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聯合國總部展示東方神韻的旅日華人攝影家

  時間:2006-09-20 14:00    來源:     
 
 

  旅日華人攝影名家汪蕪生先生,將於12月19日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一樓主展廳,推出規模盛大的東方藝術展,作為聯合國成立60週年的終結性紀念展。這個題為“東方神韻”的“聯合國山水攝影繪畫聯展”,由汪蕪生和已故著名日本畫家東山魁夷聯袂出展,通過高品質、高純度、高規格的現代東方視覺藝術的頂級山水作品,為世界帶來靜謐的自然之光和心靈之聲,也為聯合國帶來和平啟示。

  與此同時,世界著名美術出版社Abbeville Press歷時16年的精心策劃,終於在歐美以三種版本形式推出了汪蕪生黃山攝影作品集《CELESTIAL REALM》,並於11月初在紐約和倫敦同時發行,受到攝影業界和藝術市場好評。通過展覽和出版,汪蕪生集30年心力而獨創一格的黑白山水攝影一朝展現于西方世界,其所引起的震撼效應,受到極大矚目。

  日本著名文化和歷史評論家松岡正剛曾經從東方藝術精神中歸納出一個“山水思想”。他認為中國、韓國、日本,把風景稱為“山水”,而在東方,山水不是純粹的風景。東方的山水,是指與創作主體的精神和意識交相輝映的山嶽河川,是主體願意投射並與之交換的風景,也即“胸中的山水”。松岡提及,日本中世的代表性禪僧道元所著《正法眼藏》中有“山水經”一章,其中寫道:“凝視山水,就如同與出生以前的自己相會”──所謂山水,就是“無相自我”。松岡在汪蕪生的山水攝影中,驚異地看到了這種深深浸潤著東方哲學和藝術精神的“無相自我”。松岡指出,汪蕪生的攝影作品,完全繼承了中國歷史悠久的山水畫傳統,完美結合了南北宗的概念和技法,完成了別具一格的映像化過程──這讓人非常吃驚,也讓人法眼為之一開。

  汪蕪生是一個為自我懸置了很高藝術標準的攝影家。自1981年來到日本以後,汪蕪生以黃山為對象的黑白攝影走向了世界,廣受讚譽。汪蕪生回憶當年出國初衷就是為了獲得自由自在的創作環境,尋找藝術家心中的完美。出國之初,追求成功的意念很強,但隨著一次一次成功接踵而來,攝影家也承受了許多創作以外的壓力。汪蕪生自謂沒有商業頭腦,個人成長的家庭環境和追求藝術的個性,都使他對於商業氣息不屑一顧,更不會刻意謀求作品商品化。10年前,曾有國內記者誤認為汪蕪生是“以商養藝”的成功範例,他對此啞然失笑。汪蕪生至今堅持認為藝術是心靈的表現,商業心態與藝術心態大相徑庭,“以商養藝”是不可能的事。一個人投身商界,他的心靈就會迅速商業化,其作品難保不透露出商業氣息──“以商養藝”只是社會對藝術家的一種玩票式的想當然的看法。正是這種執著于藝術的孤高心態,使汪蕪生在商業文化為主流的時代裏得不到經濟上的自由,也感受到許多社會關係與人事紛紜的煩惱。為此,汪蕪生在每次大獲成功的展覽之後,都會陷入一個藝術創作和個人情緒的大低谷,有時連活下去的慾望都減弱了,充滿了苦惱和危機。然而,藝術家身在現實社會,只有不斷地捨身前行,不斷地去創造成功,才能獲得繼續創作的社會自由,其間沒有任何可以歇腳的地方。汪蕪生的去國25年,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汪蕪生獨創的黃山黑白攝影,表現出超越時空的唯美主義,深具老莊境界和佛家禪意。汪蕪生作品每次精心出展,無不震撼人心。1993年,日本講談社出版了汪蕪生《黃山神韻》作品集;同年,日本橋三越本店推出大型個展,並巡迴日本各地。1994年,汪蕪生黃山攝影個展入展北京中國美術館中央主廳,並於1995年移師上海美術館,在中國確立了黑白山水攝影的新高峰。正如哈佛大學美術史教授巫鴻本次為汪蕪生英文版作品集撰寫的長篇導讀指出的那樣:“從郎靜山到現在經過了半個世紀,汪蕪生的作品表現了當代中國藝術攝影新潮流的輝煌業績。”1998年,汪蕪生大型個展《天國群山》在歐洲三大美術館之一的維也納美術史博物館開展,成為第一位獲得此殊榮的亞洲藝術家;2000年,汪蕪生作為首位華人攝影家出展東京都寫真美術館,震驚日本;2005年,汪蕪生及其作品作為東方藝術的代表,出展聯合國總部,為紀念聯合國成立60週年打上了一個完美而靜謐的句號。

