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媒體國防行】中秋前夕 探訪戍邊人的“風花雪月”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喀納斯、西北第一哨、阿克哈巴河……從阿勒泰到哈巴河縣,一路上看到牧民的蒙古包、成片的白樺林、高聳的雪山,鷹擊蒼穹、馬牛羊成群,天空越來越低,也越來越藍。走過彎彎曲曲的盤山路,傍晚時分,我們來到祖國最西北邊陲的白哈巴邊防連。
喀納斯獨特的風貌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夜宿白哈巴,我們體會到千百年以來冷月邊關的凜冽和孤寂。然而這裡的戍邊人卻有著不同的情愫和心境。
(一)
王鑫和他的戰馬
王鑫的朋友圈裏寫著這樣一句話:“在這樣的環境裏,做著自己最喜歡的事真好”。
一個兵,一匹馬,一條路,一顆心。
王鑫是白哈巴的“名人”,也算是半個“網路紅人”,我們來白哈巴邊防連的前一天 ,他剛參加完一檔節目的拍攝。談起這些經歷,王鑫説:“我只是把這些當成工作的一部分,節目結束後,還是會馬上回歸連隊生活。”
回到連隊的第三天,王鑫就出現在了軍民運動會的現場,我一路小跑,終於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王鑫。
比起在節目中的侃侃而談,此刻的王鑫有些許安靜。他靜靜地把馬的尾巴紮起來,馬前面的鬃毛梳成小辮,看我好奇,王鑫説:“這樣馬跑起來就會舒服很多,馬尾不會抽打在身上,鬃毛也不會擋住眼睛。”
王鑫18歲的時候就來到了邊防連,新兵訓練的時候第一次騎馬,王鑫很快就掌握了騎馬的要領,得到了連長的表揚,從此,王鑫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一有空閒,他就幫著飼養員幹活,王鑫説:“其實,自己就想和馬多呆一會。”
副班長吾土那生看出了王鑫的心思。吾土那生是蒙古人,對馬很熟悉,他看王鑫很感興趣,便開始教他如何餵養軍馬、抓馬、備馬等等,更是在自己復員以後,把整個馬場交給了王鑫。
王鑫和戰友們在巡邏線上
從愛馬、懂馬再到成為遠近聞名的“別克”(哈薩克語能人的意思)。王鑫起早貪黑喂馬、牧馬,每天早上7點多就來到馬場打掃,仔細觀察馬的神情,看馬前一天是否沒休息好,有沒有生病等等,他還特意去請教牧民如何相馬、釘馬掌,慢慢地王鑫學會了馬匹飼養、管理、訓練的一整套技巧,並有了自己的方法,村民們都開始叫他“馬倌”。馬是最有靈性的動物,王鑫愛馬,馬也愛王鑫。有一次大雪漫天的巡邏路上,王鑫不小心失足墜入了深涯,在他筋疲力盡,快要堅持不住的時候,是一匹棗紅色的小馬回去帶了連隊的人過來救他,王鑫一直感念著這匹馬,也給它取名“王鑫”,如今,“王鑫”是群馬中的頭馬,每當有牧民的馬靠近時,“王鑫”便主動承擔起驅趕的職責。
王鑫和“王鑫”擔負著整個連隊巡邏的重任,每到例行巡邏的日子,王鑫便早早地為戰友們選好馬匹,“王鑫”做好開路先鋒。冬季大雪封山,這裡變成了無人區,翻雪山、過山溝、蹚冰河,幾年下來,王鑫把自己練成了“活地圖”,再大的雪,有“王鑫”的陪伴,他也能找到巡邏路。
(二)
從烏魯木齊到阿勒泰,再到白哈巴連,歷時十一個小時,北京時間淩晨五點半出發,我們從天黑走到了天亮。
馮夢春至今都記得十年前從老家安徽池州到新疆那段路走得有多艱辛。他19歲生日剛過,轉眼就踏上了從軍路,看著慢慢消失在視野裏的家鄉,心裏刻下父親叮囑的話語——不管你當幾年兵,就是不能當個逃兵。
新兵連呆了三個月,馮春夢被分去了炊事班,為此,他開心了很久,因為據老兵們説,炊事兵特別幸福,可以隨時喝飲料。剛開始,馮夢春只是幫著炊事員洗菜、切菜,後來司務長覺得他機靈、勤快,不能浪費了好苗子,便時常買一些菜譜給他看,他先後學會了100多種主食的製作方法。為了當初一個小小的願望,馮夢春在自己的崗位上越幹越起勁,還當上了炊事班班長。
