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第十屆臺商論壇  >   滾圖  >   正文

上半年淮安開發區高新技術産業産值384億元

2015年09月01日 14:20:00 來源:淮安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今年上半年,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高新技術産業産值384億元,是2010年同期的6倍,佔工業産值比重65.02%。全社會科技研發投入達到4.9億元,是2010年同期的2.3倍。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戶,累計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0戶,是2010年的25倍。在轉型升級已經成為企業、産業乃至宏觀經濟發展戰略的今天,無論從總産值還是從企業、産品層面評估,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在以科技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方面交出的這一組數據格外引人矚目,令人讚嘆。

  新常態下,開發區如何實現新常態下新跨越,轉型升級同步“上水準”、“創新是開發區發展的加速器。”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周毅指出,開發區處在産業集聚、特色化、高端化的發展階段,必須堅持以改革思維突破瓶頸制約,靠創新路徑加快轉型提質,切實激發內生動力,持續增創競爭優勢,通過科技創新加速企業、産業的轉型、提質和升級。

  近日,省經信委公佈2015年度江蘇省首臺(套)重大裝備及關鍵部件名單,開發區蘇達電氣接地裝置特性參數測試系統與校驗裝置和聖科智慧的電機關鍵零部件加工生産線名列其中。全市僅此兩家。近年來,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著重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梯隊,激勵企業申請專利,加大産學研推進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産業化,不斷激發産業、企業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創新之火已呈燎原之勢。

  “科技的確是轉變發展方式的內在驅動力。”江蘇漢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大兵表示,企業在開展産學研合作中屢嘗甜頭,自成立以來,漢邦不斷推進科技創新,先後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南京大學等單位合作,建立省工程中心和省企業院士工作站,企業得到了良好收益,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國內最大的色譜耗材生産商和供應商之一。公司現建有多個省級研發創新平臺,研發的多個項目獲得省級以上科技創新獎,並於2014年獲得由科技部頒發的“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稱號。如今,漢邦已申請180項專利,其中,已獲受權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14項和外觀專利6項,已授權軟體著作權4項,註冊商標17項。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創新是經濟轉型發展的源泉,在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與漢邦科技一樣,注重科技創新的企業還有很多。僅今年上半年,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就完成了660件專利申請量,專利授權量251件,百億元GDP專利授權數達到280件,百億元GDP發明專利申請數達到145件。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戶,累計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0戶,是2010年的25倍,蘇達電氣接地裝置特性參數測試系統與校驗裝置、聖科智慧的電機關鍵零部件加工生産線入選2015年江蘇省首臺(套)重大裝備及關鍵部件,累計已有6項産品入選江蘇省首臺(套)重大裝備及關鍵部件目錄,在全市佔比達54.55%。

  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是衡量科技水準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科技發展潛力的一個重要支撐。近年來,該區新批高新技術企業總數佔全市新批總量的三成以上,連續三年保持了10戶以上的高速增長,在全市高新企業數量佔比達到1/3。在全省開發區科技創新指標排名中已從2010年的114位上升到2014年的18位,在2011年以來新升級或新設立的41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創新指標排名位列第9位。

  高教園區

  培育生力軍 臺資高地能量爆發

  眾所週知,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淮安臺資集聚的核心區,是全省乃至全國的臺資高地,全市1065家臺企中的大多數都聚集於此。近年來,臺資企業在開發區的大力引導下利用科技創新轉型升級,釋放出巨大能量,成為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産業轉型發展的“生力軍”。

  富揚電子成功申報技術專利和市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並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申報爭取到近百萬的經費支援,其柔性透明導電膜産品技術處於國際領先地位;膳魔師成功申報市高企,目前正在培育申報國家高企;臻鼎科技、宏恒勝也産生了外觀專利,已具有核心智慧財産權競爭力,改變了總部不在淮安無創新主動權的局面,為企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大動力……開發區經發局負責人告訴記者,針對臺資企業科技創新轉型升級沒有方向,不會轉;沒有動力,不想轉;沒有人才、沒有技術、沒有資金、不敢轉;有的企業總部在外地無創新主動權等情況,開發區進行了針對性幫助。通過實地走訪調研,對企業實行“面對面”、“一對一”服務,及時了解企業目前的技術水準、産品情況、人員結構、資金等各方面需求,著力幫助企業利用科技創新轉型升級。在開發區溫暖貼心的“保姆式服務”下,富揚電子、膳魔師、宏恒勝、臻鼎科技等臺資企業成功步入轉型升級的“上升軌道”。

