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山
|
徒的蹤跡,唐代起有了廟宇建
築,到遼金已發展成遠震遼左的著名佛教勝地,清代道教傳入,自此佛道兩教同居一山。鼎盛時期,寺廟觀宇多達40余處,僧人道士近千人,香煙繚繞,鐘聲幽鳴,一派仙人福地的景象。目前保存完好的廟宇有20余處。特別是身高70米的天成彌勒大佛,自發現以來,轟動海內外,成為世界奇觀。探奇者、朝拜者絡繹不絕,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親筆題寫「千山彌勒大佛,每年6月的千山在佛節,將宗教活動帶入了高潮,堪稱佛教之盛事。
千山歷史遺跡頗多。有唐太宗李世民駐蹕和薛禮兵營的遺址,還留有清帝康熙和乾隆遊歷的詩篇,清太史王爾烈曾在千山龍泉寺讀書,至今還保
留他的書房。
千山風景名勝區高度集中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宗教文化、地熱資源和植被資源,其規模、質量和文化含量在全國也是不多見的。|
鳳凰山
|
鳳凰山古稱烏骨山、屋山、熊山等,唐朝始稱鳳凰山,位于丹東西北50公
里,鳳城東南3公里處,屬于長白山余脈,面積24平方公里,最高峰攢雲峰海拔836.4米。鳳凰山是遼寧省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早在清道光年間,就與醫巫閭山、千山、藥山並稱為遼寧省四大名山。鳳凰山以“雄偉險峻,泉洞清幽,花木奇異,四季景秀”而著稱。鳳凰山分為西山、東山、廟溝和古城四大景區。西山景區中的“老牛背”、“天下絕”“箭眼”等奇觀世所罕見。鳳凰山古建築始建于南北朝時期的烏骨城,隋唐時建熊山城,遼代建三陽城。山上現存古建築以宮觀廟宇為主,其中以紫陽觀、鬥母宮、觀音閣、碧霞宮和藥王廟較為著名。紫陽觀始建于明朝弘治初年(1488年),原名大寧寺。寺內主要建築有正殿(三官殿)、東西殿房和鐘鼓樓等。殿下有4棵年逾500歲古松。鬥母宮俗稱“八只手”,建在觀音洞前的觀勝臺上,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嘉慶年間和近代多次重修。觀音閣建于紫陽觀西南的百米高崖上,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後代多次重修。藥王廟建在鬥母宮右側石崖下,有殿三楹,內奉藥王孫思邈像。清乾隆十八年(1735年)重修,嘉慶、道光年間再修多次,近年又重建。鳳凰山樹木繁多,有奇花異草以及各種珍貴藥材800多種,是一座天然植物園。每年農歷四月廿六日至廿八日的鳳凰山山會遠近聞名。山會期間舉辦各類民間文藝活動。 |
醫巫閭山
|
醫巫閭山,古稱微閭、無慮山、醫無慮山、醫無閭山等,皆為醫
巫閭山的音譯,又叫六山(因山“掩抱六重”而得名)和廣寧大山,今稱閭山,位于遼寧省北寧市境內,為東北三大名山(醫巫閭山、千山、長白山)之首。閭山有名峰52座,總面積為630平方公里,最高峰望海山海拔866.6米。
閭山分北部、中部、南部、東部四個主要遊覽區,共計一百多個景點。 閭山以寺院為中心形成了十大景區:大石棚、聖水盆、觀音閣、白雲觀、遼代肖太後蠟像館、元代宰相耶律楚材讀書堂、玉泉寺、藥王廟、祖峰長城,新建的千米索道把大閣、玉泉寺兩景區連為一體。遠眺峰巒翠色,近睹千丈危岩,景色秀麗,姿態萬千,像一幅恢弘博大的潑墨畫卷,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無盡的遐想。目不暇接的奇峰怪石;千資百態的蒼松翠柏;水絲如簾的石棚飛瀑;梨花巧構的“香雪海”,真可謂人間仙境,壯美瑰麗。
