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媒記者眼中的河南——中原經濟區潛力無限充滿希望

時間:2011-04-15 15:25   來源:河南日報

  “在臺灣,人們提起中原最先想到的就是河南。河南是臺灣客家人的精神家園。”臺灣大愛電視臺製作人郭鳳儀説,這幾天在豫采風,厚重的中原文化和秀美的“家鄉”山川,以及人民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滿腔熱情,給她和眾多臺灣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是郭女士第二次來豫採訪。走進登封、潢川、固始、唐河、內鄉、禹州等縣市,她想出了不同的主題,準備回去拍攝專題節目。她説,臺灣客家人特別關注“家鄉”河南的發展變化。“這次回去後報道中原經濟區,收視率一定不錯。”

  2008年郭鳳儀首次來豫是為了報道農民工返鄉。那次採訪給她印象最深的是,河南政府部門關心農民工,協助他們春節返鄉,節後又幫忙找工作。那次製作的節目回臺灣播出後收視率不錯。重返“故土”采風,郭鳳儀信心滿滿。

  中華稅務日報社長黃明生則想把所看到的城市鄉村全拍下來,帶回去給臺灣親人看。他手扛一台記憶體60G的錄影機,不論是到訪地負責人講話、産業集聚區展板、臺企車間生産場面,還是南陽臥龍崗的前後《出師表》碑刻、內鄉縣衙的匾額楹聯,甚至餐桌上的一道特色豫菜,他都會細心拍下來。

  黃先生用“震撼”來形容此行的感受,“此次河南之旅收穫很大,不僅了解到河南的發展變化,在信陽潢川縣,還尋到了黃姓祖根聖地。我要多拍一些視頻,回去後好好宣傳,讓更多的臺灣人回來尋根謁祖、參觀考察、投資興業。”

  豫臺因根所繫,因根結緣。近些年,我省充分利用姓氏文化、戲曲文化、漢字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武術文化等文化資源,通過舉辦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原文化寶島行、河南臺灣月等重要活動,以人員大交往帶動豫臺經濟、文化等領域大合作。

  來自臺中的天眼日報特派員胡喬松説,臺灣與鄭州只有2小時40分鐘的飛機里程,我們中午還在臺中吃飯,下午到鄭州還能趕上吃晚飯。實現“大三通”和簽署ECFA之後,兩岸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是深厚的中原文化拉近了兩岸中國人的心。

  文化與經濟是一脈相承的。2010年,我省赴臺交流團315個、3141人次,接待臺灣來豫團組289個、6964人次,豫臺兩地旅遊人數達到10萬人次以上。

  走進信陽五雲茶葉集團、固始三高集團、唐河臺商産業園、中平能化集團、禹州孔家鈞窯等處采風,古老而又現代的河南呈現出的強勁發展勢頭,令臺灣記者讚嘆不已。政風新聞報總編輯岳中興説,沒想到河南發展這麼快,窺一斑而知全豹,河南經濟、科技整體具備相當實力。照這樣發展下去,過不了幾年,河南就會走在全國的前列。

  4月12日,參與“聚焦河南新面貌 關注中原經濟區”採訪的近20家臺灣媒體記者,完成了為期9天的在豫採訪,準備啟程返臺。

  説起對中原經濟區的印象,臺灣新聞報副總編輯黃義雄感慨地説:“河南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這裡的領導親民務實,人力資源優勢明顯。河南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熱土,中原經濟區發展潛力無限。”( 謝建曉)

編輯:吳捷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