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的抗戰老兵孟慶玉雙眼有神,聲音洪亮。
16歲參加遊擊隊,共經歷大小戰鬥上百場,多次出生入死,因戰爭失去左腿。88歲的河北省河間市抗戰老兵孟慶玉回憶起曾經的崢嶸歲月,倍感和平的可貴。“一提戰友,我心裏就特別難受,很多戰友為了和平離開了人世。每到清明節,我總會想起一起抗戰的戰友,他們要是還活著的話,應該都90多歲了。”
抗戰異常艱苦,和平尤為珍貴。“如果祖國需要,給我一把槍,我還可以上戰場。”孟慶玉説。
16歲少年參加遊擊隊
2015年4月4日,清明節的前一天,央視網記者在河間市光榮院見到了孟慶玉。88歲的孟慶玉滿頭銀發、雙目有神,一身綠軍裝,胸前的紀念章在向人們訴説著他抗戰老兵的身份。
1927年,孟慶玉出生在河間市沙河橋鎮南康屯村,少年時期的孟慶玉生活在日本侵略者的鐵騎之下。
1943年5月,日本侵略者對孟慶玉的家鄉進行大掃蕩,實施“三光”政策。16歲的孟慶玉和家人四處躲避,曾一度住在墳地裏。孟慶玉回憶道:“當時覺得害怕逃荒不是出路,不如拿起槍和他們招呼招呼。”
孟慶玉和村裏的4個小夥伴決定加入遊擊隊。他們找到區助理李志斌,在他的介紹下,孟慶玉見到了遊擊隊隊長王建勳,就這樣,孟慶玉成為了一名通訊員。
1944年的一天,遊擊隊獲得情報,掌握了日偽的行蹤。孟慶玉接到任務,給當時的遊擊隊10小隊送信請求他們支援。當天晚上,天下著雨,孟慶玉邊走邊問,最後在李莊找到了10小隊,把情報成功送達。10小隊的隊長張守義獲知情報之後,跟著孟慶玉來到了埋伏點,成功伏擊了敵人。
回憶崢嶸歲月深感抗戰艱辛
“戰鬥打得很激烈,很多戰友都犧牲了。”提起在戰鬥中逝去的戰友,孟慶玉眼含熱淚,泣不成聲。
1944年麥收季節,河間縣遊擊大隊接到任務,調集3個連300余人,對日軍駐守的沙河橋日軍炮樓展開進攻。戰鬥持續了15天,全殲了炮樓日軍,很快沙河橋附近的5個偽軍炮樓也被拔掉。
“戰鬥打得很激烈,很多戰友都犧牲了。”孟慶玉回憶。在攻打日軍把守的炮樓時,遊擊隊決定採用火攻。
戰士們紛紛自告奮勇要當敢死隊,幾名戰友都犧牲在了炮樓下。最後,一名戰士,身披浸透水的棉被,衝到炮樓下,點燃了炮樓樓下的玉米秸,引燃了整個炮樓。
“那時候生活太苦了,老百姓吃什麼我們就吃什麼,可老百姓就沒有吃的,有一次我們的口糧是每人半斤花生皮。”孟慶玉回憶。
在艱苦的抗戰時期,從老百姓家中走出來的遊擊隊員受到了百姓的擁護和保護。
孟慶玉清楚地記得1944年的秋天,他在外出偵察時迎面遇上了日本兵。他轉身跑到一片棗樹林,看到一對夫婦正在收棗,就把隨身攜帶的槍埋在土裏,開始幫忙收棗。
日本兵趕到,那對夫婦把孟慶玉攔在身後,對他們説“這是我的兒子。”“鬼子相信了,一腳把我踹倒在地上,罵了一句‘小鬼’就離開了。要不是那對夫婦幫助我的話,我可能就被鬼子抓走了。”
炮彈炸傷左腿致終身殘疾
抗戰勝利後,孟慶玉被編入四野三縱隊八師24團,成為機炮連4班的班長。他參加了解放瀋陽、長春等地的戰鬥。
1948年6月10日清晨,在解放四平戰鬥中,一顆炮彈落在了離他兩米遠的地方,孟慶玉昏迷了過去。
炮彈炸起的塵土把他掩埋,趙連長把他扒了出來。幾天后孟慶玉醒來,發現左腿被炸傷。
後來,部隊領導安排孟慶玉去榮軍學校學習,畢業之後,他復原回到了老家,享受四級革命傷殘軍人待遇。回鄉後,孟慶玉和軍校學習時的同學成家,育有4子3女。
解放四平戰鬥中被炸傷的左腿使孟慶生落下了終身殘疾,2009年腿傷惡化截肢,孟慶玉失去了左腿。
光榮院裏幸福的晚年生活
河間市光榮院目前住著近30名老兵,他們經常會坐在一起,回憶曾經的崢嶸歲月。
2002年,孟慶玉被安排住進了河間市光榮院。政府沒有忘記為抗戰做出過貢獻的老兵,為孟慶玉雇了護工,照顧他的日常生活。
性格開朗的孟慶玉很快融入到光榮院這個大家庭。光榮院工作人員郭文英介紹:“老孟(孟慶玉)愛説笑,大家都喊他‘活寶’。”
目前,河間市光榮院住著近30名老兵。郭文英説,平時孟慶玉的房間就是個“會議室”,老兵們都喜歡到他的房間聊天,頤養天年。
“國家對我們很好,現在不愁吃穿,每年還有近4萬元錢的補助。主要是能和老兵們一起回憶戰爭和戰友,我們有共同語言。”孟慶玉説。
提起以前的戰友,開朗的孟慶玉頓時眼含熱淚,泣不成聲。孟慶玉説,他最懷念的是他在抗戰中犧牲的戰友,是他們的犧牲換來了如今的和平。“我一輩子膽子大,我喜歡和平的生活。但是如果祖國需要,給我一把槍,我還可以上戰場。”説這句話時,88歲的孟慶玉語氣鏗鏘有力。(記者 徐輝)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