醫巫閭山歷史悠久,由華夏幾千年的文明積淀而成。相傳舜時把全國分為十二個州,每州各封一座
山作為一州之鎮,閭山被封為北方幽州的鎮山。周時封閭山為五
岳五鎮之一。山上名勝古跡眾多。從遼、金開始,歷代在此都有所營建。遼代有望海堂;金代有懸岩寺、勝鑒亭;明清兩代有玉泉寺、清安寺、靈山寺、雲岩寺、具瞻亭、覽秀亭、會仙亭等。望海堂建在醫巫閭山的主峰望海山上,據文獻記載,這里是遼太祖長子、東丹王耶律倍的讀書處。據說天氣晴朗的時候,從這里可以望到渤海。望海山下東邊的山谷里,有遼代東丹王耶律倍的顯陵和景宗耶律賢的乾陵。觀音閣在望海峰的南面,明時稱清安寺,清初改稱現名。有前殿、正殿和東西配殿。周圍奇峰怪石林立,蒼松翠柏秀美。閣中保存著清乾隆皇帝題的“聖水盆”三字刻石及他題蚑觀閣的石刻兩方。由觀音閣進山後,沿石路向上,岩間題銘逐漸增多。據說乾隆皇帝曾欽定“閭山八景”:道
隱谷、聖水盆、桃花洞、呂公岩、望海寺、曠觀亭、萬年松、蝌蚪碑等。都在這一帶。道隱谷俗稱大石棚,在觀音閣的西側,是從石壁中斜出的一塊屋檐形的巨石,構成一個天然石窟,里面可容納數百人,它的頂部有一股清泉垂落,它側面的山岩上刻有唐代詩人王維的名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石棚的下面便是蓮花狀的 “聖水盆”,承接著棚頂落下的泉慫,叮咚有聲。望海寺在觀音閣後聳立的山崖上,其峰頂係由幾塊巨大的花崗岩天然壘成,下有天然石穴。拾級而上,可登臨絕頂,南望渤海,水天一色。萬年松在望海寺西,高30米,樹圍均5米,枝葉參天,傲然挺立。由觀音閣後部的“蓬萊仙境”摩崖上邊西去,就到了白雲觀。
由此向下,來到增福寺舊址,寺址前有一棵高大挺拔的古松,名為“將軍松”,樹齡已有三四百年
了。松前有“風井”。由此向南為“南天門”,崖壁上多有題刻,再向東去,過“遊目天表”,可順原路下山了。玉泉寺在觀音閣的南面,是醫巫閭山的又一大風景區。由“南天門”踏南去,沿途有玉泉寺、大朝陽寺,過鵝頭峰後,有吐雲寺、龍潭宮、圓通觀、海雲觀、青岩寺等。
醫巫閭山峰巒奇秀,名勝眾多,以其氣勢不凡的雄峰奇石稱譽海內外,名冠東三省。
|
輝山
|
輝山風景區位于沈陽市區東北部20公里,總面積116平方
公里。&127早在清末便已成為聞名的旅遊勝地。1978年沈陽市政府開始籌建輝山風景區,現在已形成了輝山、棋盤山、秀湖、仙人洞等主要景點。輝山海撥265.9米,&127是風景區的最高峰,山頂怪石嶙峋,色澤灰白,晴日遠望,猶如終年積雪,蔚為奇觀,這就是聞名遐邇的"輝山晴雪"。棋盤山與山隔水相望,極目遠眺,湖光山色、綠樹亭閣盡收眼底。山西麓有奇石各異的"千石坡",山東麓有一"仙人洞"。秀湖也稱棋盤山水庫,猶如一面明鏡鑲嵌在萬綠叢中,景色秀麗多變。輝山風景區山清水秀,林茂石美,環境幽雅,是具有北方特色的旅遊勝地。旅遊高峰季節,每天旅遊者可達幾萬人。 |
關門山
|
關門山位于本溪水洞南十三公里,它有三道門;北門,在小市方向,雙峰對峙,中間拱橋相連;南門,在去湯溝的嶺頂,公路從中穿過,十分險要;中門,在深谷河道中,“雙扉”夾水,寬只二十余米,為興修水庫的天然門柱,有人把關門山風景譽為“小江南”,“賽黃山”,說它有五美:山美,陡峭,俊秀,似一簇簇盆景;樹美,樹木種類繁多,特別是秋天的楓葉,冬季植根于峭壁上的蒼松,非常壯觀;水美,湯河穿過山谷,匯集小溪,飛瀑,“奪門”而出,似來自于天際;花美,天女木蘭,山杜鵑,漫山遍野;雲美麗,清晨雨後,山谷中雲霧繚繞,如披輕紗,分久嫵媚。歷代文人多有詩篇讚頌,許多美術工作者,經常到這里寫生作畫。 |
