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東北經濟推動高品質發展 專家學者熱議東北振興
由東北大學、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聯合主辦的“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專家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暨新形勢下東北振興的機遇與挑戰專家座談會”近日在京舉行。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是在國家發改委的直接指導下,由東北大學和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共同發起設立。
與會專家圍繞“轉向經濟高品質發展過程中的東北全面振興”、“東北亞局勢演變背景下的東北全面振興”、“東北區域經濟一體化中的東北全面振興”以及東北地區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營商環境建設、融入“一帶一路”擴大對外開放等議題進行深入研討和交流。
與會專家認為,2019年以來我國東北經濟發展顯現出轉好跡象,但制約東北振興的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仍然亟待解決,國企改革壓力依然繁重,營商環境建設仍然任重道遠。這些更深層次問題是東北地區深化改革的重點難點問題,也是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下一步重點研究的課題。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專家委員會主任 劉世錦:
當前東北地區“闖關”關鍵是要有東西吸引人。東北三省與對口合作省份搞了若干“飛地”、“合作特區”,值得稱道。有些問題仍然值得東北思考:一是營商環境建設。東北地區大企業、大項目投資增多,但還不足以説明東北地區營商環境已經根本性改觀,關鍵是眾多中小企業的投資意願是否顯著提高。二是國有企業混改。東北制藥混改是成功案例,但東北國企混改應該有更大動作。國有資本應該集中到涉及國家安全、社會保障、軍工等領域,先要用於社會保障。三是農村土地問題。現在農民先要進入城市,農村土地能否放開?東北地區農村建設用地能否探索城鄉共建共用?如果能夠做到上述兩點,加快土地資源流轉,將極大提速全面振興進程。
東北大學校長、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院長 趙繼:
新一輪東北全面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東北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積極向好的態勢:一是營商環境改善力度較大;二是東北三省四市的經濟形勢企穩向好跡象明顯。但是東北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一是國企改革壓力依然繁重;二是社保壓力依然很大。這些問題是東北地區改革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也是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需要研究的重點課題。
國家開發銀行顧問、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劉克崮:
東北全面振興關鍵需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為此建議,一是扶持符合産業未來發展方向、産品新、效益好的國有企業做強做大,再通過國有資本之間的兼併重組,帶動其他國企發展。二是給予資本、企業法人充分尊重,給資本充分權利,給管理人員充分授權,給企業法人充分授權,充分尊重市場經濟獨立法人,保障法人的獨立地位。三是嫁接高科技,通過高新技術改造國有企業,實現産品換代升級。
中國證監會原紀委書記、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原執行副會長 李小雪:
“一帶一路”建設是東北全面振興面臨的最大的環境變化,貫穿俄羅斯的“歐亞高速鐵路”是東北振興發展面臨的新機遇。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應該聚焦于未來3-10年的重點戰略研究,特別要重視東北地區與俄羅斯的戰略合作。
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 曹遠征:
新時代東北全面、全方位振興存在三大機遇,一是中日韓自貿區的加速推進、朝鮮半島和平向好趨勢為東北地區構建全方位開放格局帶來新的機會。二是北極航道日漸熱絡為加快推動東北全面、全方位開放帶來重大機遇,如何利用北冰洋航線給東北新一輪的全面、全方位振興帶來的戰略機遇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重大課題。三是5G技術快速推進,為網際網路、物聯網發展奠定了基礎,利用這個基礎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改造,也是東北振興面臨的重大機遇。我國改革開放40年曆程,除了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速增長,很重要的提高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福祉的過程,建議東北以提高居民收入為主線,重新理順東北振興的思路。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 史育龍:
在未來東北全面振興的産業發展上,其實有很多的重要方向。冰雪資源是東北地區的特色資源,冰雪經濟是東北産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作為重要的裝備製造基地,用數字經濟改造傳統的工業基礎設施,也是東北地區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的突破方向,應該好好抓一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 趙晉平:
