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陳燕楠:群眾路線是我們黨最有威力的創造

時間:2012-12-16 16:08   來源:新華網

  2012年12月16日,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陳燕楠(左)接受新華網記者專訪。由中國延安幹部學院主辦、新華網協辦的第三屆黨性教育“延安論壇”,將於12月17日至18日在中國延安幹部學院舉行。12月16日,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陳燕楠接受新華網專訪,介紹學院在黨性教育和群眾觀教育等方面的經驗和探索。新華網 李欣攝

  新華網記者 曹瀅

  深冬季節的延安,延河的水雖已冰封,但空氣比想像中要溫潤許多。天空透徹晴朗,錯落有致的一處建築群中,來自全國部分組織部和地方的領導、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正在圍繞新時期的黨性教育和群眾路線進行研討。

  這裡正在舉行第三屆黨性教育“延安論壇”,主題是如何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是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的一次重大主題研討。

  為什麼要再次強調群眾觀,延安精神的生命力在哪,對我們的黨員幹部如何進行群眾路線教育?論壇間隙,針對這些問題,主辦方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陳燕楠接受了新華網專訪。

  新華網記者:中央政治局日前通過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在社會各界産生強烈反響。近一段時間中央領導同志率先垂范,從開會不能念稿子,講話不能假長空,出行不清場封路,到明確要求領導幹部多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等等。這一系列新風透露出怎樣的信號?對當前黨員幹部教育工作有什麼啟示?

  陳燕楠:黨的十八大指出,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強調“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提出要“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些重要思想、觀點以及重大部署,深刻揭示了我們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根本目的、依靠力量和評價標準,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新時期群眾工作的高度重視。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作風轉變上下了很大功夫,率先垂范,樹立新風,讓廣大群眾看到我們黨執政為民的決心,堅定對國家未來發展的信心,國內外媒體給予很高評價。

  我認為,這些作風並不是從今天才開始,是有歷史淵源的,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這些傳統在當年如何實施,産生什麼效果,新時期怎麼看待,如何進一步發揚,是我們當前應該著力研究的。

  新華網記者:延安是群眾路線的發源地,在這裡,密切聯繫群眾曾經有著生動豐富的實踐,黨中央在延安13年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留下無數感人故事。作為黨性教育研究專家,您如何理解十八大再提群眾路線,怎樣看“延安精神”在今天的意義?

  陳燕楠:“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産黨人經過幾十年艱苦探索和偉大實踐不斷總結形成的一種革命精神。我們用四句話總結延安精神: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現在看這四條內容,每一條都是我們應該遵循的。

  延安時期是我們黨密切聯繫群眾最好的時期。我們黨之所以完全徹底地成為“中華民族與中國人民的利益”的忠實代表,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我們黨實行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和群眾工作的領導方法。正是由於同人民群眾有這樣密切的血肉聯繫、魚水關係,黨才會有非常堅實的群眾基礎,即使在同敵人的力量對比上處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我們依然能從人民群眾當中汲取無限的力量,最終取得革命和戰爭的勝利。

  許多研究中共黨史的學者指出,群眾路線是“延安道路”的精髓,是中國共産黨在理論上實踐上“最有威力的創造”,中國革命和建設自延安時期以來取得的巨大歷史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堅持了群眾路線。

  十八大把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作為黨的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未來五年準備開展的主題教育活動,這抓住了當前黨建的重中之重,將推動黨建水準全面提高。同時,這也是為了應對當前社會矛盾比較突出時所採取的有效舉措。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