望兒山
|
熊岳2公里處,在碧綠如海的蘋果園中拔地而起,孤峰陡立,高82米,海拔高106米。山頂有一藏式青磚塔,建于明末清初,遠看如一位老婦佇立山頭,日夜眺望大海,盼望遠行的兒子歸來。望兒山就以這催人淚下美麗動人的慈母盼兒歸的傳說而得名,是以母愛為主題而命名的天下獨有之山。中國第一個有組織的母親節即誕生于此。
區,遼寧省省級風景名勝區,遼寧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整個園區佔地面積1.08平方公里。景區內有慈母像、步母石、哺乳軒、望兒塔、報母泉、母恩池、念母寺、仙人橋、望兒山莊、母子橋、母愛世界、風范園、禮園等10余處以母愛為主題的人文景觀。它們與望兒山古老的自然景觀融于一體。近年修建的慈母館是我國唯一的母親紀念館,每年來自海內外的拜母者絡繹不絕。母愛世界亦為我國目前唯一展現古今中外偉大母愛的龐大雕塑群。雕塑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
海棠山
|
海棠山旅遊風景區位于遼寧省阜新市東南22公里,是東北三大名山之一醫巫閭山後尾之主峰。海棠山摩崖造像以它獨特的民間藝術風格石刻造像堪稱中國一大奇觀。現為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
海棠山旅遊風景區的摩崖造像是藏傳佛教傳入阜
新後,以它360多年的歷程 ,歷經6代5世活佛,譜寫而成,為中國藏傳佛教東方中心的現存典范。 據史料記載,1683年(即康熙22年)由西 藏善同寺扎薩克□總官■喇嘛章嘉活佛(藏傳佛教中位次于達賴、班禪的活佛)率 門徒到此山雕刻造像。他們因石而異,在承和發揚晚唐傳統雕刻藝術基礎上,又融 合了外來藝術的精華,採用陽刻浮雕,龕內浮雕和陰刻浮雕等各種造像手法,使花崗岩上的佛像如泥塑般的柔和、豐滿,創造了具有東方獨特魅力和民族風格的佛像 造形藝術。
海棠山摩崖造像種類繁多,從山間到山巔,在大小不同的花崗岩石上,處處雕 刻著千變萬化的佛 像,現保存完好的佛像266尊,它們最高為5米,最小僅 0.1米。有的10尊佛像為1組,最多的一組群像有26尊稱為“集仙石”。有 些佛像龕上下左右刻有蒙、滿、藏、梵和漢文字,有的還涂有彩繪,雖經歷300多年的時間,卻色彩不退。
海棠山摩崖造像的神態是千姿百態的,有的面含
微笑,慈眉善目;有的圓睜怒 目,威風凜凜。在眾多的佛像中,以釋迦牟尼、觀音菩薩、彌勒佛、紅綠度丹、金 剛力士、歡 喜佛、千手千眼佛、天王佛、三頭六臂佛、阿修羅等佛像為代表。其中,藏傳佛教 黃教創始人宗喀巴造像雕刻在一塊高大凸起的岩石上,格外醒目。此外,還有藏傳 佛本尊諸佛,因而海棠山又被譽為藏傳佛教摩崖造像藝術名山。
除摩崖造像外,海棠山旅遊風景區的山峰秀麗,怪石、山溪,稀有的樹木 、野生花卉構成獨特的自然風光,頗有情趣。
|
天華山
|

天華山風景名勝區位于遼東山區的寬甸滿族自治縣灌水鎮的北部,為長白山脈西南麓,海拔1100多米的高寒林帶區,景區總面積63平方公里。“白龍澗”、“青龍澗”、“玉龍洞”、“天華峰”、“西谷頂”五大景區渾然一體,這里的奇峰、怪石、森林、古木、洞峽、幽澗、瀑布、溪水的自然之美,相映生輝,它的奇妙、清幽、雄險和潤秀,以及密集型、高品位的自然景觀資源,被專家們譽為“曠世佳境,萬景奇山”。
