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將由兩個‘R’來主導中國的經濟進程,第一個是Reform (改革);第二個是Risk(風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下簡稱“會議”)召開前,瑞士信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陶冬表示。而從會議公佈的內容來看,明年經濟工作的兩方面任務是推進改革和防範風險,從而確定穩中求進的基調。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認為,日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型路徑,即在保持國內生産總值(G D P)合理增長、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同時,通過改革創新化解産能過剩,著力防控地方債風險,實現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會帶來後遺症的速度。
會議強調,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全面認識持續健康發展和生産總值增長的關係,不能把發展簡單化為增加生産總值,抓住機遇保持國內生産總值合理增長、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努力實現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會帶來後遺症的速度。
“之前市場有擔心財政政策是否會由積極改成穩健,但結果並沒有,而且還是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説“無論明年增長目標定多少,以穩為主是核心,目標、政策不會有大的調整。”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這預示著明年不大可能進行額外的財政和貨幣刺激。但是會議認為“經濟運作存在下行壓力”,又暗示宏觀政策不應偏緊。會議對國際形勢的判斷是“延續緩慢復蘇態勢,但也存在不確定性”、“新的增長動力源尚不明朗,大國貨幣政策、貿易投資格局、大宗商品價格的變化方向都存在不確定性”,這意味著政策微調多變仍會是明年的特徵。
在保持宏觀政策總體穩定的同時,會議提出了明年六項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外界普遍認為化解産能過剩和防控地方債風險將成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美國《華爾街日報》稱,會議強調,中國將著力於防範債務風險,應對工業産能過剩問題,並加大保障房供應。國內各大門戶網站更是紛紛轉載了中新社的文章《地方債首次單列來年六大經濟任務》。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中國當前的主要矛盾是産能過剩,所以改革和結構調整都要圍繞著這個中心展開,否則就難以見到成效。”中民生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管清友認為,明年去産能將是最值得市場關注的結構性機會。政府將通過市場的優勝劣汰來大力調整産業結構。
對於地方債風險,魯政委認為,會議從全口徑納入預算、嚴格舉債程式、明確責任落實、強化考核教育等多個方面給出了全面防範和逐步化解方案,此前市場擔心的中國地方債違約風險基本消除。
為實現經濟發展目標並防範風險,業內專家認為,從會議精神來看,應該“把改革創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表示,“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三者之間並不矛盾,相互之間有著內在的關係。從中長期來看,只有調結構才能穩增長,只有促改革才能調結構。因為結構失衡的情況下不可能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而不改革也很難解決經濟結構失衡問題。但在短期內這三者之間需要互相兼顧,需要採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經濟大起大落,保持增長相對穩定。會議強調“品質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會帶來後遺症的速度”,這一點是重要的,意味著不會不顧一切地追求短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