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袁霓來中國訪問時,是第一次見面,此前我不知道她的名字,也沒讀過她的文章,但覺得她豁達、幹練、好強、不甘人後。後讀她的《花夢》、《袁霓文集》,又覺得她純潔、善良、悲天憫人、柔情似水。 這次到印尼訪問,她一路陪同,我覺得對她的印象沒有錯。但不全面,在她的肖像上,還要補上幾筆:堅強,能幹,志存高遠,心胸開闊。 袁霓很忙,難得有空閒的時候。 一忙相夫教子。她家開了製版印刷公司,她協助老公經營管理,聯繫業務。公司辦得有聲有色,生意興隆。她教子有方,三個兒女,勤奮好學,品學兼優。大女兒在加拿大留學,讀學位。二女兒即將赴美國留學。兒子最小,憨厚樸實,聰明懂事,成績優秀。我問他將來想學什麼,到哪兒留學,他笑了笑説,我還沒想好。 二忙印尼華文作倚帷S』饜?999年成立,現有會員200余人,分散在全國各地,沒有專職人員。袁霓是會長,率領會員,辦會刊《印華文友》,編選文集叢書,開作品研討會,組織國際會議,派團出國訪問,接待外國作家,與印尼文作家社團互譯作品,共同舉辦新書發佈會、詩歌朗誦會,拉贊助,找資金,借會所……方方面面,林林總總,無窮無盡。雖然有熱心華文文學事業的夥伴鼎力協助,但她身為會長,既要運籌帷幄,指揮若定,又要率先垂范,身先士卒。 我深知,身為民間社團組織,尤其是文學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沒有一種公而忘私的獻身精神,沒有受得了委屈、聽得下冷嘲熱諷的廣闊胸懷,沒有果敢決斷快刀斬亂麻的魄力,沒有公正廉潔的作風,沒有人格的魅力,是很難做下去的。 這次到印尼訪問,我們的日程,由她來安排。接送我們參加活動,她親自開車。只要可能,她儘量陪我們。有時實在脫不開身,她叫在家過暑假的女兒甜甜帶我們參觀遊覽。星期天,本是全家休息團聚的日子,但她叫老公開車,帶上孩子,和我們一起去博物館、海濱公園。她不僅自己撲在工作上,而且動用了全家的人力物力。 三忙讀書寫作。袁霓原名葉麗珍,祖籍廣東梅縣,生於雅加達。小學五年級時,華校封閉,從此失學。她靠抄書、聽廣播、看書、參加補習班而自學華文。少女時代,她愛幻想,愛做夢,愛把美麗的幻想和苦澀的夢化成詩、散文、小説,悄悄地寫在日記本裏。她的第一個熱心讀者是她的妹妹,催促她不斷寫下去。一次偶然投稿,使她步入文壇。她的小説,多以愛情、婚姻、家庭為主題,探索愛情和生命的意義,反映印尼華人社會在傳統和現代交織中的複雜心態。她的散文,純真清麗,別具一格。她的詩,真誠含蓄,細膩委婉。 她説:“我相信,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國的華人能像我們一樣,在惡劣的環境中堅強不屈,只要有一點土壤,有一線陽光,一點雨露,我們就能生長。”這是她對印尼華文文學成長的描述,也是她自強不息性格的寫照。 袁霓雖忙,但她精力充沛,忙得井井有條,從容不迫,遊刃有餘。為人女,為人姊,為人妻,為人母,為會長,為作家,各種不同社會角色,都有不俗的成績,可圈可點,可喜可賀。 我曾問過她丈夫陳德勝先生和兩個孩子,袁霓這樣忙,不能專心致志家務商務,你們沒有意見嗎?陳先生説,華文被禁了三十多年,出現了斷層,弘揚華文文化,很有意義,她不做,總得有人去做,所以我支援。甜甜説,我們都大了,自己能管自己,不用媽媽操心。弟弟沒説什麼,笑瞇瞇地點了點頭,表示同意姐姐的意見。 我把這事跟袁霓説了,她沒説話,但眼圈紅了……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月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