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此間參加第四屆“世界中國學論壇”的專家學者在6日至7日的論壇各項討論中分析指出,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以前、現在和今後都始終堅持的目標,這是一條與以往大國崛起不同的、新的發展道路。
中央黨校前常務副校長鄭必堅在論壇上指出,在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中國鄭重提出了廣為人知的“走和平發展道路”和“努力構建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主張。過去10年,中國就是沿著這樣的道路走過來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同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以及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務實合作、互利共贏都取得前所未有的進展”。
鄭必堅説,今天,在將要進入21世紀第二個10年的時刻,我們又看到,作為“走和平發展道路”與“構建和諧世界”的進一步具體化,中國又期望“擴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匯同點”,全方位地與不同國家和地區建立和發展具有不同內涵和特點的“利益和利害共同體”,並且期望,這個觀念能在國際廣大範圍贏得認同和形成共識。
根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王晨在論壇上的演講,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是,堅持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己的發展促進世界和平;堅持把發展的基點放在主要依靠自身力量上,立足本國國情和實際,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同時堅持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的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努力實現更好的發展;堅持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相統一,順應全球化發展趨勢,努力實現與各國的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兼顧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與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既著眼于中國實際和可承受能力,又考慮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王緝思在論壇上表示,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安全環境出現了若干不穩定因素。中國領導層對國際大局作出了冷靜的長遠觀察,認為中國將面臨一個至少20年的戰略機遇期。這個戰略機遇期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通過中國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和國際秩序的改革而實現的。
王緝思説,近年來,在世界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國際戰略格局發生了明顯變化。中國經濟繼續高速增長,國際影響也在不斷上升,引起了外部世界越來越大的關注。其中有正面的讚揚與合作,也有消極的議論和反應。這在大國成長的道路上是必然的、正常的。
“只要對本國國情國力保持清醒認識,就不會因為暫時的難題和一些閒言碎語動搖根本的大政方針。正如中國領導層近來反覆強調的,中國屬於發展中國家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沒有變,堅持和平發展的方針也沒有變。”王緝思説。
他還指出,新世紀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實踐,證明了堅持和平發展道路,不僅代表了中國的主觀願望,而且符合世界潮流,符合其他國家的利益,是完全能夠走通的。
他説,在維護和平的同時,中國還會同其他國家一起,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一系列涉及全球治理的問題,因為這些全球治理問題,關係到中國能否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能否實現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關係到我們子孫後代的生存與幸福。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教授表示,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是中國追求的目標,這個目標以前、現在和今後都不會改變。
鄭永年説,如何實現和平發展的目標,要根據新的國內國際環境來考慮。隨著中國的發展,一段時間以來海外媒體上不斷出現“中國責任論”的論調。針對這種論調應該指出的是,中國應該承擔的是和自己實力相應的國際責任。中國還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他指出,走和平發展道路作為中國的一個目標在不同發展時期去強調和重申,對國際社會也具有重要意義。
兩年一度的世界中國學論壇,是中外學者發表中國研究成果的重要國際學術交流平臺。本屆論壇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承辦。中國學既包括傳統國學、漢學,也包含當代中國研究。(記者 孟娜 許曉青 呂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