天華山以峰奇、峽險、澗幽、水秀為特色。其雄奇峻拔的天華峰、神採奕奕的毛公峰、坐立雲端的觀音峰、栩栩如生的獅頭峰、高聳九天的禦璽峰、躍上雲頭的海豹峰等十八奇峰構成了天華山的雲天景觀。氣勢雄偉,望而生畏,攀而心驚的通天峽和天門風道、龍脊險崖堪稱“天下一絕”。三澗六谷清幽幻化,沁人心肺,奧妙天成,稱為景觀極品,實不過份;
天華山季相分明,春翡夏翠,秋金冬銀。高品位的自然景觀資源,被專家們譽為“曠世佳境,萬景奇山”。
|
五女山
|
位于本溪市桓仁縣城北渾江西岸。相傳有五女屯兵山上,因以為名。主峰海拔824米,東西長約1500米,南北寬約300米。五女山巍峨險峻,淩空聳峙,四周江河環繞,東、南臨渾江,西有哈達河,北面是大東溝河。站在東端峰巔的“點將臺”上,遙望渾江(桓仁)水庫,煙波浩淼,雲、天、山、水渾然一體,天容雲影盡收眼底。東漢初(公元37年),中國北方少數民族高句麗民族曾在山的東坡建築城垣,至今還殘存著幾段3米多高的石牆。
|
筆架山
|
位于錦州市南35公里的天橋鎮遼東灣中,是近海中的一個連陸小島。小島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0.8公里,總面積約1平方公里,海拔78米,跨海1.8公里。其間有一條潮汐衝擊而成的連接海島與陸地的天然卵石通道,俗稱“天橋”。這座天橋,隨著潮汐的漲落而時隱時現,堪稱佳景奇觀。每當落潮時,海水便慢慢地向兩邊退去,通道便像一條蜿蜒的蛟龍浮現海中;潮水落盡,“天橋”便完全顯露出來,直通大筆架山。遊人可沿此段沙石路登島上山。每當漲潮,海水又從兩邊向“天橋”夾擊而來,“天橋”在海浪中漸漸變窄,直至完全隱去。大筆架山上有呂祖亭、五母宮、三清閣等古建築。
|
虹螺山
|
位于葫蘆島市區北30公里,包括大虹螺山和小虹螺。
大虹螺山面積25平方公里,主 峰海撥900.8米,山巔為玉皇頂, 頂端稱南 天門。南面是絕壁,北坡也較陡峻,稱大虹螺山上堂。下有石級99蹬,有廟宇僧房。主 峰為山的主脈,另有數十條支脈,伸向四面 八方,俗稱此山”八面威風”。山上蒼松傲立,蓊鬱青翠,怪石嵯峨,陡峭如削。山中有野生動物獐、狼、野雞等。
小虹螺山海撥 700多米,上有望海寺、 龍泉寺、龍泉水油 洞中噴出。山口處有”箭樓”,高約10米, 為烽火臺遺址,另有明代長城,沿境建六堡, 屯兵15處,遺址仍存。
|
白玉山
|
白玉山景區位于旅順口市區中心,其主要景點為白玉山、萬忠墓、旅順火車站、友誼公園、海岸公園等,面積114萬平方米。白玉山屹立在旅順口灣的北岸、新舊市區之間,海拔130米。
遊人登山,十分方便,或乘車沿盤山公路直達山峰,或乘空中索道遊覽車登山。如能沿一級臺階的登山小路步行登山,更是趣味無窮。站在白玉山上,環顧四周,整個旅順口區盡收眼底。
|
水洞
|
本溪水洞是四、五百萬年前因地殼變遷而生成的大型充水溶洞,位于本溪市東部山區太子河畔,東距本
溪市區35公里,西距本溪縣城小市鎮6公里。由水洞、溫泉寺、湯溝、關門山、鐵剎、廟後山6個舊景區組成,沿太子河呈帶狀分布,總面積42.2平方公里。其中水洞面積3.6萬平方米,全長2300米,洞內容積40萬余立方米。它是我國北方重要的最富有特色的國家級風景旅遊區。
本溪水洞在俠柯山中,俠柯山屬遼東山地,為千山山脈的東北邊緣。全洞分主輔兩洞,二洞相背而生。主洞為充水溶洞,是一條長達3000米以上的婉蜒幽深的地下長河,河道曲折,清澈見底,故名“九曲銀河”,可供遊人乘船遊覽2300米。輔洞為旱洞,長280余米,現已利用天然洞穴,建立了古生物展覽館,
