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快經濟轉型

時間:2012-05-24 10:04   來源:遼寧省政府網

  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進一步加強市場流通體系建設,發展新型消費業態,拓展新興服務消費,積極促進消費結構升級,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完善鼓勵消費政策,合理引導消費行為,確保居民消費率逐年提高。切實增強投資在擴大內需中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資較快增長,努力做大經濟規模。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引導投資向民生和社會事業、農業農村、科技創新、生態環保、資源節約等領域傾斜。注重提高投資品質和效益,引導投資更多投向有利於結構調整的重大産業項目,圍繞裝備製造、石油化工、鋼鐵精深加工等優勢産業,集中建設一批重要産業功能區。優化生産力佈局,高起點、高標準謀劃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逐步建立功能完備的現代基礎設施體系。以提高運輸保障能力為核心,加快鐵路、公路、港口、機場、城市軌道交通等建設,構築便捷、安全、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以能源結構優化為導向,穩步推進核電、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項目建設,發展智慧電網,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體系;以供水防洪和水生態安全為重點,實施遼西北供水等重大工程,加強防洪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水資源承載能力。

  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堅定不移地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遼寧作為全省發展戰略的核心,最大限度發揮科技進步對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加速推進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建設,以特色産業基地和高新區為重要載體,依託骨幹企業、重大工程項目,組織實施一批技術創新和産業化項目,形成一批特色鮮明、躋身全國乃至世界前列的新興産業集群和聚集區。結合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建設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中心、工程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超前部署一批重大前沿技術研究,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重大戰略産品,搶佔科技制高點。完善科技創新體制,重點引導和支援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優化整合科技資源,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建設一批産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構建一批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大專利成果轉化率,推動由“遼寧製造”向“遼寧創造”轉變,建成國家重要技術研發與創新基地。

  推動工業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把工業結構優化升級作為發展現代産業體系和調整産業結構的重點,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重塑遼寧工業大省形象。以國家重點建設工程為依託,以提高裝備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和重大裝備成套能力為重點,培育一批在世界範圍內有影響力、在全國同行業中有競爭力、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龍頭企業和企業集團,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按照控制總量、淘汰落後、集群發展、産業鏈延伸的原則,推動冶金、石化等行業不斷優化産品結構,提高加工度,發展配套産業,向基地化、大型化、一體化方向發展,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原材料工業基地。以發展工業産業集群為品牌、載體和突破口,走出具有遼寧特色的産業結構優化升級之路,重點培育一批産值超千億元的産業集群。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強政策支援和規劃引導,重點在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節能環保、物聯網等領域,選擇最有基礎、最有條件的産業,突破核心和關鍵技術,加快形成先導性、支柱性産業,建設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基地。推動工業化和資訊化深度融合,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資訊化,加強重要資訊系統和通信等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高資訊化水準。

  推動現代農業和縣域經濟大發展。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健全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農産品質檢體系和動植物防疫體系,發展現代種業,加快農業機械化。完善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發展高産、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加強畜禽、水産標準化規模小區(場)建設,大力發展水産健康養殖,加快發展設施農業,促進農業生産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加快林業産業化進程。實施新一輪縣域經濟倍增計劃,培育一批全國百強縣。堅持工業化主導地位,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産要素向工業園區集中,做大做強縣域特色主導産業,每個縣(市)和郊區至少形成一個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産業集群。大力發展農産品加工業,依託農産品資源,積極建立農産品加工聚集區,加速構建具有國內先進水準的現代農産品加工産業體系。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加大強農惠農力度,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村公共服務體系,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

  加快發展服務業。把發展服務業作為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支撐,不斷提高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建立公平、規範、透明的市場準入標準,探索適合新型服務業態發展的市場管理辦法,營造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優先發展與製造業關聯密切的生産性服務業,促進服務業和製造業融合互動發展。大力發展就業吸納能力強和市場需求大的生活性服務業,支援有序承接國際服務業轉移,規劃發展一批規模較大、聚集度高、特色鮮明的現代服務業聚集區。加快培育一批服務業重點城(郊)區和服務業領軍企業,率先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産業結構。支援瀋陽、大連區域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建設。重點發展溫泉、生態、工業等特色旅遊,建成溫泉旅遊第一省,把旅遊業培育成支柱産業。統籌發展住宅地産、工業地産和商業地産,促進房地産業平穩健康較快發展。

  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方針,以提高城鎮化水準和品質為主線,以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引導農村人口合理有序轉移為重點任務,以建設新城新市鎮和發展産業集群為重要載體,以現有縣城和小城鎮為依託,以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主要舉措,充分發揮政府規劃引導與市場配置資源的雙重作用,促進城鎮化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相適應,保持我省城鎮化水準居於全國前列。優化城鎮空間佈局,逐步構建以中部城市群為主體,以沿海城鎮帶、遼西北城鎮帶為兩翼的全省現代城鎮網路新格局。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城鄉一體化,把農民工市民化作為推進城鎮化的突破口,加快放寬城市、縣城和中心鎮落戶政策,引導農村人口平穩有序進城就業,注重從制度上保障進城農民的權益。

  促進區域協調互動發展。以遼寧沿海經濟帶、瀋陽經濟區建設為兩大引擎,以貫通沿海與腹地的沈大經濟帶為戰略軸線,帶動遼西北地區實現跨越發展,構建“雙擎一軸聯動”的空間發展格局。高水準推進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進一步提升大連核心地位,基本建成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實現沿海重點區域率先崛起,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成為引領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區域。加快推進瀋陽經濟區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以瀋陽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為重點,以同城化為突破口,推動重大改革先行先試,深入推進各城市間一體化發展,努力建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城市群,成為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示範區域。以打造沈遼鞍營産業帶為重點,加快建設沈大經濟帶,促進沿海經濟帶與瀋陽經濟區融合對接、深層互動,把沈大經濟帶建設成為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帶,建成獨具特色的現代服務業聚集帶,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中走在全省前列。強力支援突破遼西北,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加快特色産業基地和産業集群建設,完善基礎設施體系,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力爭五年實現大跨越,成為活力迸發的新增長區。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完善區域發展政策,形成區域間相互促進、優勢互補的發展機制。支援阜新爭取獲批國家資源型城市轉型示範市。支援和引導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堅持陸海統籌,制定和實施海洋發展戰略,科學規劃海洋經濟發展,切實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

編輯:王文英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