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子祠位於中外馳名的汨羅江畔,是中國現存紀念屈原的唯一古建築,也是湖湘文化和中國浩瀚詩海之源頭。近日,二00五中國湖南旅遊節採訪團一行探訪了這座有“中華第一祠”之稱的古祠。
據史料記載,屈原在遭到反動貴族的排斥後,被逐江南,行吟澤畔,輾轉來到了汨羅江畔,在這裡度過了他最後九年的時光。玉笥山就是屈原晚年生活、寫作和投江殉國的地方。
汨羅江西十公里的玉笥山上,植被蔥蘢中掩映著一座紅墻朱檐古建築,這便是屈子祠。據屈原紀念館館長徐蔚明介紹,該祠係磚木結構、單層單檐,有三進,中、後兩進之間有過亭,前後、左右兩側有天井。
在屈原懷沙自沉汨羅江後,當地鄉人建立祠廟,懷念這位偉大的詩人。據晉王嘉的《拾遺記》載:“楚人為之立祠,漢末猶存”。作為偉大愛國主義詩人屈原道德、文章、節義載體的屈子祠,兩千多年來幾毀幾建。現存的屈子祠是奉清乾隆皇帝之旨于一七五四年重建的。
穿行在莊嚴古樸的祠堂裏,看到過道墻壁上鑲嵌的記錄古代重修屈子祠的歷史煙雲和故事的八塊石碑,無人不會深刻感受到屈原的偉大和老百姓對他的敬仰。屈子祠曾稱屈原廟、汨羅廟、三閭廟等,最初建在屈原居住過的南陽。雖然多次經過洪水的侵蝕和沖毀,但當地民眾始終是毀了又建,特別是先後有漢武帝、唐玄宗、宋光宗等多位皇帝下敕重建後,使得屈子祠留有較為完整的沿革史。
最引人注目的是,正廳裏以巨木雕刻司馬遷的《屈原列傳》和上懸“光爭日月”四個大字的牌匾。“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一位正在仔細閱讀該文的香港遊客告訴記者,自己已是第三次來屈子祠了,每次來都有一種更刻骨銘心的感受,為屈原的偉大愛國情懷感動,為屈原堅韌執著和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感動。
後廳矗立著一尊高三米的屈原鍍金塑像,是前來悼念的人們獻花、鞠躬、默哀的地方。塑像坐北朝南,面對奔騰不息的汨羅江,屈原緊蹙眉宇,滿目憂憤,一副憂鬱難解的樣子。儘管不是五月端午節,但前來瞻仰憑吊的人絡繹不絕。他們自動排起長隊,按順序畢恭畢敬地立在塑像前,靜默數分鐘之後,雙手合攏作三個揖,虔誠地表達對這位愛國詩人的敬仰。
屈子祠的東西廂房為八個陳列室,分別介紹了屈原的生平、作品、影響,後人對屈原的懷念,歷代屈原畫像以及國際友人贈送的禮品和龍舟的情況。祠前臺階直通汨羅江堤。祠周圍有“獨醒亭”、“騷壇”、“濯纓橋”、“桃花洞”、“飲馬塘”等景點。
在屈子祠東側還有一九九五年當地籌資四百五十萬修建的園林式建築屈原碑林。黃瓦紅柱、金碧輝煌的碑林匯集了當時中國三百多位書畫名流之大作,嵌碑三百五十六塊,分別書寫了屈原的二十五篇作品。楷、行、草、隸、篆、魏碑、甲骨等字體應有盡有。
徐蔚明説,“北有孔廟,南有屈子祠”。如今,屈子祠已經成為人們拜謁屈子忠魂、飽覽楚風巫俗、領略山水畫卷的文化聖地。特別是近年來,港澳遊客的增多使屈子祠的名氣逐步擴大。
(來源:中新社 作者 肖前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