再現了億萬年古生物進化過程。洞內鐘乳石、石筍、石柱、石華、石慢均發育良好,形狀奇異,蔚成大觀。洞內溫度常年保持在攝氏零上12度左右,自然通風良好,洞內空氣與洞外相近 ,僅濕度偏高 ,常年保持在85%左右。
很早以前,古人類就發現此洞,並在這里居棲息。建國以來,政府多次組織發掘。迄今為止,考古工作者,已在洞口發現了距今約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的文物,磨制的石器,動物的骨骼等;4千年前青銅時代的陶器, 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後400年的繩形陶,五銖錢等。|
金石灘
|
在大連市的金縣涼水灣,有一段蜿蜒曲折的石灰岩海岩。這里礁石林立,形狀怪異,海光山色,是一處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塑的神奇世界,因此,被人們稱之為"神力雕塑公園"。
在八十年代才受到人們的重視。現在,這里已經建起了各類服務設施和遊樂設施,成了一個新興的旅遊風景區。金石灘風景區面積達20平方公里,內有長達30米寬的平緩沙灘,延伸達4公里。海水清澈且風浪較小。浴場東側,則是長約7公里的"神力雕塑公園"。
石。 在海邊有不少形狀怪巧的海蝕孔洞,人們將之命名為"海神探首"、"海龜探路"、"恐龍吞海"、"鸚鵡拜海"等。"恐龍吞海",是海浪中猶如一只巨大的恐龍正引頸長嘶,形成一個天橋般的海蝕孔洞。
|
鴨綠江
|
至今,在早以前,鴨綠江的古稱為馬訾水。鴨綠江古稱壩水,漢稱為訾水,唐朝始稱鴨綠江,因其水色青綠、恰如鴨頭而得名。鴨綠江發源于吉林省長白山南麓,流經長白、集安、寬甸、丹東等地,向南注入黃海,全長795公里,是中朝兩國的界河。鴨綠江流經丹東市約300公里。此段江面寬闊,兩岸風光秀麗,在入海口一帶,盛產大銀魚。鴨綠江造橋歷史很早,可上溯到遼代,20世紀初,鴨綠江上始建鐵橋,先後在丹東和朝鮮新義州之間建了二座。第一座建于1909年,是座開閉式橋梁。1950年朝鮮戰爭中被美國飛機炸毀,橋墩至今猶存,現辟有端橋遊覽區。第二座橋建于1940年,為鐵路、公路兩用橋,全長940米,屬中朝兩國共管。它是中朝兩國的交通要道,也是遊人觀光覽勝的景。|
冰峪溝
|
位于莊河市北40余公里的仙人洞鎮北部, 由龍華山、小峪河谷和英納河谷構成,是一處以奇特的冰川地貌、秀麗的自然山水為主景的山岳型風景區。中心景區47平方公里,保護帶64平方公里,規劃總面積100多平方公里,風景區內有景點30多處,景觀數百個,是省級風景名勝區。1992年7月,又被國家林業部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
北罕見的保存完整的喀斯特地貌。經地質專家的多次考察斷定,這里的地質是第四紀冰川期形成的,並在這里發現了多種冰川遺跡。
500余種。這里還生產著珍貴的三椏藥樟、海州常杉、蘭果紫珠、燈臺權等10余種亞熱帶植物,自然原始的野趣、純樸豪放的鄉俗,不同凡響。身臨其境,猶如回歸大自然,進入世外桃源,令人流連忘返。
林的奇特,又有桂林山水的挺拔,崢嶸中含有清秀,粗獷雄奇中寓有嫵媚,濃彩重墨中透出淡雅,清新豪放中顯得莊重。一年四季, 景色各異:春天山花爛漫,夏天溪水潺潺,秋季霜染楓葉,冬季雪野冰川,景色十分迷人,素有“東北小桂林”之美譽。
雪等旅遊項目。冰峪旅遊區內山河林溪溫泉天然組合,形成了原始幽靜、古樸自然的風光佳境,給人一種返樸歸真的感覺,是度假、休閒、遊覽、觀光、避暑、療養的好去處。 |