  為更好地促進臺資轉型升級,市政府也連連推出助力之舉。近年來,我市不僅把高教園“搬進”了開發區,創造了人才與經濟協同發展的新模式,而且引進了中科院水生所淮安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淮安研究院、北大數研淮安研究院等一流研發團隊,推動企業和院校“本地化對接”,為臺資集聚轉型提供一流的人力要素保障和智力支援。

  漢邦科技

  生産機械化 技改擴能質效倍增

  “在當前經濟下行、招商引資難度加大的形勢下,加快存量優化升級,提高工業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勢在必行。”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周毅在2015年工作會議上對當前形勢作出了科學研判,認為園區必須引導企業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大規模開展技術改造,盤活存量、現量,才能增強競爭能力。“通過激發發展動力、挖掘發展潛力推進‘二次開發’,立足現有資源和基礎,挖掘盤活、提升激活、開放搞活,實現由粗放開發向精細開發、外延擴張向內涵發展的根本轉變。”

  今年7月底全面竣工投産的大地動物藥品及飼料生産項目,正是江蘇大地動物保健有限公司通過“異地技改”而建的新廠區。“我們正好抓住了開發區‘退二進三’的搬遷契機,加大設備和研發投入,以搬遷促轉型,以技改增效益,今年剛剛獲得國家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獎。”該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新廠區投資1.3億元,採用國內最先進的正昌全套顆粒機組,用機械手、機械臂代替人工,預計獸藥年産值可達2000萬元,年開票可達8億元,産能實現翻番。

  記者了解到,開發區加快存量優化升級,通過大力實行“零地技改”、“異地技改”,取得了顯著成效。臥龍電氣電機技改、大通漆包線擴能改造、威靈串激電機改造和電抗器生産、農墾印刷綠色印刷項目、正昌飼料膨化車間技改等項目順利實施,龍頭企業裝備水準進一步增強,産品附加值進一步提高,支柱産業優勢地位進一步凸顯,傳統産業升級步伐進一步加快。同時,結合城區“退二進三”,以實施易地改造為契機,鼓勵工業企業進行提檔升級,形成新優勢。南瑞淮勝電纜一次設備産業基地二期項目、麥道農化光氣及下游産品生産等項目、推進了項目向園區集中,生産要素向優勢産業集中,促進了電子資訊産業基地和鹽化工産業園區兩個特色産業園區的建設。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區已實施臥龍年産900萬KW電機、大通新增7000噸漆包線等技改項目24個,完成技改投入5.7億元。已投産的技改項目完成新增工業産值60.1億元,拉動全區工業12個百分點。

  留創園

  保障立體化 科創戰略地位凸顯

  “通過專利申報培訓,我們對智慧財産權相關政策有了更加系統、清晰的認識,進一步堅定了推動智慧財産權專利申報,增強自主創新的信心。”5月20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培訓講座在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國家智慧財産權局機械發明審查部副處長張旭波受邀親自為開發區企業普及了智慧財産權申報保護與管理的相關知識,參加培訓的企業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在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只要在科技項目孵化、專利申請、科技創新獎補、科技人才引進等方面有需求,都會有具體部門具體人員幫我們順利解決。”近年來,開發區以推進現代服務業企業實現跨越為目標,從政策、措施和組織保障上強化了科技創新的戰略主體地位,為園區及區企業做大做強提供基礎保障,落戶在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由區領導成員直接掛鉤服務的江蘇和興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淮安富士康科技集團和華達利傢具(淮安)有限公司等在內的14家重點企業都真切體會到了開發區在科技創新的強力推動。

  為引導企業加強科技創新,開發區以政策激勵科技創新,出臺《企業做大做強創新發展實施意見》,對企業獲批高新技術企業、創成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兩站三中心”以及專利申請和授權等方面均有資金支援,該政策已連續落實三年,累計科技創新政策獎勵1000余萬元。此外,為提高專利申報的及時性和成功率,開發區建立的“專利數據庫檢索系統”,集中了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專利數據,給專利集中查詢檢索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和幫助。

  同時,開發區以平臺助推科技創新,依託淮安留創園和淮安軟體園兩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孵化平臺以及科教産業園區內科研院所為企業科技創新提供技術支援,依託“蘇科貸”爭取科技貸款,為6家區內中小企業爭取科技貸款1000余萬元,依託區內融勝、匯銀兩家科技小貸公司為50家中小企業提供約4000萬元的貸款,有效緩解了中小科技企業融資難問題。該區還以服務助推科技創新,按照“一季度一個主題”的工作思路定期開展企業科技培訓工作,通過“送科技到基層”、“智慧財産權保護”等實實在在的培訓,幫助企業人員了解政策、開闊眼界。(王金 朱益川 杭衛東 彭智)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何建峰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何建峰

原稿件來源:淮安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