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威海市,提起楊正權幾乎無人不知。二十多年來,他堅持誠信經營和樂善好施,人們給了他一個樸素的稱謂:好人。
如今,已是花甲之年的楊正權是第二屆全國誠實守信道德模範。讓他堅守誠信的,卻是一次“不誠信”的教訓。從部隊退伍回鄉之後,他擔任了公社辦工廠的廠長。好不容易打開銷路,讓這個瀕臨倒閉的工廠起死回生,他卻因為忙於跑市場而沒管住生産。訂單紛至遝來,急於致富的工人們背著楊正權偷工減料、摻雜使假,大批産品被退貨。1984年,廠子停工了,還欠下9萬元債務。
無比愧疚的楊正權攬下了所有責任:主動辭職,並帶走全部債務。有人説他傻,就連公社領導都勸他不必為債務負責。但他説:“這個窟窿我不堵上,我會一輩子不安生。”就這樣,當廠長時月薪40元的楊正權,背著9萬元的鉅額債務下海了。
楊正權説,債務曾壓得他想哭,但他沒有倒下。離開工廠之後,楊正權租了個十幾平方米的小房子,幹起農副産品和建築材料經營的小買賣。由於貨真價實、做人實在,盈利一天天增加,債務一點點減少;妻子王書梅帶著幾個人沒日沒夜刷洗臟塑膠,掙點錢補貼家用。3年後,9萬元的債終於還清了。
那一年,楊正權位於威海統一路的慶威水産購銷部正式開業。在誠信上吃過大虧的楊正權,更加明白了誠信的彌足珍貴。宋金玲曾是慶威水産購銷部的店員。剛到慶威水産購銷部才3天,她就辭職了。朋友問起原由,她説:“人家賣水産品的,哪個不是趁著晚上摻點兒什麼?楊老闆倒好,晚上關起門來剔雜物,一斤蝦仁剩下八兩。這麼個做法,早晚得關門。”誰知不到3個月,宋金玲又回來了。她説:“轉了好幾家店,我算明白了,摻雜使假拴不住老主顧。”
1998年的一個夏日,楊正權回到店裏後發現,原本準備退貨的一箱劣質海米被開箱了。一問店員,得知一群濟南遊客剛剛買走了兩袋海米。聽説這幾名遊客要趕回濟南,楊正權馬上帶著兩袋優質海米就往威海汽車站趕,終於在遊客上車前換回了劣質海米。
供貨商叢獻滋與楊正權打了多年交道。2003年秋天,一場大火將他的一大摞賬本和供貨單化為灰燼。沒了供貨單,就沒法結賬。雖然自己是“債主”,但楊正權每次催他去結賬時,他都以各種理由躲著。後來,楊正權聽説了這事,立馬翻出所有供貨單的留底,並通知他第二天來提款。更讓叢獻滋意想不到的是,楊正權查出來的數字,比叢獻滋憑著記憶整理出的數字多了2.8萬元。
楊正權類似誠信經營的故事,不少威海人都能講上幾個。20多年來,威海市統一路上的許多店舖幾易其主,不少人抱怨生意越來越難做。楊正權由於誠信經營而聲名遠揚,慶威水産購銷部越做越大、越做越火。目前,在威海的自營店已經達到3家,省內外的加盟店達到12家。
楊正權説:“做生意講誠信,是吃小虧賺大便宜。我吃過不誠信的苦頭,所以更篤信誠信經營的甜頭。”
除了誠信經營,楊正權廣為人知的還有他的樂善好施。在他看來,做慈善比誠信經營更重要。
威海市泊于鎮侯家中學是楊正權經常去的一所學校。前校長劉昌良告訴記者,楊正權從1999年開始每年拿出5000元資助10名貧困學生,這筆捐贈,即使在2001年楊正權因胃癌手術住院期間也不曾中斷過。
2008年初,我國南方地區遭受冰雪災害,楊正權分兩次通過紅十字會和郵局捐款20萬元;汶川大地震發生的第二天,楊正權就帶上家中能拿出的2萬元現金,趕到慈善總會,成為威海市第一名捐助汶川災區的個人;後來,楊正權又先後6次向地震災區捐款18萬元;2010年玉樹地震,楊正權捐款5萬元。
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楊正權不僅授人以魚,而且授人以漁。為給一對下崗職工夫婦找一間合適的店舖,楊正權走街串巷忙活了近一個月。他説:“幫人要幫到底,光出點錢容易,難的是幫人找到一條擺脫困境的路子。”後來,每年盤點收益時,楊正權都會拿出一筆錢,投資購買門頭房,爭取幫助更多的困難人群。但是作為房東,他出租房子的條件有點“怪”:租他店舖的人,要用工就必須雇下崗職工,答應了這個條件,租金就可以壓到市價的最下限。
1984年至今,楊正權累計納稅超過800萬元,累計捐贈也超過了800萬元。
[ 責任編輯:范斯騰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范斯騰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