提起他做的糕點,大家讚不絕口。馮夢春説,冬天大雪封山的時候,戰友們出去巡邏,經常中午餓著肚子回來,早上帶的饅頭,變得堅硬無比,像石頭塊一樣,根本啃不動,他心疼大家,便琢磨著為官兵們做一些鬆軟可口的點心。他學著用當地的酥油茶做千層餅,失敗了七次終於成功了,結果大傢夥反映太油了,他又左思右想,加入了少許肉松去油,為了官兵們的營養考慮,他又加入了雞蛋火腿,最後命名為“千層雪花酥”,提起他的團結小餅啊、塘橋燒餅啊,馮夢春臉上笑開了花。
馮夢春為退伍老兵做的糕點
每天早上七點,馮夢春開始起床洗漱,七點十五準時到達炊事班,八點四十五,連隊開飯了,他和炊事班的戰友還在搞衛生,有時候飯菜都要涼了,他們就趕忙吃上一口,馮夢春笑稱這是在和時間“搶飯”。
採訪結束時,已經是晚上八點多了,馮夢春依舊站在桌子旁邊給每個人把粥舀好,讓人感受到邊防戰士的細膩與溫暖。
提起去一號界碑的那次巡邏,馮夢春説:“那天,出門前還是艷陽高照,可是白哈巴的天真是説變就變啊,一會兒就狂風加暴雨。”他們趕到時,已經過去五天四夜了,為了保障好戰友,不耽誤大家的進度,他們用馬馱著鍋碗瓢盆,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剛剛拍完婚紗照的馮夢春最近神采奕奕,已然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了,以前,女友很不理解自己的工作,直到有一次,女友因公出差,順道來探望他,一路的跋山涉水,女友一下車便緊緊地抱住了他説:“太遠了,你真的太辛苦了!”
不來一次邊關,永遠不知道戍邊人堅守邊關的偉大。這裡沒有燈紅酒綠般炫目的生活,卻有戰士們的風花雪月,那風是鐵馬秋風,花是戰地黃花,雪是樓船夜雪,月是邊關冷月。
(三)
白哈巴邊防連西北第一哨
北京時間晚上八點十分左右,最後一縷陽光消失在地平線以下,白哈巴邊防連的官兵依舊在哨所為祖國站崗,看著身邊戍邊戰士發白的嘴唇、堅毅的眼神和質樸的微笑,我們心潮涌動,難以釋懷。
將你的生活與他們的比較後,
你才了解,
歲月靜好裏有他們的負重前行,
你才明白,
軍人付出遠遠超過“軍人優先”。
站在哨所的頂端,天氣晴朗的時候,可以望見5號界碑。這裡是巡邏線上的第一個巡邏點,界碑不遠處就是中哈邊境線阿克哈巴河。
官兵們在5號界碑前宣誓
來到白哈巴的第二天,我們來到了5號界碑參加宣誓儀式,儀式結束,返回哨所的路上,隔著車窗我回頭望了一下界碑,注意到界碑旁邊有一棵白樺樹,格外顯眼。
界碑守護樹
回到連隊後,從官兵口中我得知,那是一棵長不大的樹,因為它生長在水泥縫裏已經有10年了,大家叫它“界碑守護樹”。
“如果不是因為軍犬,它就沒有了。”在樹還不到一米高的時候,舒濤有一次帶著軍犬“雪花”巡邏時就想把它拔了,但是在拔的時候,“雪花”發現了旁邊鐵絲網下面有鹿,不停地叫,舒濤一分神就忘了拔樹這件事。
舒濤和戰友們在一起
還有一次,舒濤和戰友們去5號界碑定點觀察,正想砍樹時,軍犬“達依”發現對面有情況,舒濤他們及時隱蔽,便忘了砍樹。
到現在樹有兩米多高了,每當秋天來臨,夕陽西下,一樹金黃的光彩投射到界碑上,舒濤就感覺到一種神聖與不可侵犯的力量!所以,現在基本上也沒有人想著砍那棵樹了!走完邊關路,我發現這裡的一草一木都飽含著戰士們深深的愛國情。
在白哈巴,有兵齡超過26年的老團長,也有剛入伍的哈薩克族新兵,他們戍守在祖國的邊疆,用人生中最美的年華,在祖國的邊關站崗放哨,在凜冽的北風中巡邏,共同忍耐著遠離親人的孤獨,也一起享受著衛國戍邊的豪情。
大連艦艇學院董寧老師攝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夜,還是來時的樣子。唯一不同的便是千年的寒冷已被戍邊人的熱情漸漸融化。塞北溫情時常在,邊關冷月亦溫存。如今灑在我身上,已不再那麼冰冷,而是很溫暖,十分的溫柔,更加的溫馨。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