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圓圓坐月子閉門謝客 臺灣將發起為幼崽命名活動

時間:2013-07-09 08:42   來源:東南網

  昨天一早,臺北動物園就在大熊貓館內貼出告示:“圓圓于7月6日20時05分産仔(崽),圓圓做(坐)月子即日起停展,敬請來賓見諒與祝福。”而從臺北動物園已經公佈的影片看,熊貓幼崽全身呈肉粉色,沒有耳朵,眼睛的部位也只是一個黑點兒。總體長21.3釐米、183.4克重的雌性熊貓幼崽,看起來十分嬌小,外形類似剛出生的兔子。

  目前,暫養在保溫箱的熊貓幼崽,一切健康指標良好,最快3個月後就將與外界見面。此外,熊貓幼崽的名字,將循臺北動物園的慣例,將發動民眾智慧,一起參與命名。

  動物園發言人趙明傑表示,“圓圓”順利産崽後,他已向大熊貓的“娘家”報喜,對大陸專家團隊長期的支援和幫助表示感謝。熊貓養育“三難”(發情、産崽、育幼)如今已經攻克“兩難”,接下來要結合大陸專家力量,一起為養育熊貓幼崽更加努力。

  健康,幼崽體重超平均值

  昨天上午,在臺北動物園專門舉行的記者會上,首先播放了熊貓幼崽出生的視頻。伴隨著洪亮的叫聲,熊貓寶寶來到世間。

  動物園秘書、大熊貓繁殖中心召集人張志華表示,依過去及科學的經驗,大熊貓幼崽出生時的體重在120克至150克之間,這次的初生小崽是183.4克,“超過平均值,所以算是比較大只”。

  至於幼崽出生後的進食情況,張志華指出,現在幼崽只吃母乳,7日清晨5時57分人工喂食1毫升,7時5分再喂食1.6毫升。“幼崽和媽媽待在一起時,也有自己吮吸到母乳,但是幼崽現在還不太會吸。”張志華強調,給幼崽人工喂母乳是一件難度頗高的“技術活”。

  6日晚8時37分,工作人員第一次從圓圓處取幼崽,測體溫、稱體重,而昨天淩晨2時21分第二度取崽,放入保溫箱。因為圓圓還沒有帶寶寶的經驗,所以目前幼崽一部分時間會待在保溫箱。但工作人員也會視情況,將幼崽送回給圓圓,讓母女相處。不過,幼崽至少會在保溫箱待上1個月。

  張志華指出,初生的熊貓寶寶,身上只有一點點毛,想看到它站起來、活蹦亂跳的模樣,民眾可能要等三個月。

  生疏,圓圓首次當媽媽叼傷幼崽

  圓圓母性很好,寶寶一生下來,就用嘴把它叼到胸前呵護。但畢竟是第一次當媽媽,或許是緊張,或許是動作生疏,加上寶寶一直在亂動,圓圓在叼含幼崽時,其鋒利的牙齒導致幼崽右腳部分出現小傷口。但幼崽已接受治療,無大礙。而一直都與圓圓很“親密”的保育員,從其身邊取走幼崽的那一刻,圓圓母性大發,大叫以示反抗。

  張志華表示,圓圓生産前曾經有食欲不振狀況,但現在已經恢復進食,園方以蜂蜜、竹筍配合維他命,想方設法“騙它進食”。園方表示,圓圓在採集乳汁及照顧幼崽這段期間,都會待在後場,暫不會與民眾見面。

  不過,圓圓6日晚上的整個生産過程還順利。園方的錄影顯示,生産時圓圓身子縮成一團,並不時舔陰,在陣痛近4小時後,産下女寶寶。根據園方掌握情況,圓圓此次算是早産一週。

  興奮,保育人員24小時看護

  “熊貓寶寶順利誕生了,但是我們的重任才剛剛開始。”張志華介紹,未來一週是幼崽存活關鍵時間,除了工作人員24小時輪班照顧外,將觀察小幼崽體重有無增加、圓圓奶水夠不夠等。

  據稱,初生的熊貓寶寶,此前存活率比較低,但大陸這十幾年來的努力培育,存活率已提升到84%。而此次圓圓生産前,大陸臥龍雅安的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專程派出兩位熊貓育幼專家赴臺,手把手給臺灣傳授經驗。

  張志華特別介紹,因大熊貓是獨立個體,考慮它們沒有父子相見的天性,原則上目前不會讓團團與小崽見面。但是昨天團團獨自待在欄中,一直四處走動,顯得相當躁動不安,也不時趴在欄杆上向後場觀望,似乎很“在意”後場狀況。(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張燕娟 文/圖)

編輯:郭碧娟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