大青溝
|

|
怪坡
|
神奇的怪坡是一個長為80多米,寬約15米的西高東低的斜坡,位于沈陽市新城子區清水塔鎮帽山西麓,它怪處在于:當您把汽車開到坡下熄火停車後,會驚奇地發現車在自動地向坡頂滑行。騎上自行車感覺會更奇妙,上坡不用蹬,車會飛快地滑向坡頂,下坡卻要用力蹬。 怪坡面世後,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遊人,這里逐漸形成了以怪坡為中心,有20多個景點的風景區。自然景觀除怪坡外,還有清幽秀麗的印山湖、松林槐谷,彎彎的月牙湖,清澈見底的梨花,流水叮咚的“霞妹泉”。人文景觀有10多處,既有古老的寺院“鵬恩寺”、“七眼透龍碑”,又有現代驚險刺激的“同心索橋”、“遊藝射擊場”。 沈陽怪坡風景區每年五月下旬都舉辦大型盛會槐花節。 |
清河水庫
|
清河水庫旅遊區位于遼寧省鐵嶺市清河區東部,距鐵嶺
市政府所在地40公里,西鄰國道102線(穿過開原市東部)8公里,距沈哈高速公路(開原市西部)10公里,是依托清河水庫建起來的旅遊景點。您可以坐列車到開原下車,那里有很多中型巴士在等著為您熱情地服務。您還可以驅車由沈哈高速公路從開原出口下道直達清河水庫旅遊區一覽清河水庫秀美的風光。
清河水庫是遼寧省著名七大水庫之一,建于1958∼1962年。水庫水面廣闊,東西長30公里,南北寬2.5公里。控制面積2376平方公里,最大庫容9.71億立方米,大壩長1622米,高39.6米。是遼寧省防洪、灌溉、發電、養魚、旅遊等方面綜合利
用的大型水庫之一。這里湖面寬闊,碧波清澈,山水交映,風景如畫,有景點30多處。青龍吐水、長蟒鎖谷、仙橋引渡、徊道群亭、碧波輕舟等景色讓人留連忘返;觀雨樓、松濤亭、怡心亭、瞰瀉亭等使人心曠神怡;興海歌舞餐廳一部、水上樂園、興海歌舞餐廳二部、水岳仙居令您輕松愜意;興海賓館更是您開會、住宿、餐飲娛樂(興海餐廳一部、二部)的絕佳場所。東北第一大佛座落于此。清河水庫旅遊區經近幾年不斷開發建設,已成為省級著名旅遊區。



|
白石水庫
|

坐落在遼寧省北票市大淩河幹流上,地外朝陽、阜新、錦州三市中心地帶,交通便利,地理環境優越。水庫總庫容16.45億m3,控制流域面積17649Km2,規模列遼寧第三,遼西第一。
白石水庫庫區內植物豐富,物種繁多。水庫依當地獨特的白石岩得名,近年來在庫區發現了震驚中外的中生代古生物化石,使白石水庫旅遊資源的開發更具時代意義。
2000年底,白石旅遊服務中心正式成立,其幽靜、豪華的白石度假村,雄壯的紀念碑,偉岸的觀禮臺等景點,與北票生物化石館、惠寧寺形成一條獨特的旅遊風光帶,使白石水庫這顆明珠在大淩河上更加靚麗。
登上觀禮臺,您可覽庫區全景:清晨日出、夕陽西照、春抱淩河、銀鵝戲水。水上樂園興建了以垂釣、浴場、遊船為主的水上娛樂項目;山上獵園已興修完狩獵場、射擊場,與正在興建的賽車場等陸上娛樂項目是您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白石旅遊設施齊全、先進、一流,已具備接待300余人大型會議的能力。歡迎團體會議,舉家旅遊、朋友聚會來我中心。我中心設有停車場、保安服務、舞廳、娛樂廳,保證您平安,保證您滿意。
白石旅遊資源開發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鄒家華同志和遼寧省委書記聞世震同志親臨白石視察,使白石水庫旅遊事業更具強勁動力。白石水庫作為我省遼西地區最大的水上旅遊勝地,誠邀各界人士光臨。
|
湯河水庫
|
