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市位於遼寧省東南部,黃海與鴨綠江的交匯口,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江之隔,是以輕紡、電子、旅遊、港口為主要特色的沿海開放城市,是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面積1491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563平方公里。人口240萬,其中城市人口70萬,30個民族。轄3區2市(縣級市)1縣。
丹東風光秀美,氣候清爽宜人,是旅遊觀光的勝地,2000年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旅遊業已成為丹東的支柱産業之一。
具有沿江、沿海、沿邊的優勢,對外開放地理位置獨特。交通便利,已經形成了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相互連結的立體交通運輸網。丹東港是天然不凍港,年吞吐能力425萬噸。目前已同日本、韓國、朝鮮等30多個國家的70余個港口開闢了海上航線,是東北地區第二個集國際貨運、客運、集裝箱運輸業務于一體的全功能港口。丹東民航機場可起降大型客機,是東北地區五大機場之一。
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51%,林木蓄積量居遼寧之首。礦産資源中硼的儲量佔全國固體硼礦儲量的94%。水資源得天獨厚,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可開發利用的水資源2.76億立方米。海岸線長120公里,沿海灘塗廣闊,對蝦、貝類養殖業發展迅速。
“九五”時期,丹東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2000年國內生産總值173億元,年均增長7.5%;全口徑財政收入17.1億元,年均增長7.2%;農業總産值55.5億元,年均增長10.5%;全部工業總産值365億元,年均增長12.7%;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96億元,比“八五”期間增加1.2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億元,年均增長9.5%;港口吞吐量480萬噸,年均增長29%;出口總值6億美元,年均增長27.1%;邊境貿易額1.8億美元,年均增長12%;五年累計興辦“三資企業”387家,外商直接投資額1.45億美元,比“八五”增長1.2倍;城市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4490元,年均增長10%;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3010元,年均增長9%。城鎮住房每人平均建築面積達到16.5平方米,農村達到24.4平方米。
“十五”期間發展思路: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對外開放,加快工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村經濟新飛躍,大力發展旅遊經濟和新興服務業,發展壯大非公有制經濟,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等,為實現全市經濟跨越式發展創造條件,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9%。
編輯:妮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