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的早春三月,16歲花季年齡的她,曆盡艱辛,第一次踏上故土海南島。此時的瓊崖已淪陷日寇鐵蹄一月。嬌小美麗的她是瓊僑抗日香港回鄉服務團年齡最小的團員,66年後的今天,何佩玲老人回憶那段滄桑歲月,依然那樣清晰,充滿激情。 抗日戰爭前夕,居住南洋各國的瓊籍僑胞達60萬人,他們流寓遠方,不忘故土。抗戰爆發後的1938年夏,瓊籍香港同胞首先響應宋慶齡領導的“保衛中國同盟”發動國際友人參加戰時救護的號召,成立“瓊崖抗日救護隊”。第二年一月,南洋各國瓊籍僑領在救護隊基礎上又在香港發起“瓊僑聯合總會”,組建瓊僑回鄉服務團,為家鄉抗戰出錢出力。 何佩玲出生在泰國,長在新加坡,後移居香港,讀西南女校初一。當時學校組織學生賣花捐贈祖國,進行抗日救國宣傳等活動,使活潑天真的何佩玲深受感動。她不僅積極參加學校抗日救亡活動,晚上還瞞著家人,到香港回鄉服務團訓練班學習政治和醫療救護。她第一次報名參加回鄉服務團,因年齡太小未被批准;第二次,她在訓練班學習取得優秀成績,獲准參加返鄉服務團。 沒有和家人道別,何佩玲告別安定的香港學生生活,悄悄隨團出發,從被日軍封鎖的瓊州海峽成功偷渡回瓊。從此她在故土紮下根。 同年三月至八月,香港、泰國、越南、馬來亞、新加坡的五批瓊僑熱血青年,像何佩玲一樣偷渡回瓊,總人數達240人。他們活躍在瓊島各地,成為一支宣傳抗日、戰地救護、救濟難民、輸送抗日物資、參與抗日民主政府建設的重要力量。 何佩玲最初的工作是戰地救護。後來服務團成立歌劇團,會吹口琴、喜歡唱歌跳舞的她被分配到劇團,到農村演出,宣傳抗日。説到這裡,何老的眼睛發亮,臉上現出了笑容:“我們為老鄉們演抗日話劇《放下你的鞭子》,唱《我在家在東北松花江上》、《抗戰到底》等抗日歌曲,老百姓很喜歡!”在服務團影響和鼓舞下,當地青年紛紛拿起槍桿參加抗日救國戰爭。 一次,何老所在的部隊遭遇日偽軍埋伏。突圍中,一顆子彈朝她飛奔而來,身旁的連長機敏地按下她的頭,子彈貼著頭頂飛了過去。一天淩晨,交通員領著她去另一個抗日根據地,迎面碰到一隊日本鬼子,鬼子機關槍一陣猛烈掃射,隨後開始搜捕。她和交通員藏匿橋下小河才幸得脫險。 1941年12月,日軍偷襲珍珠港,並陸續佔領東南亞各國。同月,香港淪陷。瓊僑回鄉服務團失去與海外瓊僑的供給和聯繫,被迫停止活動,大部分團員被安排在馮白駒將軍領導的抗日武裝瓊崖縱隊和各地抗日政府工作,繼續為瓊崖抗日服務。 何佩玲留在中共樂萬縣委擔負民運幹事工作,後任瓊崖特委婦聯常委。“在抗日戰爭中,二百多人的服務團有數十人犧牲,其中團長級就有三人,但服務團為瓊崖抗日作出了重要貢獻。”何佩玲欣慰地説。 海南島解放後,何老擔任海南省婦聯主任及海南工會副主席等職。 上月底,何佩玲隨文昌籍抗日老戰士參訪團到故鄉文昌,看到僑鄉蓬勃發展的新貌,何老激動地説,她一定要向海外的親友好好宣傳文昌。 回憶自己的一生,這位歸僑抗日老戰士深情地説,為祖國,歷經磨難,曾有痛苦,但絕沒後悔!(來源/中新社)
(責任編輯:月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