔開,有效預防了泥沙、污水進入湖中,工地建設如火如荼,湖泊依然聖潔如昔。在當雄車站,鐵路路基上移植的草皮與周圍的高原綠草已自然融為一體。為保護藏北草原,青藏鐵路在海拔4300米至4500米高度地段種植和移植草皮獲得成功,面積達3萬平方米。
來源:新華網
編輯:妮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