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華裔心臟病專家徐曉芳:為西澳華人造福

  時間:2006-09-20 08:07    來源:     
 
 

  人物簡介:徐曉芳,女,出生於中國福州,1984年畢業于上海醫科大學,先在上海心血管研究所從事臨床及科研工作,後考上上海醫科大學博士,1987年博士在讀期間考取澳大利亞國家獎學金到塔斯馬尼亞大學深造,主攻冠狀血流的病理研究。1991年即開始在澳大利亞做臨床實習醫生。1992年獲得澳大利亞醫學博士學位。1995年在美國最大的心血管中心之一美國克裏夫蘭心血管中心工作培訓三年,2003年回到Fremantle醫院做冠心室主任,2004年與4位心血管專家在莫道克開設了COASTAL心血管專科診所至今,2005年開始在皇家珀斯醫院心血管超聲科工作。

  徐曉芳醫生的經歷與大多數中國大陸的海外留學生不同,她是在中國完成的醫科學習並成為醫生,後經過在中國、澳大利亞、美國的臨床培訓,最終成為一名澳大利亞出色的心臟病專家。她的成功對於每一個在澳大利亞生活、學習的華人來説,無疑是一個良好的激勵和借鑒。

  採訪在皇家珀斯醫院徐曉芳醫生的辦公室進行。室內簡潔明凈,一個聽診器,一本醫療記錄,一個傳呼機,就是徐曉芳醫生的“基本裝備”。徐醫生的工作很忙,即使已過了下班時間,採訪還是不時被傳呼打斷。在等待徐醫生的間歇,環顧她的辦公室,記者不由被書架上的一個畫框所吸引,那上面是一幅字:風華正茂,落款是:芳女存,父母于2004年。這幅字畫令我深深感動,從上面的一筆一劃可以看出徐曉芳的父母對於女兒寄予了怎樣的深情,又是多麼以她為榮。

  徐曉芳對記者説,父母對她的成長確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5歲起父母就讓她學習小提琴,學琴的過程培養了她日後對學習的專注和勤奮的毅力。另外,她對於在中國受到的理想主義教育一直深懷感激,令她從小就對自己的未來有著明確的目標——長大要作名心臟科醫生,知道自己將來要幹什麼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是她不懈追求獲得成功的秘訣所在。

  1979年,徐曉芳在中國的高考中成績優異,以5個志願全部是上海醫科大學的堅決步入了上醫的大學之門。徐曉芳説:上醫的訓練嚴謹,學習紮實穩固,也培養了自學能力,為日後到澳大利亞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對於獲得澳洲的獎學金到澳洲深造,她謙虛地説她是非常幸運的,獎學金令自己心無旁騖,可以專注于學業;澳洲是個公平無歧視的社會,她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做的事;她還非常感謝澳洲的導師,剛來澳洲時她的英文不佳,無法對話,也從未接觸過電腦,但學習過程中卻要用電腦編程式,她的導師一直給予她幫助和鼓勵。剛開始徐曉芳想做學術上的研究,因為對於華人來説比較擅長,語言的壓力較小,而且在澳洲,海外醫生考牌很難,但是勇於挑戰自己的徐曉芳因為喜歡做臨床,而且當時醫院破格給了她一個住院醫生的工作機會,可以邊工作邊考牌,她最終成功考到澳大利亞醫生牌照。之後她先輪轉做內科各科專科醫生,後來又專門培訓做心血管科醫生,做了3年後拿到心血管科醫生執照,又到美國三個最大的心血管中心之一美國克裏夫蘭心血管中心工作三年,主要在那裏學習心臟超聲技術。

  2003年徐曉芳結束了美國的培訓,回到Fremantle醫院做冠心室主任,2005年開始在皇家珀斯醫院心血管超聲科工作,同時在2004年與4位心血管專家在莫道克開設了COASTAL心血管專科診所。在談到在中國、美國、澳洲三地醫院學習及行醫的體驗時,徐曉芳説,三地的醫療體制不同,澳洲住院病人數量與中、美相比不是很多,因為GP體制令病人分流,使得病人住院時間相對較短。80年代中國的住院醫生不是很忙,與病患的關係只是短期的醫患關係。澳洲的住院醫生卻是很忙,忙的原因並不是病人的數量多,而是因為照顧病人全面細緻,注重細節,醫生要跟蹤了解每個病人,延續了解病人的病況,與病人建立長期關係。而美國的克裏夫蘭心血管中心龐大,具高度專業化和知名度,病人來自全世界,

  徐曉芳醫生側重心臟超聲專長及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又會講福建話,普通話,英語,有這樣一個醫生對於生活在西澳的華人來説莫不是一個福音。徐曉芳醫生説:做醫生最重要的是與病患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關係,信任來自於醫生對病人負責的精神,來自於醫生與病患良好的溝通。徐曉芳醫生説:尊敬是贏得的而不是擁有的。正是通過她的病人,記者了解到徐曉芳醫生非常專業,用耐心、愛心善待每一個病人,也贏得了每一個病人的尊敬和信任。

  來源:中國僑網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