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給海峽彼岸的一封信”網路主題活動徵稿啟事
-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2023團結兩岸力量,共創中華綿長福祉
新年伊始,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發佈多封賀信,攜手兩岸同胞揮別2022,前進2023。一封封賀信飽含深情、催人奮進,凝聚起兩岸同胞攜手奮鬥、共創偉業的強大正能量。
-
一封家書話親情,聽臺胞講述在大陸的小日子
-
來自臺北的戚氏家書——青衫磊落泛歸航
我們中華民族現在的強大,除了大陸同胞的努力,更是要透過兩岸青年鍥而不捨的攜手打拼,才能更上一層樓。我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指日可待,也很高興,你這一代肯定會見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真實的大陸是什麼樣子?兩位在陸小臺胞手寫“家書”告訴你
-
一位臺灣青年的蘇州實習小記
-
無論在哪,我們都是一家人——一位臺灣青年教師的新疆行筆記
-
一位大陸青年親歷的兩岸故事
“兩岸一家親,見面三分情”,兩岸同胞常來常往就會越走越親,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麼裂痕不能彌合。作為一名年輕人,我深知兩岸只有不斷溝通交流才能增進彼此善意,化解彼此誤解。
-
臺商陳定國:我愛上了第二家鄉寶應
-
北漂三年,一名臺青無悔的嚮往
我第一次來到北京是在夏天。2015年的北京大學裏洋溢著青春的氣息,未名湖畔風光優美,漫步在校園裏,我暢想著百年來歷史人文,便感覺自己也成為偉大進程的參與者之一。或許便是在那時,我與北京結下了不解之緣。
-
“蓉漂”李偉國:紮根天府之國 助力臺青在陸圓夢
李偉國,一位來自臺灣新北的“蓉漂”青年,在短短不到五年時間裏,不僅自己在成都穩穩紮下了根,還協助60多位臺胞在四川實現了就業,累積孵化企業177家。下面讓我們來一起聽聽他的故事。(四川省臺辦投稿)
-
我的兩岸家事:三代人跨越海峽74載的親情故事
-
臺籍博士:十年間我用腳丈量祖國山河 用心感受大陸發展強勁脈搏
-
回來吧,同宗同祖何疏離
-
大陸新發展提供前所未有機遇,臺灣你還在猶豫什麼?
-
在廈臺灣青年:來到大陸才真正理解什麼是“兩岸一家親”
大陸這塊土地絕對有我們臺胞發揮優勢的地方,大陸更是歡迎臺灣同胞回家看看,更不吝于提供機會、舞臺給臺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臺胞不能缺席也不應該缺席!
-
臺灣女孩:祖國那麼大,我想去看一看
祖國大陸的大好山河涵蓋一望無際的廣袤草原、巍峨險峻的崇山峻嶺、渺無人煙的浩瀚沙漠,更有生態豐富的自然森林、封凍千年的冰川。富庶沃土養育著數億人民,源遠流長的母親河哺育著我們。
-
族譜連兩岸,血脈同宗源!瀏陽老鄉寫給譚嗣同後人的一封信
-
臺灣青年:我們體內流淌著愛臺愛國的紅色基因 我們該回來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在讀臺籍研究生沈宏叡分享了“三枚獎牌”的故事。他説,我們體內流淌著愛臺愛國的紅色基因,通過這封信想跟臺灣同胞鄉親説,我們應該回來了!
-
臺商張榮華:見證川臺二十載 飾萬家生活 致希望未來
張榮華,一個把成都作為“第一故鄉”的臺北商人,從最初的“去成都,回臺北”,到現在的“回成都,回臺北”。二十年間,他見證了大陸哪些變化?一起來了解一下。(四川省臺辦投稿)
-
臺灣青年:希望兩岸不再是“天涯共此時” 而是“花好月圓人團圓”
我能感受到一股帶給我足夠的安全感的強大力量,它來自祖國擁抱臺胞越來越有力的臂彎。這是我的眼和我的心所見所感受的祖國,它是生生不息、欣欣向榮的祖國。
-
莊慈芯:農旅賦能鄉村振興,把自然生態的生活變成一種時尚
-
謝柏園:傳播民族文化、推動原創藝術,感受四川慢生活
1989年,謝柏園隨父親來到祖國大陸,至今已30餘年。八年前,謝柏園又與四川成都結下不解之緣,在推動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的過程中,他也習慣著這裡新的生活方式,逐漸成為一名新成都人。(四川省臺辦投稿)
-
在川臺商柯金光:遠方來的四川客 留下來的創業者
成都,一座被稱為“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對於一位在成都工作生活了22年的臺商而言,成都又給他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的講述。(四川省臺辦投稿)
-
“融化”海峽,共築團圓夢—寫給臺灣朋友的一封信
期待在不遠的將來,我也能乘坐“復興號”穿越這淺淺海峽,不斷眺望窗外,直到看見你們可愛的身影,我們手拉著手,團結奮進,互相幫助,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譜新篇、盼團圓,“坐著高鐵去臺北”總有一天會實現
-
鐵路非凡十年,“回家”來日可期
而今,我也想寫一封書信告訴你們祖國大陸鐵路十年蝶變,我們也相信,隨著鐵路的不斷快速發展,在不遠的將來,“坐上那動車去臺灣”將不只是一句歌詞而會成為現實。
-
十年巨變,盼團圓共譜新篇——寫給臺灣朋友的一封信
如今,作為“八縱八橫”中最後一“縱”的京臺高鐵,已經修建到了距離臺灣同胞最近的平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或許是2035年,或許更快,就能讓最新的“復興號”動車組搭起我們之間團圓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