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2019  >   2019新春走基層  >   評論

跨越山海,“一根蘿蔔”連起的扶貧路

2019年01月21日 13:59:16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福州1月17日電(記者 吳劍鋒)面對從寧夏帶回來的白蘿蔔,李克海欣喜地看到,這片三年前被他形容為“偏僻荒涼”的土地,今天正孕育著奇跡和希望。

  作為福建宏達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李克海種了20年的蘿蔔,被譽為“蘿蔔大王”的他曾在福建有著5000多畝的白蘿蔔種植基地,如今又選擇了寧夏。

  一切源於2016年的那次考察。彼時正值閩寧對口幫扶協作的第20個年頭,李克海跟隨福建援寧工作隊來到寧夏固原市三營鎮鴉兒溝村。那是他第一次踏入這片土地,比起新奇更多的是震驚,“到處坑坑洼洼,村民在窯洞裏生活,連喝水、洗澡都是問題。”李克海回憶,這樣的場景並不少見,他至今仍記得有一戶村民,一家五口人靠著一塊玉米地和一兩頭羊自給自足,全家人一個月的花銷不過900元。

  思索再三,李克海決定到寧夏種蘿蔔。“當地有成片荒廢土地可以利用,白蘿蔔種植用工量又大,既可以擴大種植,又能讓當地百姓增收。”當年,一個佔地2000多畝的白蘿蔔種植基地就正式建成,數百位本地農民走入基地務工。

  起初並不如預想得輕鬆,萬事俱備後,水源卻遲遲不來。西北地區水資源緊缺,僅靠黃河水,無法滿足種植數千畝白蘿蔔所需的用水。李克海一籌莫展之際,福州援寧幹部和當地政府伸出援手,雙方共同開通“綠色通道”打井取水,幫助基地渡過難關。

  雖然人生地不熟,但李克海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暖心小插曲。如今,從福建到寧夏,2000多公里的距離,李克海來來回回不知走了多少趟,對於他來説,西北黃土和東南海風有著同樣熟悉的味道,而這塊土地也沒有辜負他的付出。得益於高海拔和肥沃的土壤,當地産出的蘿蔔不僅個頭比福建的大,甜度也更勝一籌,在市場上供不應求。“現在廠裏的工人每個月工資都有四五千元,加上土地流轉的費用,輕輕鬆鬆就能實現脫貧。”李克海説,隨著種植規模一步步擴大,越來越多當地百姓實現家門口致富。

  村裏一點一滴的變化他都看在眼裏。如今,平整的水泥路代替了原先坑坑洼洼的黃土地,喝水變得不再困難,冬天多數人家不再挨凍……一根不起眼的白蘿蔔,正撬動起鄉村蒸蒸日上的未來。

  比起村裏的環境,更讓他欣喜的是人的變化。李克海説,初來時,當地部分村民有些排斥情緒,現在他們關係越來越融洽。一件事讓李克海印象深刻,十月底的一個夜晚,氣溫只有零下五六度,一位村民連夜找到他,一問才知道,只因為工資多發了十幾塊錢,村民執意要退回。“那位村民説,我們已經幫他們掙了很多錢,不能再額外多給。”李克海回憶道。

  在他看來,自己與當地百姓的關係,並非簡單的“幫助”,而是互相成就。在福建,公司雖然掌握成熟的技術,卻苦於土地和勞力的限制,難以擴大經營,而寧夏的種植基地剛好解決了這一問題。“現在可以説是我事業的巔峰。”李克海笑著説,下一步他將拓展白蘿蔔深加工,並計劃10年內在寧夏流轉50萬畝土地種植白蘿蔔,通過跨越山海的閩寧協作,讓更多人受益。

[責任編輯:雍紫薇]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