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我們的新時代丨邊境線半世紀母子倆

2022-04-18 10:14: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呼和浩特3月29日電 題:邊境線半世紀母子倆

  新華社記者任軍川、連振、劉磊

  在內蒙古阿拉善右旗塔木素布拉格蘇木最北端,中蒙兩國邊境,一條新修的砂石路穿越荒涼戈壁直通尼瑪老人家門口。

  半個世紀前,尼瑪來到這裡,默默守護在祖國的邊境線上,像胡楊一樣紮下了根。如今,尼瑪76歲了。這一天,她步履蹣跚地為外出巡邊的兒子哈達布和拿上望遠鏡、水壺,目送兒子騎上摩托車,消失在茫茫戈壁灘上。

  

  2020年秋,尼瑪目送兒子哈達布和去巡邊。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1971年,25歲的蒙古族婦女尼瑪響應政府號召,帶著3歲的兒子和弟弟、母親,從200公里外的老家搬遷到距中蒙邊境線約10公里的戈壁上定居,開始一邊放牧,一邊守護邊境。

  初到戈壁深處,飲水是最大的難題。由於附近打不出井,一家人吃喝用水只能從17公里外的一口井打取。每隔10天左右,尼瑪便拉著兩峰駱駝取一次水,一趟要花大半天的時間。

  每天天沒亮,尼瑪便背上乾糧和水壺出發巡護邊境。酷暑時節,地表溫度能達到50攝氏度,口渴難耐時她才舍得抿一小口水;冬天,戈壁寒風像刀子一樣刮在臉上,水壺裏的水和口糧都凍成了硬塊,她只能啃上幾口硬邦邦的乾糧。長年累月,她落下嚴重的胃病。

  “守邊是我在國旗下接受的任務。”尼瑪這樣解釋自己的堅守。

  一次巡邊,因為駱駝受驚,尼瑪從駝背上重重摔下,劇痛讓她幾乎喘不過氣來,她強忍疼痛回到家中。第二天一早,尼瑪忍痛出去巡邊。疼痛不見好轉,她去連隊檢查,才發現摔斷了幾根肋骨。

  

  戈壁深處,尼瑪老人的家。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1972年,她的弟弟在阿拉善左旗找到了工作。離開時,弟弟勸説尼瑪為了孩子搬出這裡。尼瑪説:“我來這兒就是守邊的,怎麼能説走就走?”

  一年春天,兒子哈達布和生病,高燒不退。屋外正刮著強沙塵暴,尼瑪把孩子緊緊抱在懷裏跨上駝背,頂著風沙向連隊走去,原本半小時的路程,走了3個多小時。幸運的是,孩子得到了連隊醫生的及時救治。

  後來,隨著邊境局勢緩和,其他兩戶牧民陸續搬離,並勸她一塊兒走,尼瑪平靜地説:“都走了,誰來巡護邊境?”

  1975年,尼瑪主動遞交入黨申請書。不久,她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産黨員。她説:“入了黨,我就要更加堅定地留在這裡,為祖國守護邊疆。”

  

  2021年1月,尼瑪老人在戈壁石山上眺望邊境線。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尼瑪年事已高,兒子哈達布和從母親手中接過“接力棒”,繼續著巡邊工作。多年來,母子兩人接力守邊護邊,累計巡護邊境線18萬多公里,向邊防連隊報告多起邊境可疑人員行跡,勸返和制止臨界人員上千人次。

  如今,尼瑪家的生活有了明顯的改善,政府相關部門為她家配備了風光互補發電機、“沙漠 110”對講機、巡邊用的摩托車等。

  “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母親不擔心我會離開邊境。”哈達布和説,“唯一囑託我的就是在她去世後,將她埋葬在守護了一輩子的邊境線上。”

  

  2020年秋,尼瑪老人在家門口送別巡邊的兒子。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

  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授予尼瑪“北疆楷模”榮譽稱號。

  塔木素布拉格邊境派出所所長呼格吉勒隔三岔五都會帶著蔬菜瓜果去看望老人。他説:“我從小就知道尼瑪的故事,是她激勵我成長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

  駐紮在離尼瑪家約30公里的邊防某連隊,經常請老人為戰士講述她的守邊故事。連隊指導員王康説:“尼瑪老人的堅定品質和意志,值得我們邊防官兵學習,她的事跡激勵著我們為祖國守護好邊疆。”

  戈壁胡楊堅強挺立,忠誠守望在祖國邊境線上。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