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石家莊6月24日電(記者 牛琳)中國第一個琉璃藝術工作室——臺灣琉璃工房創始人楊惠姍24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細數與河北的“琉璃情緣”。
與此次在石家莊舉辦的琉璃工房佩飾巡迴展相比,昔日的臺灣金馬獎影后楊惠姍、金馬獎最佳導演張毅的現身更加引人關注。
上世紀80年代,這對熒屏“黃金搭檔”曾造就臺灣影壇一段神話。就在演藝事業如日中天時,1987年兩人卻突然息影,用楊惠姍的話説,“瘋狂”投身當時華人世界還相當陌生的現代琉璃藝術。
這一切緣起于兩人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我的愛》。當時需要有一個道具來詮釋影片的內涵,找來找去,發現只有純凈、透明而脆弱的水晶玻璃(琉璃)能表達。而楊惠姍也被這種材質徹底迷住。
楊惠姍和丈夫張毅收購了臺灣一個破産的水晶廠,在這座十多處漏雨的建築裏開始了自己的琉璃製作。飽經3年半的失敗之苦,兩人已負債7500萬新台幣。被丈夫稱為像“傻子”一樣執著的楊惠姍,終於成功重現“脫蠟鑄造法”。
後來,他們聽説,中國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就已掌握:河北省滿城縣中山靖王劉勝墓裏,著名的金縷玉衣旁,兩隻翠綠色的琉璃耳杯,可能是現存可見的、最早的中國脫蠟精鑄琉璃器。
1993年,張毅夫婦第一次來到河北,去衡水尋找鼻煙壺製作材質,意欲將其應用於琉璃製作。這次嘗試最後宣告失敗,但匆忙的河北之旅卻註定了楊惠姍與河北的不解之緣。
隨後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開展的臺灣琉璃工房作品展中,楊惠姍特意請故宮工作人員出面,向河北省博物館借展那對琉璃耳杯。這是楊惠姍第一次親見這對“琉璃鼻祖”。
一別18載,此次再次蒞臨河北,楊惠姍感覺異常親切,稱一定要去琉滿城漢墓看看。在河北省博物館,她再次見到思念的琉璃耳杯,幾欲將臉貼到了玻璃上。
25年間,楊惠姍的“琉璃工房”已在大陸開設40多家,目前海峽兩岸的琉璃工廠已達二三百家。楊惠姍説,這次來河北終於可以見“江東父老”了,也可以告慰老祖宗的在天之靈——失傳2000多年的琉璃技術又回來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