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始終和群眾融為一體

2021-03-12 15:06: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薛家寨位於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照金鎮,石峰千仞,拔地而起,三面懸崖,以雄險著稱。上世紀30年代初,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情況下,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在這裡開展革命活動,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成立了陜甘邊特委和陜甘邊革命委員會,創建了以照金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

  照金是一塊英雄的土地,有英勇不凡的人民群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照金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這一頁裏,生動寫就了軍民魚水情。前不久,筆者沿山路而上,來到薛家寨革命舊址。一路攀登,一路震撼,當年艱苦卓絕的革命歷程讓人發自肺腑地敬佩仰慕。薛家寨革命舊址現存4個寨子,舊址裏的一面面堞墻工事,令人印象深刻。原來,當地群眾自發從遠處背來一簍簍黃土,並夯築成墻。這些黃土墻,是群眾支援紅軍革命的歷史見證,從中也能探尋出照金革命成功的密碼。

  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是我們黨領導軍民在血與火的考驗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在照金群眾眼裏,“紅軍是窮人的隊伍,專為窮人辦事”。採訪時,村民祁志華説,當年李妙齋烈士犧牲後,爺爺祁振海拿出為老人準備的棺材為李妙齋烈士收殮下葬。敵人掘開了烈士的墳,當地群眾在敵人離開後又偷偷上山,重新收殮烈士遺體。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如一人,照金革命的啟示,至今依然充滿教益。

  了解群眾、為了群眾、依靠群眾,才能真正贏得群眾。當年,革命先輩在建立黨的基層政權過程中,靠的是一村一村做調查、一戶一戶做工作;在亟須壯大武裝力量時,部隊堅決遣散紀律渙散、屢次侵犯群眾利益的人員;紅軍在亭子溝建立集市貿易時,堅持“先讓群眾買”的規定……因為有合民心、順民意的群眾工作方法,因為把建立人民政權、維護群眾利益作為革命目的,堅定不移地走群眾路線,陜甘邊革命根據地才能始終和群眾融為一體。

  “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我們黨與人民群眾風雨同舟、生死與共,保持血肉聯繫,是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保證。從薛家寨的幾扇堞墻,到淮海戰役千千萬萬的小推車;從捨身救戰友的張思德,到上海夜宿南京路街頭的解放軍戰士;從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與群眾一起戰風沙、鬥洪澇、治窮根,到一大批黨員幹部助力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摘帽……歷史與實踐證明,黨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黨和群眾的血肉聯繫永遠是打勝仗、謀發展的有力保證。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就能不斷把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陜西看望慰問廣大幹部群眾時,希望照金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幹部團結一心,把鄉親們的事情辦好。如今,照金舊貌換新顏。從革命年代“喚起工農千百萬”,到改革時期“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群眾路線永不過時。有了這一制勝法寶,我們的事業一定會更加興旺發達。

  (作者為本報陜西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1年03月12日 09 版)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