  汪蕪生多年來在世界各地舉辦過不少殿堂級的展覽,但攝影家本人依然認為命運與願望並不一致。汪蕪生早年專攻物理學,為此他不相信任何宗教,但他卻相信掌握著自己的命運的神的存在。早在1990年,汪蕪生曾應邀赴美國長住一年,與美國最大的美術出版社籌劃出版攝影作品集事宜。然而由於陰差陽錯,好事多磨,再回首已是16年,一部遲到的影集才被送到手裏。汪蕪生很早就想在美國推出個展,因為他認定歐美社會對攝影藝術的理解和欣賞要遠遠超過亞洲地區,但繁忙的展覽日程、精益求精的創作進程、一絲不茍而事必躬親的布展過程,耗費了大量時間而使汪蕪生無暇他顧,最終拖至2005年才實現進軍美國的理想。但2005年是聯合國成立60週年,能作為百年一遇的紀念展,未必不是上蒼的善意安排。

  汪蕪生介紹説,由於東山魁夷先生的日本畫原作受特殊紙張顏料的限制,不能在沒有恒溫恒濕設備的聯合國大廳展出,東山夫人主動提出使用日本當今最高科技和人工手藝結合,精製出10幅與原作相比可以亂真的複製版畫來參加這次聯合國展。再加上汪蕪生的黑白攝影作品40幅,終於在聯合國總部推出了山水攝影繪畫聯展。汪蕪生的黑白攝影都是2米以上的大作,最大的作品為62.6米。他認為這個以中國黃山為主題的聯合展非常有意義,一是呼應並強調聯合國提倡的和平宗旨,因為兩個人的作品都表現了一種寧靜、平和的心景,深刻地祈求並展示著和平;二是展現了中日兩國民間的友好情誼,以及同為東方人的心靈相通。汪蕪生強烈感受到,拯救21世紀人類的唯一辦法就是東方哲學,這是一種講究平衡與和諧的思想,是追求“人與自然、人與人、個人與集團、國家與民族”之間的平衡。所謂“東洋之心”、“東方神韻”、“東方思想的核心”,就是和諧,就是“天人合一”。在汪蕪生的攝影世界中,充滿著黑與白、陽與陰、山與雲,男與女的對比。那挺拔壯闊的山勢與柔媚飄渺的雲霧構成了既真實又夢幻的整體,表現著藝術家心中的理想世界。汪蕪生自認平生一無所有,唯一擁有的財富就是自己一手創造的藝術世界。多年與藝術相伴為伍,享受孤獨品味苦澀已經成為生活習慣。

  面對日益紛繁、複雜、躁動的世界,汪蕪生對人類的前景抱有悲觀主義式的憂慮。從攝影藝術角度出發,他認為受到數位技術衝擊,膠片的衰亡將給人類歷史帶來本質性影響。汪蕪生堅決捍衛攝影的真實性,擔憂數位技術的濫用將使歷史的真實蕩然無存。使用數位技術,可以隨意篡改、捏造真實,數位攝影再也無法給予人們用膠片記錄真實那樣的感動。膠片記錄下20世紀的歷史真實,而數位記錄下的21世紀歷史是否具有不移的真實性,令人懷疑──這是一位站在攝影藝術高山之巔的藝術家發自內心的危機感,也是在技術領域高歌猛進的人類必須駐足反省的巨大陷阱。(來源:日本《中文導報》,記者:楊文凱)

  來源:中國僑網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