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數風流人物丨何叔衡: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

2021-05-07 13:38: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長沙5月6日電 題:何叔衡: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

  新華社記者劉良恒

  這是何叔衡像(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位於湖南寧鄉市沙田鄉長衝村構子衝,周邊群峰連綿,松竹蒼翠。時值“五一”假期,前來參觀的遊客較多,平日靜謐的小山村車水馬龍,好不熱鬧。

  何叔衡故居為典型的清代江南民居建築,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坐東朝西,平面呈方形,整體建築為土木結構,主體建築呈倒“凹”字形佈局,共有大小房屋23間。這裡是何叔衡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居住的地方。

  何叔衡,1876年出生,湖南省寧鄉人。1913年何叔衡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講習班,與毛澤東、蔡和森等同學志同道合,成為最好的朋友。在第一師範結業後,先後在長沙楚怡學校和第一師範附小任教,同時積極參加毛澤東、蔡和森等組織的革命活動。1918年4月,他與毛澤東、蔡和森等發起組織成立新民學會,曾任執行委員長。

  五四運動中,何叔衡與長沙的進步教師支援學生反帝愛國行動。1920年3月,參加驅除皖系軍閥張敬堯的鬥爭。1920年夏,他與毛澤東等發起組織湖南俄羅斯研究會,確定以“研究俄羅斯一切事情為宗旨”,提倡赴俄勤工儉學,先後介紹劉少奇、任弼時、蕭勁光等進步青年到上海外國語學校學習俄語及赴俄留學。

  1920年冬,何叔衡與毛澤東共同發起成立湖南的共産黨早期組織。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成為黨的創始人之一。10月,參與組建中共湖南支部,任支部委員。1922年任中共湘區執行委員會委員。在湖南大力發展黨員和基層組織,開展革命活動。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按照黨的要求,他在湖南發展國民黨組織,推動國民革命的發展,曾任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執行委員、監察委員等職。

  1927年馬日事變後,何叔衡前往上海,為黨創辦地下印刷廠,堅持秘密鬥爭。1928年6月赴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9月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與徐特立、吳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編在特別班學習。1930年7月從蘇聯學習回國後,在上海負責全國互濟會工作,組織營救被捕同志,將暴露身份的同志轉往蘇區。

  1931年11月,何叔衡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任臨時中央政府工農檢察人民委員、內務人民委員部代部長、臨時最高法庭主席等職。毛澤東高度評價他的革命精神和工作能力,説“叔翁辦事,可當大局”。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何叔衡奉命留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堅持遊擊戰爭,經受了嚴峻的生死考驗。1935年2月24日,從江西轉移福建途中,在長汀突圍戰鬥時壯烈犧牲,實踐了“我要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的誓言,時年59歲。

  1937年在延安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16週年大會上,毛澤東在為犧牲同志默哀的名單中念到何叔衡的名字時,大家莫不為這位黨內的革命長者的犧牲而深感悲痛。

  “如果不是有著救國救民的崇高理想,何叔衡本可以在家鄉安穩富足地度過一生,但是他卻選擇了投身革命,就像他寫道的那樣:我絕對不是我一家一鄉的人,我的人生觀,絕不是想安居鄉里以善終的,絕對不能為一身一家謀陞官發財以愚懦子孫的……”長衝村黨總支書記曾樂説,在何叔衡革命精神感召下,寧鄉市涌現出了一大批品格高尚、敢闖敢拼的仁人志士。

  沙田鄉黨委書記賀志亮告訴記者,何叔衡故居已入選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當地對沙田紅色旅遊景區進行了提質改造,如今景區面貌煥然一新,旅遊基礎設施得以大幅提升。

  何叔衡已經犧牲八十多年,當年落後閉塞的家鄉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十三五”期間,沙田鄉經濟穩步提升,紅色旅遊發展態勢很好,3個省定貧困村全部“摘帽”,貧困戶每人平均純收入由2016年底的3459.3元增加到2020年底的32714.4元。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