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  >   大圖  >   正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明年經濟工作新信號

2013年12月25日 13:58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3日閉幕。會議提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傳遞出明年經濟工作的新信號。

  信號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面對仍然存在的經濟下行壓力和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明年中國將實施怎樣的宏觀調控政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要穩定政策穩住增速,為全面深化改革創造條件。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組合,既有利於增強企業投資意願,也盡可能不積累新風險,是當前情況下的最佳搭配。”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分析認為。

  祝寶良指出,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意味著將繼續實施結構性減稅,有利於促進企業發展;還意味著保持適當的赤字規模,有利於加大對基礎設施、社會保障等的投資支出,有利於改善民生。貨幣政策之所以要穩健,是因為貨幣池子裏的“水”已夠多,再放會加大通脹風險,而在經濟下行壓力仍存的情況下也不能收,必須堅持穩健。

  會議要求,寓改革于調控之中。祝寶良認為,這既是今年宏觀管理方式創新的經驗,也是明年新一輪改革開局的必然要求,中國宏觀調控的思路、辦法正在發生積極的轉變。

  信號二:對GDP認識更加深化著力糾正不正確的政績導向

  生産總值(GDP)增速是經濟工作的老生常談,今年會議有了新的提法,強調要全面認識持續健康發展和生産總值增長的關係,不能把發展簡單化為增加生産總值,努力實現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會帶來後遺症的速度。

  在配套的政績考核方面,會議提出強化教育和考核,從思想上糾正不正確的政績導向。貧困地區要把提高扶貧對象生活水準作為衡量政績的主要考核指標。

  “中國經濟進入增速換擋期、轉型升級關鍵期,需要更深入地認識生産總值增速,並且把這種新認識通過政績考核的指揮棒來確保實現。”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説。

  王軍認為,發展不僅包括GDP增長,還應當包括結構調整的推進、民生的改善、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生態環境的保護等豐富內涵。要真正實現這些,離不開科學的政績考核體系,中組部近日已經印發了《關於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

  “可以預見,明年各地在調結構、轉方式、惠民生等領域,會有更大的工作力度和更令人滿意的進展。”王軍説。

  信號三:強調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在糧食生産突破6億噸大關、實現前所未有的“十連增”的情況下,這次會議在安排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時,把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放在了第一位,其中有深意。

  城鎮化率快速提高、糧食消費持續增長、資源環境約束加劇,使得連年增産的糧食仍然處於緊平衡狀態,糧食安全這根弦始終不能放鬆。會議強調,要依靠自己保口糧,集中國內資源保重點,做到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口糧對保障正常生活和基本經濟秩序至關重要,必須確保更高的自給率,而且我們保持小麥和稻穀的生産比較優勢從經濟和技術角度都是可行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説,原來提糧食自給,糧食包括穀物、豆類、薯類,“穀物基本自給”的提法樹立新的糧食安全觀。

  專家們普遍認為,要保障糧食安全必須守住耕地“紅線”,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業科技進步,促進適度規模經營,繼續加大補貼力度。

  信號四:産業結構調整雙管齊下

  中國經濟發展至今,總量和速度已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內部結構的調整才是要害。一方面要淘汰落後産能,另一方面要實施創新驅動。

  會議要求,堅定不移化解産能過剩。堅持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優勝劣汰。

  “部分行業産能嚴重過剩是當前最突出的經濟結構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地方政府行政力量在主導産業發展。根本化解辦法是靠市場機制,使市場優勝劣汰的作用能夠發揮出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認為。

  馮飛説,一些地方對大項目提供土地、稅收、電價等優惠和補貼,實際上是産能過剩的溫床,必須抓緊清理,節能減排環保的要求要成為硬杠杠。

  會議指出,化解産能過剩的根本出路是創新。政府要做好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完善促進企業創新的稅收政策等工作。馮飛説,中國經濟過去的拉動力量和比較優勢在減弱,必須靠創新來形成新的比較優勢,最終要向産業鏈和價值鏈的中高端升級。

  信號五:積極防控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

  中國經濟要實現穩中有進,必須消除運作中的風險和隱患,近年來增長較快的地方政府性債務問題就是其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作為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把短期應對措施和長期制度建設結合起來。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雖然目前我國地方政府性債務總量仍然在總體可控的安全區間內,但要注意在局部地區和具體項目上做好風險防範,防止演化成全局性問題。

  “現在提出這個問題,更多是未雨綢繆,不必過於恐慌。中國的地方政府性債務主要是用於市政建設,可以通過資産證券化、特許經營等辦法化解。”祝寶良説。

  會議指出,加強源頭規範,把地方政府性債務分門別類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嚴格政府舉債程式。賈康説,應著力建設陽光融資的制度,用陽光債務置換和替代隱形負債。從長期看,解決地方政府性債務問題的根本還在於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信號六:全面深化改革讓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明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描繪的宏偉藍圖如何加緊落實,社會在期盼,世界在關注。

  會議強調,把改革創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要注重實效,取信於民,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積小勝為大勝,讓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讓全社會感受到市場環境、創業條件、幹部作風在一天天好轉。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這些提法釋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兩個重要信號,一是堅定推進改革的決心,二是務實推動改革的作風。這將使人們增強改革的信心,也有利於凝聚改革的共識。

  會議提出,對方向明、見效快的改革,屬於地方和部門可以授權操作的改革,明年和近期就可以加快推進;對涉及面廣、需要中央決策的改革,要加快研究提出改革方案,制定具體改革策略,全面統籌和審定後,明年適時加以推進。

  祝寶良指出,政府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大對小微企業稅收減免力度、設立民營中小銀行、提高國企上繳紅利比重、資源價格改革、公立醫院改革等方向已經非常明確,明年可望有重大進展,更好地發揮以改革促發展、促轉方式調結構、促民生改善的作用。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尹賽楠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尹賽楠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