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進入倒計時,涉及自貿區的一舉一動無不牽動各方敏感的神經。昨日,多家金融機構首席經濟學家齊聚上海浦東,針對上海自貿區的改革使命、開放尺度和風險管理,展開了一場頭腦風暴,為心目中改革開放新的試驗田建言獻策。
為未來10年中國改革探路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上海自貿區將是這一輪市場化改革的試驗田和先行者。在這個自由貿易區當中推進改革,取得經驗,然後在全國複製推廣,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則認為,上海自貿區將為未來10年中國改革探路,其核心是開放,並逐步實現自貿區與國內經濟的雙向有序對接。
當前,我國經濟增速降至7.5%左右,過去多年的粗獷型增長方式難以為繼,“調結構、促改革”任務艱巨。而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後,新的國際經濟貿易秩序正在形成,對經濟開放、環保和智慧財産權等提出了很高要求。若我國不能抓住機遇順勢改革,國際貿易和投資都會受到很大影響,將會在未來國際競爭中處於劣勢。
在上述背景下,需要儘快啟動改革,打開新的局面。目前改革都有共識,問題是如何更好地推進。連平認為,任何改革需要有抓手,因此,上海自貿區就是一個很好的抓手。上海自貿區是一個試驗田,試驗各個方面機制的改革。沈明高的意見是,上海經濟現在面臨一些挑戰,迫切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上海經濟現在面臨的問題,就是中國經濟未來要面臨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講,選擇上海建設自貿區就是中國未來整個改革和發展的一個探索。
要成為中國未來改革的一個手術臺
目前來看,政府過多干預市場和金融滯後問題已成為拖累經濟增長的兩大因素。
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前華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説,上海自貿區的設立是為打造中國經濟轉型提供一個積極的模板,在這個改革的過程中,政府權力要做很大讓步。他認為,自貿區要成為中國未來改革的一個手術臺,要深入去解剖這個體制的弊端,找到正確的出路。
在自貿區擬議中的負面清單管理、減少行政干預之際,對於企業而言,則是真正進入了“煉鋼爐”。企業可能要面對一個門檻更高的國際標準。因此,企業練就內功,在國內獲利也能在國際盈利,成為取勝根基。
金融開放改革或是最大機遇和挑戰
自貿區最大的機遇同時也是挑戰,可能還是金融的開放改革。連平説,一定會有一批銀行在自貿區開展經營,銀行的離岸業務會得到發展,這個會涉及人民幣自由兌換。澳新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表示,上海自貿區最大的核心問題就是離岸與在岸資金的管道問題。也就是説,自貿區裏面資金怎麼流到在岸市場,在岸市場的資金如何流到自貿區內。如果管控得不好,很容易出現金融風險甚至是危機。
“很多新興市場國家在進行國內金融改革,同時進行資本賬戶改革的過程中,60%的國家都出現了國內金融的危機,在風險的管控方面,也應該更加注意。”劉利剛説。
法律不反對的,都可以做、可以試
但不管怎樣,改革總得有股闖勁。劉煜輝、博道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都建議先行先試,先幹起來再説。包括開發創新金融産品、設立分支機構等等。只要按照國際規則,法律不反對的,一切都可以做、可以試。
在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卲宇眼裏,上海自貿區藍圖看起來非常美,但就是因為太美,所以不像真的,所以接下來兩三年之內也會面臨很多挑戰。但如果能夠攻克,則孕育著非常多的機會。
經歷30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經濟的“第二季”從哪破題?28平方公里的上海自貿區,將肩負起尋找新一輪改革動力的歷史重任。(盧曉平 王媛)
[ 責任編輯:張玲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玲
原稿件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