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夢”,這是一個多麼誘人的字眼,對很多人來説,去美國打工、留學或者移民,都是非常令人羨慕的事情,因為“美國夢”的另一層含義就是“黃金夢”,而旅美華人作家劉子毅8年一覺美國夢醒來之後,發現人生的路是充滿艱辛的,要闖過難關得靠自己披荊斬棘。
在偶然得知劉子毅的電話後,一天上午我撥了過去,沒想到接電話的正是我要找的作家劉子毅,於是,我趁熱打鐵提出要採訪,儘管他對我的“唐突”採訪感到有些驚訝,但還是表示出非常歡迎的態度:“您請隨便問吧。”電話裏,劉子毅的聲音透著淡淡的儒雅味,普通話不帶絲毫廣東腔。 處女作《報童的故事》一鳴驚人 劉子毅1932年9月21日在廣州出生,抗日戰爭期間回到故鄉臺山,童年時代在故鄉度過,先後在臺山水步橫水小學和培英中學完成小學和初中教育,在廣州讀高中。 17歲高中畢業時,正好廣州解放,他和很多滿腔熱情的年輕人一樣,興衝衝地打著腰鼓參加人民解放軍去了。參軍的8年時光,他隨著大部隊,先後去過雲南、四川和西藏,“雲南風情多姿多彩,冰雪西藏高原有很多驚人的美麗”在劉子毅看來,8年的豐富閱歷讓他變得聰明和成熟。劉子毅早年的作品大都寫軍民和部隊,體裁主要集中在詩歌、散文和短篇小説。 25歲那年,劉子毅在重慶轉業當老師,在講臺上一站就32年。業餘時間裏,劉子毅成為一名文學創作者,並加入重慶作協。1981年時,劉子毅的第一部處女作《報童的故事》問世,讓他覺得很吃驚的是,這本10萬字的紀實文學一時在全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先後獲得文化部、團中央和全國婦聯等聯合頒發的獎項,還獲得過重慶、廣州頒發的獎項。 《報童的故事》一書主要描寫重慶《新華日報》的一群小報童在周恩來的關懷和引導下,與國民黨展開鬥爭的故事。當時是解放戰爭時期,《新華日報》遭到國民黨的封鎖,這些報童們不怕抓,不怕打,天天叫賣《新華日報》,通過藏在樹洞、利用霧城重慶的“天然”優勢、捉迷藏等方法勇敢地和憲兵、警察、特務的破壞活動展開了頑強的鬥爭,成長為一批自覺的、大無畏的革命戰士。 “小説裏的報童、報丁一共100人左右,當時,這些人有的還在重慶,是我的學生的家長,有的已經分散在全國各地,為了作品的真實性,我就全國各地去走訪。”劉子毅説,10萬字報童的故事就是這樣得來的,由於那些兒童的革命精神是下一代傳統教育的典型,因此,小説一問世就受到了全國的關注。 不遺餘力研究新寧鐵路 1982年,劉子毅調回廣州,在廣東教育學院任學報的主編,兼任中文系寫作課的老師。這個時候,劉子毅經常往返于臺山和廣州兩地,因為有一個有趣的題材吸引了他。 清光緒年間,陳宜禧在華僑中集資,攜300多萬美元還鄉,興建了全國第一條民辦鐵路——新寧鐵路,這是我國鐵路史上僅次於1906年建成的潮汕鐵路的第二條商辦鐵路。當時的臺山縣縣長委託劉子毅去研究新寧鐵路。 那時,劉子毅在臺山蒐集的材料遠遠不夠,他不斷的走訪于檔案館和臺山僑聯之間,蒐集到一部分;儘管這樣,他覺得還是不充分,於是就沿著新寧鐵路沿線一直走訪下去,到過鬥山、銅鼓,還翻山越嶺的到過牛灣。 劉子毅是1990年到美國的,當時他已經58歲,並患有心臟病。但是,他一直沒有放棄對新寧鐵路的研究工作。令他興奮的是,他聽説美國大學國立圖書館有關於新寧鐵路方面的材料。在美國大學國立圖書館裏,他的確蒐集到了很豐富很有價值的材料。他得悉主管新寧鐵路建設的副總理余灼的孫女、孫女婿在美國,於是,他專門找到他們對他們進行了採訪。劉子毅説,在美國蒐集到的資料中,最令他覺得寶貴的是愛國華僑的赤子之心。他覺得,新寧鐵路應該是愛國華僑的寶貴財産,它凝集華僑對祖國的愛,是永遠值得保留的遺産,這其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關於這條鐵路的著作,他準備明年出版。 做了一回“銀發打工族” 1990年,劉子毅移民到美國。對於出國原因,他很坦率,那就是為了子女將來移民美國鋪路。他説,出國是為了兒子,兒子想留學,領事館不準,我就豁出老命,先移民再申請,因為我的兄弟姐妹有人在美國,因此我可以移民。為此我兒子等了6年,才實現親屬移民。 然而,對於一個年近60不通英文又不擅數理的文人來説,到美國生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説,剛開始來美國是做清潔工,做體力勞動,雖然美國人表現得很歡迎我們,但是對於我來説,失落感很強,我不能對別人説,我原來是什麼工程師、畫家、市長、廳長,因為不管你原來是什麼職位,現實就是現實,沒有人給錢養你,新移民都是這樣。為了兒子,我必須要堅持下去。清潔工勞動我能勝任,洗澡盆、清爐頭,吸塵,但是心理不勝任。很多人認為去美國是很風光,但是第一代的移民都要經過這樣真正艱苦的奮鬥,我寫過留學生在美國的情況,有人得了肝癌,沒有醫療保險,沒有錢,只能死在手術臺上,事實就是這樣。也只有這樣,我們的第二代才能過得不錯。在美國當了7年清潔工,回老家我照實講,並不怕別人看不起,相反,很多人還很佩服我:這麼老了還要奮鬥!他覺得,一個作家要真誠,真實,才有美。 就這樣,劉子毅為了謀生,放下大學中文教授的“架子”,在華人衣廠當過清潔工,在洗衣店打過雜,為高薪白領清理過公寓,照顧過老年殘疾人,幹了不少體力活,真可以説是“斯文掃地”。劉子毅説,他沒有想到,人到老年了,反而做了一回“銀發打工族”。回憶起自己在美國打工的歲月,劉子毅深刻的體會到在異國他鄉拼搏的苦澀和艱辛,中西文化的差異與衝撞,美國的風土人情和社會弊端,海外赤子對祖國的熱愛和眷顧。 現在的他,雖然在打工之餘寫下近百萬字的文學作品,出版了《八年一覺美國夢》等書,還擔任《美華文學》雜誌主編,子女也移民到美國團聚,晚景十分幸福,但他畢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他説,他現在的生活很有意義,為祖國做貢獻。他決定明年就寫新寧鐵路,近期會回來江門蒐集新寧鐵路的資料,同時也蒐集五邑作家的資料,在《美華文學》雜誌裏推出一個專欄,促進五邑作家文化交流。(江門日報)
(責任編輯:月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