湯河風景區是以湯河水庫為主體,由十多個自然景點和人工景點組成的綜合性遊覽區。總面積60.5平方公里。1983年遼寧省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景區位于遼陽市東南弓長嶺區湯河鄉境內,距城區39公里,景區中心位于東經123°27’北緯41°05’,千山余脈縱貫全風景區,著名山峰有龍山、鳳凰山、呈祥山等。龍山主峰海拔標高390余米。這里氣候適宜,年平均氣溫8.2°C,區內交通發達,有三條柏油公路直達景區.西線由千山風景區的門戶—廟爾臺直達景區南端(水庫南岸)行程15公里。景區北部距遼溪鐵路的平安車站7.5公里。 湯河水庫于1958年開始興建,1959年12停建,1968年重建,1969年竣工攔洪。1975年因地震壩體局部滑坡,進行保壩加固工程,1981年10月竣工。水庫總庫容59800萬立方米,壩高48.50米,最大泄洪量2173秒立米。輸水洞的左側築有發電站。湯河水庫是減少太子河河道泄量,保衛遼陽、鞍山等城市安全的大型水利工程。灌溉面積43萬畝,每年為鞍鋼、遼化、弓長嶺鐵礦提供工業用水1億立方米,養魚800萬尾,年捕魚20萬斤。水庫四周風景秀麗,峰巒峭壁,水天一色,構成絢麗多彩的龍山風景區。
湯河風景區由湯河水庫、溫泉度假區和龍山風景區三部分組成。湯河水庫距湯河河口15公里,建在
白石山與墩臺山腳下,因河名而得庫名,總佔地面積60.5平方公里。她以獨特的山姿、水色、岩洞、珍禽、奇松及水庫大壩、發電站等十個景點,白石山的老虎峰插入庫中,峰巒峭壁,映水倒懸,一派恬靜的自然山林景觀。
溫泉度假區位于距湯河水庫1.5公里的一塊小平原上,原名柳河溫泉,是遼寧省著名的溫泉休閒地。在東西長500米、南北寬約250米的區域內,有熱源井7眼,井深約7米,自然水溫72℃,泉水終年不竭,是世界上稀有的氡泉。 龍山風景區位于湯河水庫中間的半島上。龍山海拔390米,山陡石險,挺拔峻秀,猶如一顆璀燦的明珠鑲嵌在碧水之中。主要景點有“龍門鴻溝”、“鹿鳴翠谷”等。
|
薩爾滸風景區
|
薩爾滸風景區位于撫順市區東15公里處,環繞大夥房水庫110平方公里的水面,方圓268平
方公里,共八大遊覽區。這里山青,水碧,洞古,石奇, 于粗獷、暢闊中見雄, 秀, 幽,奇,即有雲山淡淡、煙水悠悠的湖泊水鄉風貌, 又具峰巒疊嶂、溪谷縱橫的山岳景觀特點,更具得天獨厚的明清歷史文化內涵。
景區內人文景觀有前清薩爾滸大戰的古戰場及後金界藩城遺址,奉係軍閥張作霖的空冢,清帝東巡謁祖的行宮、禦道、古渡、詩人碑刻;自然景觀有小青島、杲山、蓮花島、德古灣、鐵背山、薩爾滸、營盤、元帥林八大景觀。擁有十多處高中檔賓館和遊船
、狩獵、垂釣等娛樂項目,為旅遊者提供一條龍服務。據民間傳說,有數人親眼目睹飛 碟多次出沒,更為風景增添了神奇色彩。
|
楓葉路
|
位于本溪縣和桓仁縣境內,在本桓公路上其中有120公里的楓葉路,此路在群山之中穿過,橋隧涵相連,彎曲起伏。每到楓葉流丹之季,行在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路上,針闊混色,峰巒疊翠、雲霧繚繞,似仙似神,“人在畫中走,景在腳下行”。
|
白沙灣
|
|
玄武湖
|
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初具接待能力。這個新景區的開發,對黃椅山省級森林公園的發展和寬甸縣地質旅遊,具有重要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