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5月19日消息 第三屆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誼大會今天上午舉行專家演講。全國臺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許世銓做《堅定不移地貫徹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的演講。許世銓的演講主要分為寄望于臺灣民眾的方針制定的回顧,以及“臺獨”基本教義派分析,臺灣民意分析三部分。
許世銓説,寄希望於臺灣人民是祖國大陸一貫的重要對臺方針政策。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告臺灣同胞書中即提出“我們寄希望於一千七百萬台灣人們。”其後,無論是1981年9月葉劍英委員長和新華社記者的談話(葉九條),鄧小平同志1983年6月提出的兩岸“和平統一的設想”(鄧六點),還是1995年1月江澤民同志提出的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八項主張(江八點),無不體現和堅持了寄希望於臺灣同胞的一貫立場。黨的十六大以來,胡錦濤總書記從以人為本的施政理念出發,不但繼續貫徹寄希望於臺灣同胞的方針,而且在島內分裂勢力活動一時猖獗的情況下,進一步強化了這一方針,對它的重要意義做了更深刻的闡述,為落實這一方針做了適應新形勢的部署。
2003年3月11日,胡錦濤同志在參加十屆人大一次會議臺灣代表團的審議時,就對臺灣工作發表了4點意見。4點意見中第4點,就是重申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並針對這一方針的內涵做了新的闡述。他提出臺灣同胞是兩個重要力量,是“發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擴大人員往來的重要力量”和“遏止臺灣分裂勢力的重要力量”。同時他也提出“爭取廣大臺灣同胞理解和支援是我們的方針和政策”的任務,指出了做臺灣人民工作的核心內容。”
今年3月4日,胡錦濤同志看望了出席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的民革、臺盟、臺聯組委員,聽取了委員們的意見和建議,並再次就對臺灣工作提出4點建議,其中第3點意見就是“貫徹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動搖。”他重申臺灣同胞是發展兩岸關係和遏止“臺獨”勢力的兩個“重要力量”的觀點,而且説“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尊重他們、信賴他們、依靠他們,並且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千方百計照顧和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他還説:“這是我們對廣大臺灣同胞的莊嚴承諾。”
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第四條明文規定:“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全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政策已經成為莊嚴的法律。
許世銓指出,從上述的事實可以清楚看出,大陸今後將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寄希望於臺灣同胞的政策和法規,並將繼續根據實際情況提出落實這一政策的倡議和措施。但現在的問題是,大陸的這一政策是否能得到臺灣同胞的理解和支援,是否切合島內民意?
其後,許世銓通過分析“臺獨”基本教義派實力評估指出,島內“臺獨”教義派是指那些把“臺獨”奉為神主牌位的死硬分子,他們坐在“臺獨”的井裏看臺灣、看大陸、看兩岸、看世界,置臺灣的和平穩定發展于不顧,毫無中華民族感情,頑固地追求理念中的“臺獨”,但這部分人並不能代表臺灣的主流民意。這些“臺獨”教義派是民進黨玩弄“民粹政治”的基礎,借助他們在選舉中,在政治鬥爭中,以簡單化、情緒化、人身攻擊和扣“賣臺”的大帽子的手法以興風作浪,造成“主流意識”的假像。
而從島內民意結構分析部分,許世銓指出,綠營在50歲以上的選民中領先於藍軍,在其他年齡段中,藍軍有15%的明顯優勢。在只受過小學和初中教育民眾中,綠軍略聲于藍軍,而藍軍在受過高等教育的民眾中對綠軍佔有較大的優勢,這種差異説明民進黨的社會基礎,也是他玩弄 “民粹政治”的基礎是年齡比較大、教育程度比較低的,也是社會功能正在消退的群體,並不代表臺灣社會未來發展方向。
許世銓進一步指出,從島內過去十多年的各種民調的結果看,60%~70%的臺灣民希望維持現狀,他們希望和平、穩定和發展,不希望兩岸關係緊張對立。特別是在兩岸經貿關係越來越緊密,人員往來越來越頻繁的今天,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認識到,兩岸“合則兩利”,熱望兩岸早日“三通”,共創和平,共謀發展。
許世銓指出,臺灣同胞作為發展兩岸關係和遏止“臺獨”兩大重要力量的作用已經更加明顯地表現出來,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政策必然結出豐碩成果。(劉滔滔 吳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