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文明出境遊大討論  >   圖片報道  >   正文

為什麼頻現“不文明”

2013年08月08日 13:52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一言一行代表國家形象,體現中國文明程度和國民素質修養。如今,中國遊客在境外不文明行為屢見不鮮,使得中國形象大打折扣,它的背後究竟存在哪些原因,值得我們思考。

  習慣成自然,文明意識薄弱

  外交部黨委書記、副部長張業遂認為,中國遊客海外不文明行為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國公民整體文明素質與世界發達國家公民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特別是部分出境遊客文化素質偏低,對不文明行為缺乏內在道德約束。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很多有過出境旅遊經歷的遊客表示,在境外,他們有時候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文明,因為在國內他們就是這樣做的。

  在英國留學的崔時説:“很多中國遊客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或者對服務員不夠尊重,他們其實並不是故意的,只是在國內養成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已經成自然,到國外旅遊幾天,不可能一下子改正過來,並且他們根本還沒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對。”

  在公園裏脫了鞋子躺在長凳上睡覺、在地鐵公交上吃東西、在餐廳談笑風生、便後不沖洗等,在國內已經養成了這些不良習慣,大家也都見怪不怪,沒有過多指責,但是出門在外,這些很不文明的行為遭人反感。

  境外中國遊客的諸多不文明行為給出了警示:我國公民公共文明意識有待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

  文化有差異,入鄉需隨俗

  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主任張廣瑞説,出境遊客不文明現象除了與“個別遊客素質低,文明意識差”有關以外,還與文化差異、生活習慣不同等因素有一定關係。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生活習俗,當不同的價值觀、生活觀相互碰撞,難免會有一些摩擦産生。

  去歐洲旅遊的王子慧説:“在西方國家,他們有給"小費"的習慣,剛去的時候,我們並不了解,後來才慢慢知道,在出酒店的時候都會在桌子上放上"小費",留給收拾屋子的服務員。曾經就有不少人,因為沒給"小費"被當地人認為很小氣,甚至發生爭吵。這樣的文化碰撞在出境旅遊中是很容易出現的。”

  如果説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等不文明行為,很大程度上與個人素質有關,那麼,西方人給“小費”、中國人愛吃桌餐愛敬酒等差異則是由不同的國情和文化、社會生活環境造成的。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外出旅遊,以及通過各種渠道加深對國外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了解,一些由於文化差異造成的誤解,也將隨之得到化解。”

  對於中國遊客來説,出境旅遊最好的辦法就是“入鄉隨俗”,尊重當地的民風民俗、宗教信仰等等,這樣不僅會受到當地人的尊重與歡迎,也把中國人的文明禮儀和友好態度傳遞給全世界。

  加強教育引導,把文明帶出國

  張業遂指出,部分旅遊經營者在服務品質、行前教育方面存在較大欠缺,對遊客不文明行為疏于引導和管束,也是導致眾多不文明行為産生的原因之一。

  經常出境旅遊的李艷説:“很多不文明行為背後是因為並不了解情況,導遊也沒有表達清楚。比如到了安檢的時候才告知某些東西不能帶上飛機,遊客心裏肯定很窩火,爭吵就來了。還有很多老年人是第一次走出國門,他們並不了解國外的真實情況,這個時候往往更需要導遊的耐心講述,但不是所有導遊都可以做到這一點。”

  她認為,旅行社的工作人員需要提高自身的業務技能,對於國外的文化背景和習慣差異都應該講解給遊客,特別要對旅行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反覆講解。

  出境旅遊不文明行為也暴露出我國公民公共文明素質教育方面的欠缺。“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的根本途徑”,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説,加強學校思想品德和文明禮儀教育,使青少年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培養健全人格,是提升我國公民出境旅遊文明素質的基礎。

  旅遊是和平的使者、友誼的橋梁,每一位旅遊者都是中華文明的傳播者。五千年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帶出國的不應該只是消費力,也應把文明帶出國,展示出國人健康文明的素質以及良好的國際形象。(本報記者 龔 亮 本報通訊員 張 晨)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光明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