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慶祝青藏鐵路全線試運營
台灣網 | 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報道   | 聚    焦  | 青藏鐵路概況 | 科技之光  | 環境保護 | 兩岸記者青藏行
青藏鐵路答疑手冊  |   了解青藏新窗口    |  玩家遊青藏  |   雪域風光  |   青藏鐵路效益  |   各方評論  |   圖看青藏
 
青藏鐵路百年史
 
 
  來源:      日期:2006-06-28 14:31

 
     江澤民總書記作出了青藏鐵路新線建設“應該下決心儘快開工修建”的指示。這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一大舉措,青海、西藏兩省區人民倍受鼓舞。回顧歷史,青藏高原的鐵路建設,融匯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宏願,經過了艱難曲折的歷程。

  辛亥革命之後,被迫辭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堅持不懈地致力於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偉業。他一方面繼續領導著未盡的資産階級民主革命,發動了護法運動、護國運動,另一方 面對中國的經濟建設進行了籌劃,于1919年“五四”運動前後,發表了近20萬字的名著《建國方略》。在這本書的“實業計劃”中,規劃了“西北鐵路”、“高原鐵路”等七大鐵路系統,共計106條鐵路幹線,約10萬公里。“高原鐵路”系統共規劃16條鐵路幹線,其中“拉薩至蘭州線”、“蘭州至若羌線”經過今青海省的東部、南部、西部、北部,向西南通達西藏,向西北通達新疆。孫中山先生的宏偉計劃,反映了中國人民對祖國未來富強的深切期盼,對後來的鐵路建設具有重要的參考和借鑒價值。

  1943年至1945年,國民政府先後派隴海鐵路局副總工程師李儼、工程師宋夢漁、選線工程師劉寶善等人,組團率隊勘測甘青鐵路,撰寫了“草測報告”,繪製了剖面圖,實施了青藏鐵路基點段甘青鐵路的部分具體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青藏交通運輸進入了嶄新的歷史發展時期。50年代初,黨和國家就著手研究 進藏鐵路建設問題。50年代中期,繼天水至蘭州鐵路通車後,鐵道部第一設計院全力以赴,集中力量勘測設計蘭青鐵路和青藏鐵路,同時,陸續勘測設計了格爾木至新疆庫爾勒的青新鐵路、西寧至寶成鐵路陽平關的西陽鐵路、西寧至甘肅張掖的西張鐵路,還對格爾木至甘肅柳園、湟源至玉樹、西寧至互助的鐵路進行了勘測,為青藏鐵路和青海鐵路網的建設做了大量前期工作。1958年,在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同志的關懷下,在甘青鐵路開工建設的同時,青藏鐵路的建設也拉開了序幕。青藏鐵路從古城西寧到拉薩,是國家級鐵路幹線,其海拔之高峻、環境之艱苦、技術之複雜、施工難度之大在中國與世界鐵路史上實屬罕見。鐵路設計總長2040多公里,在青海境內1400多公里,佔總長度的70%左右。第一期工程西寧至格爾木860多公里,先後由西寧鐵路局,鐵道兵第十師、第七師,鐵道部第一工程局等單位施工修建。1958年開始部分區段和關角隧道、泉吉峽等重點工程施工。1960年11月鋪軌到海晏,1963年12月鋪軌到克土,1972年鋪軌到哈爾蓋,1977年鋪軌到柯柯。經“大躍進”時期、國民經濟暫時困難和五年調整時期以及“文化大革命”時期,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1979年9月鋪軌到戈壁新城格爾木,歷時21個春秋。 沿線還修建了4條支線,共139公里;岔線68條;全線共計設大小站50多個。鐵道兵十師為修築青藏鐵路于1959年、1963年、1974年三進青海,先後有179人犧牲,633人負傷。由於西藏特殊的地理自然環境和高原、凍土等築路技術問題尚待解決,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停建。

  在第一期工程中,長4010米、軌頂面海拔3700米、晝夜涌水2000立方米的關角隧道;長32公里、打擠密沙樁57000根、總進尺13.6萬米的鹽湖路基;我國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無碴無枕梁橋———巴音河大橋等特殊工程的修建和新技術突破,不僅是青藏高原開發建設史上的創舉和奇跡,更為青藏鐵路二期工程的建設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1984年5月,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正式通車。6萬多鐵道兵指戰員和數萬築路員工,艱苦努力,英勇奮戰,把“天路”修上了“世界屋脊”,把鋼鐵巨龍牽到了橫空出世的崑崙山。現今,中央決定青藏鐵路二期工程格爾木至拉薩段開工建設,它將從根本上改善青藏高原落後的交通狀況,推動青藏高原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百年宏願將成為現實。


編輯:妮妮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