一是要研判新形勢。東北亞區域合作發展取得新進展,中日韓自貿協定有可能為東北地區和周邊國家的經貿關係帶來新的機遇,但日韓關係的新變化給深化中日韓經貿合作增添了新變數。在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進行調整的背景下,作為老工業基地的東北地區,可能會進一步弱化通過工業化方式來振興東北的外在條件。二是把握新機遇。雖然面對更錯綜複雜的國際經濟環境和形勢,但是實際上也有很多機遇,尤其要把握數字經濟、服務業及服務貿易發展的新機遇。在數字經濟領域,東北地區具備一定優勢,包括製造業領域以及由此産生的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第三,探索新路徑。振興東北歸根結底需要依靠深化改革,最重要的改革當然是國有企業。東北自身也需要解決長期存在的困難,所以在東北國有企業改革方面,要有更大的突破和新的思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倪紅日:
東北地區現代農業發展面臨巨大機遇,尤其是大豆。一是我國可耕種土地面積有限,大豆畝産量又太低,作為我國重要糧食基地,應該加快東北地區大豆産品在種植、育種、收割以及深加工等全産業鏈的佈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 張文魁:
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對激發東北創新創業熱情至關重要。從東北創新創業研究方面,建議:一是建立創新創業數據庫。利用大數據跟蹤東北地區各地級市創新創業進展情況,每年定期發佈,打造智庫拳頭産品。二是針對營商環境背後的體制機制問題,結合東北實際,豐富營商環境的評估體系。三是對標先進找差距,找到東北創新創業進程滯後的根源。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 賈康:
新形勢下東北全面振興面臨的挑戰,一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凝聚人氣。二是新形勢下東北全面振興的戰略規劃至關重要,應該提升戰略規划水平,制定科學合理符合東北地區實際的産業發展規劃,力求高水準,經得起時間考驗。三是PPP在東北大有可為。規範的項目PPP在東北迅速佈局,配合高水準頂層規劃一定大有可為。
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副院長 李凱:
構建起一個長期支撐東北經濟發展的産業結構,是實現全面振興的重要途徑。建議:一是要解放思想,破除思想桎梏。二是要深化認識,要在形成産業結構發展新格局的認識上實現統一,突破理念上的條條框框,大膽試、大膽闖。三是要激發市場潛力與活力。通過改革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強化市場導向,發揮市場作用。四是要完善産業政策,把産業政策與區域發展政策結合起來,認真思考、做好規劃。
中國銀行原副行長 張燕玲:
推動東北經濟高品質發展,關鍵在於順應全球新一代技術革命和産業革命的大趨勢,利用新興技術推動東北地區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在新形勢下,東北全面、全方位振興正面臨最好的時機。建議,一是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放下包袱,聚焦重點,主動響應國家全面、全方位振興東北的號召,充分發揮智庫的力量,儘快拿出一個全面、全方位振興的規劃或藍圖。二是精準發力,推動經濟結構的轉型。在全球積極推動製造業向數字化、智慧化和網路化轉型的大趨勢下,東北應該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AR、IR等新興技術改造傳統企業和傳統産業,實現“東北製造”向“東北智造”轉型升級。三是抓住機遇,提升市場競爭活力。政府對招商引資要有正確評估,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四是周邊國際環境明顯改善為東北振興創造了良機。延伸黑龍江的邊貿經濟,特別是大力開發俄羅斯農業經濟。五是擴大東北的優勢産業,擴大吉林朝韓經貿優勢,開創遼寧對日韓貿易新篇章,打造東北振興新引擎。
中國經濟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王小魯:
未來關於東北全面振興的研究,不僅要注重宏觀把控,更應重視針對性強、側重實際操作性研究。有這樣幾個問題值得深入討論:一是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之間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建設。二是如何處理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中政府與市場關係。三是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進展評估。東北制藥混改的例子很不錯,但其他國企混改的進程如何,混改中國企和民營資本是不是做到“一碗水端平”,能不能做到公平競爭等問題還需要深入調查。四是國有企業改革不只是“混改”,還涉及政府對企業的管理方面的問題。
大成企業研究院副院長 陳永傑:
當前貿易形勢對東北全面、全方位振興的直接和間接影響是一個重大的研究課題,建議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在這個方面做一些前瞻性研究。
遼寧省政協常委、遼寧社會科學院原院長 姜曉秋:
面對東北亞形勢的新變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帶來的發展機遇和激烈競爭前所未有,東北當務之急是充分激發國資、國企優勢,積極推進混改。充分利用5G等新興技術,加快形成高端裝備、現代農業、新能源、文化旅遊等現代産業格局。同時,充分利用紅色、歷史、工業等文化資源優勢,加強與東北亞各國民心相通領域的合作,讓文化創意的跨界融合成為東北全面振興的重要戰略。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原院長 朱宇:
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在幫助東北地區幹部解放思想、轉變思維觀念方面發揮了高端智庫的重要作用。針對東北地區民營經濟偏弱的現狀,開展民企企業家培訓是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及其創辦東北大講堂需要進一步發揮作用的領域。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郭連強:
新時代國企及國企改革必將為中國及東北地區經濟高品質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做出更多更大貢獻。未來,東北地區國企改革和發展要在分類改革基礎上繼續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國有資産經營管理體制等各項改革,促進國企、民企和國資、民資公平競爭、協同發展。(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
編輯:于江
[責任編輯: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