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   最新動態  >   正文

網際網路如何引領傳統産業轉型 企業界大佬笑談“網際網路+”

2015年12月18日 13:59 來源:浙江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本報烏鎮12月17日電 (記者 顧周皓) “網際網路+”是今年最熱的一個詞,如何抓住網際網路帶來的産業變革的機遇?在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12月17日下午舉行的集體採訪上,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中國電子資訊産業集團總經理劉烈宏等接受集體採訪,就網際網路如何引領傳統産業轉型為大家奉上思想大餐。

  從大規模製造到大規模定制

  “10年前馬化騰向您推銷QQ被您拒絕,10年之後您還在用QQ或者微信等馬化騰的産品嗎?”聽到這個問題,張瑞敏的語氣有些沉重,他説:“我自己用不用QQ或者微信不重要。整個企業能不能向網際網路轉型與這個沒有必然聯繫。我用了微信,企業就轉向網際網路了嗎?”

  張瑞敏表示,目前網際網路有三大平臺,第一是聚合平臺,就是現在的電商。第二是社交平臺,就是人際交往。第三就是移動平臺,例如物流體系。但是所有這些平臺都缺少用戶體驗。所以,下一個改變世界發展的網際網路平臺,一定是用戶體驗平臺。

  “有人説現在沒有真正的網際網路企業,只有擁有網際網路技術的企業。為什麼呢?真正的網際網路企業應該有用戶體驗在裏面,而且是零距離滿足用戶體驗。或者我和用戶之間的關係既不要線下渠道,也不要電商。最後實現這一點的,很可能就是互聯工廠。在互聯工廠中,所有個性化需求都可以實現。或許沒有人能説明第四類平臺到底是什麼樣,但是它的宗旨和原則就一定是用戶參與,滿足用戶體驗的一個平臺。”他説。

  對於傳統企業的智慧轉型,張瑞敏説:“現在全世界傳統企業都在想辦法向網際網路轉型,但是成功的例子很少。從管理來説,所有傳統企業管理都是‘線性管理’。但網際網路是非線性關係,它從A不用到B,直接到了C。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企業必須徹底顛覆原來的傳統結構,但是搞不好就會亂套。傳統企業的轉型對全世界來説都是挑戰,但同時也是機遇。向網際網路轉型會出現很多問題,但是這個方向沒有錯。”

  張瑞敏説,供給側改革深受供給經濟學影響。在中國,目前主要應該解決過剩産能問題。具體到企業,就是提供有效供給,創造有效需求,應該跟網際網路時代結合起來。網際網路時代,産品並不是做到無懈可擊才推出去,而是只要滿足用戶需求就推出去,然後再來迭代。這跟傳統企業完全不一樣。供給側改革對我們來説,就是要從大規模製造變成大規模定制。

  未來的汽車服務人

  李書福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説,汽車工業已經進入了智慧互聯的時代,汽車將會成為一個移動的終端。

  現在使用汽車,人為汽車要付出很多,要上養路費,要保養、洗車、買車庫,如果貸款買車的話還要還貸款。未來的汽車應該要讓車為人服務,可以自己去繳費、自己去保養、自己去還貸款,甚至自己去掙錢。這些對於汽車工業來説是機遇,也是挑戰。

  李書福説:“沃爾沃目前也在開發自動駕駛的汽車。與網際網路公司開發的無人駕駛汽車不同,沃爾沃自動駕駛汽車的概唸有兩種模式,其中一種是完全的自動駕駛,和網際網路公司開發的無人駕駛一樣,但同時也具備人工駕駛模式,坐在駕駛座上的人隨時可以開車,因為現在還是有人喜歡駕駛的樂趣。”

  利用網際網路改善管理

  柳傳志表示,向網際網路轉型並不需要將原來的東西徹底顛覆。“例如網際網路行銷,原有的東西沒有變,只是在方式上有了改變。對於傳統企業向網際網路轉型,對外可以通過網際網路來聯繫客戶和合作者,對內可以改變內部傳統的分層管理,使管理變得更加有效、直接。再進一步就是將內外都通過網際網路聯繫起來,根據行業的具體情況具體處理。”

  傳統國企擁抱網際網路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劉烈宏表示,與活力四射、高速成長的網際網路創業型企業相比,傳統國有企業在自身改革發展的過程中有一系列問題需要解決。其中之一就是要增強活力、創新體制和機制。

  劉烈宏説,“中國電子”現在也做一些與網際網路結合的産業,比如通過電子商務發展電子元器件分銷業務和所有綜合服務,把電子元器件分銷搬到網際網路平臺上,向中小企業提供元器件和技術的解決方案,收到了很好成效。創業剛剛兩年,一年的銷售收入就接近100億元,並服務上千家中小企業。

  劉烈宏説,在這個創業過程中,“中國電子”吸引其他業界企業來參股,同時還支援員工參股,通過股權多元化,把國有企業、戰略投資者和經營管理者結合起來。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