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華國際時評:關鍵時刻的中國擔當

2019年06月29日 23:36:00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 題:關鍵時刻的中國擔當

  新華社記者鄭漢根 喬繼紅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10年後,世界經濟再次來到十字路口。封閉還是開放,前進還是倒退,世界應該何去何從?

  關鍵當口,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深刻洞察時勢,在日本大阪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四次峰會上提出引領世界經濟穿雲破霧、行穩致遠的系列主張,還提出了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有力舉措。

  暮色蒼茫看勁松。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負責任大國,中國的主張和行動,為面臨諸多挑戰的世界注入強大信心。

  提振發展信心 中國方案順時應勢

  習近平主席28日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就世界經濟形勢和貿易問題發表重要講話,提出“堅持改革創新,挖掘增長動力;堅持與時俱進,完善全球治理;堅持迎難而上,破解發展瓶頸;堅持夥伴精神,妥善處理分歧”的四點建議。

  面對當前世界經濟進入新舊動能轉換期、經濟全球化遇到一些曲折、世界面臨發展鴻溝和發展赤字等諸多挑戰,“四個堅持”充滿積極進取、開放合作的精神,體現了維護多邊主義的國際共識,為世界經濟的長遠健康發展指明路徑。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羅伯特庫恩認為,習近平主席的講話為“重振全球化”指明瞭方向。

  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是中國的一貫主張。從“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到“輕關易道,通商寬農”,從“無論前途是晴是雨,攜手合作、互利共贏是唯一正確選擇”到“我們要以更大的開放擁抱發展機遇”……2013年以來,在歷次二十國集團峰會上,中國呼籲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聲音始終堅定如一。

  西班牙《國家報》的文章曾呼籲,二十國集團應該回歸“開放合作”的初心。如今,面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持續蔓延、貿易和投資爭端加劇等諸多挑戰,中國呼籲開放合作的聲音顯得格外響亮,振奮人心。

  “習近平主席就全球治理提出的主張十分重要。經濟全球化需要各國開放合作、攜手發展,這是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建立多邊貿易體制的基礎。”哈薩克國立歐亞大學東方學專家艾扎達努裏傑諾娃這樣認為。

  推動開放合作 中國行動堅定有力

  “弄潮兒向濤頭立”。無論面對怎樣的逆風,中國始終保持定力,堅定不移推動開放合作,堅持與世界分享中國開放與發展的機遇。

  中國一直堅定推進共建“一帶一路”。迄今已有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一帶一路”建設提供的發展機遇,越來越具有廣泛的影響力。世界銀行最新報告稱,“一帶一路”倡議可加快數十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與減貧,倡議全面實施可使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有助於全球貿易和投資增長。

  中國一直堅定履行各項開放承諾。“即將發佈2019年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大幅削減進口環節制度性成本”“明年1月1日實施新的外商投資法律制度”……此次大阪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宣示的一系列擴大開放的新舉措,彰顯中國與世界各國更深入實現合作共贏的堅定決心。

  “在民粹主義、孤立主義抬頭的當今世界,中國繼續加大力度開放市場,持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僅向世界傳遞了一種態度,還將給包括德國企業在內的全球企業帶來商機。”德國絲綢之路倡議協會主席漢斯馮赫爾多夫説。

  完善全球治理 中國彰顯責任擔當

  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挑戰,如何完善全球治理成為時代命題。“本著多邊主義的理念,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確保世界經濟開放、包容、平衡、普惠發展”……中國對於完善全球治理的原則立場順應世界發展潮流大勢,體現負責堅定的大國責任擔當。

  從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到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從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到多彩、平等、包容的新型文明觀,中國完善全球治理的理念彰顯互尊互信、和衷共濟的中國智慧。中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在得到持續深入的廣泛共鳴。

  中國行動為當前充滿諸多挑戰的世界帶來和平和穩定的正能量。從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到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從在諸多國際地區熱點問題上勸和促談到促進國際反恐合作,在諸多需要擔當責任的國際領域,中國盡心盡責,貢獻世界。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聯合國希望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多領導力,願同中國共同努力,更好發揮全球治理應有的作用,使遵循多邊主義成為國際社會主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更是直言:“世界需要中國。”

  在世界前行的十字路口,中國方案帶來信心,中國行動帶來力量。中國攜手世界各國實現合作共贏的誠意和付出,必將迎來更加豐碩的成果。

[責任編輯:陳文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