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6月25日臺北消息 京畿神韻,燕趙風采,民族藝術,獨特風情。作為冀臺交流周的活動之一,第二屆河北文藝演出活動陸續在臺北、桃園、嘉義等地舉行。民歌、舞蹈、雜技、戲曲、魔術……具有河北地方特色的精彩表演,受到島內觀眾的熱烈歡迎。
從24日開始臺灣多個縣市下起瓢潑大雨,並持續至25日。雖然天公不作美,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臺灣民眾的觀看熱情,很多觀眾還是早早趕來,就怕搶不到觀看演出的最佳位置。祖籍安徽的林先生,聽説有河北代表團來演出,一早就搖著輪椅往演出場地趕。演出中林老先生一動不動地坐在最前排,他告訴記者,聽著河北梆子,讓他想起了自己家鄉的黃梅戲,感覺非常親切自然。
家住臺北的王先生夫婦專程坐火車趕到桃園看演出。在誇讚河北代表團精彩表演的同時,王先生還熱心建議:“如果能將這些精彩的文藝表演製成光碟,那麼會有更多的臺灣民眾有機會感受到這樣精彩的河北文化藝術。”
祖籍河北保定的姜老先生,今年95歲高齡,他對河北的文化格外喜愛。當他看到糖塑大師馬青旺高超的吹糖人技藝時,老先生現場跟馬青旺大師拜師學藝。姜老先生告訴記者,在臺灣可以看到家鄉的表演,並且有機會讓大師親手傳授家鄉的傳統技藝,這是他之前從未敢想到的事情。
膾炙人口的河北民歌《回娘家》、幽默詼諧的河北民間戲曲舞蹈《豬八戒》、著名的河北嗩吶吹歌《打棗》、河北梆子《寶蓮燈》選段、曾獲國際雜技比賽大獎的《蹬人》……具有濃郁河北特色的節目,讓臺灣觀眾在千里之外感受到了河北文化藝術的精彩魅力。
“實在是太精彩了!感謝河北文化交流團的各位藝術家們帶來的精彩演繹。無論是臺上的互動演出,還是臺下民間工藝家們高超的技藝表演,讓臺灣的觀眾一次看到飽、看過癮。”嘉義縣文化局負責人興奮地稱讚道。他告訴記者,兩岸之間應該多加強這樣的溝通與交流,每個地方的文化都有著其獨特的魅力,只有這樣常來常往,才會促進兩岸之間的相互了解,推動相關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記者 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