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臺辦2025年3月26日新聞發佈會文字實錄

2025-03-26 10:4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答記者問。(台灣網記者 尹賽楠 攝)

  台灣網北京3月26日訊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今天(26日)上午10時在國臺辦新聞發佈廳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本次新聞發佈會由國臺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陳斌華主持。以下為發佈會全文實錄:

  陳斌華:各位記者朋友,歡迎大家前來參加國務院臺辦例行新聞發佈會,現在請大家提問。

  新華社記者:《反分裂國家法》實施20週年座談會前不久在北京舉行,引發島內高度關注。島內有輿論認為,大陸反“臺獨”、懲分裂有自己的步調,關注大陸將重視運用法律懲治“臺獨”分裂。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反分裂國家法》實施20週年的實踐充分證明,這部重要法律對震懾“臺獨”分裂和遏制外來干涉,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推動兩岸關係發展、促進祖國統一,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現實作用和深遠的歷史影響。

  《反分裂國家法》明確規定,“‘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為“臺獨”分裂勢力劃定了不可逾越的紅線。我們將繼續認真實施《反分裂國家法》,不斷豐富完善“以法懲獨”制度體系,堅決粉碎各種“臺獨”分裂和外來干涉圖謀,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紮實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人民日報記者:島內有輿論指出,賴清德將大陸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拋出所謂“17項策略”,是“戒嚴再起、‘臺獨’叫陣”,是“綠色恐怖執政”。對此有何評論?大陸方面將如何應對賴清德此番言論?

  陳斌華:1949年以來,我們團結臺灣同胞,推動臺海形勢從緊張對峙走向緩和改善、進而走上和平發展道路,兩岸關係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成果得來不易,彌足珍貴。賴清德大放厥詞,將大陸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把兩岸關係等同於“敵對關係”,這是在大開歷史倒車、在倡狂挑釁大陸方面、在加劇臺海緊張局勢,充分坐實其是“兩岸和平破壞者”、“臺海危機製造者”。

  賴清德違逆民意拋出的“17項策略”,徹底暴露出反和平、反交流、反民主、反人性的醜惡面目,所言所行就是要煽動“反中抗中”、阻撓兩岸交流合作,就是要在島內搞“恐怖政治、綠色獨裁”。

  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臺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對任何損害臺灣同胞權益、破壞兩岸關係發展、危害臺海和平穩定的行徑,我們決不容忍、決不姑息,必須堅決反制、嚴厲懲戒。相信廣大臺灣同胞能夠認清賴清德和民進黨當局害臺禍民的嚴重危害,從維護自身權益和臺海和平出發,同賴清德當局的倒行逆施做鬥爭,不讓其陰謀得逞。

  《參考消息》記者:我們注意到,今天(26日)早上,國臺辦政府網站“依法懲治‘臺獨’頑固分子”專題頁面,增加了“‘臺獨’打手、幫兇迫害臺灣同胞惡劣行徑舉報專欄”。請問有何考慮?

  陳斌華:近期,民進黨當局頻繁羅織罪名壓制島內不同意見,封殺言論自由,威脅恫嚇、打壓迫害政治異己和島內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政黨、團體、人士。某些“臺獨”組織、“臺獨”分子、公職人員、側翼網紅充當打手、幫兇,為虎作倀,助紂為虐。對此,我們嚴重關切,必須嚴懲。

  國務院臺辦政府網站今天推出“‘臺獨’打手、幫兇迫害臺灣同胞惡劣行徑舉報專欄”,就是要對上述惡劣行徑和首惡分子進行追責。受打壓迫害者,或了解相關線索的人士,歡迎將有關情況發至舉報郵箱jubao@suremail.cn。我們會妥善處理,擇期曝光,對證據確鑿、性質惡劣的犯罪分子依法追責,同時嚴格依法保護舉報人的資訊和權益。

  環球網記者:近日,賴清德及民進黨推動所謂“國安改革”,宣稱要修改所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港澳條例”、“反滲透法”等多部法案,並鼓噪其他政黨別再當“中共代理人”,一起當“國安守門人”。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賴清德當局處心積慮要修改這幾部“法律”,就是想為其在島內進一步推行“綠色恐怖”開方便之門,以便仗惡法施惡行,變本加厲打壓政治異己,煽動“反中抗中”,限阻兩岸及港臺、澳臺交流交往。賴清德大搞“綠色威權”、“臺獨專制”,嚴重違背歷史潮流,違背島內主流民意,必遭反對,註定失敗。

  香港鳳凰衛視記者:第一個問題,賴清德近日在“玉山論壇”上稱,臺灣會與民主夥伴一起強化“非紅供應鏈”,共同應對“威權主義擴張的威脅與挑戰”;臺灣的産業將達到“立足臺灣,佈局全球,行銷全世界”。對此有何評論?第二個問題,今年臺軍方漢光演習以“2027年大陸攻打臺灣”為假想,首次推出“小漢光”,也就是所謂“立即備戰操演”,應對解放軍由演轉戰。對此有何回應?

  陳斌華:第一個問題,兩岸經濟各具特色、優勢互補,兩岸産業鏈供應鏈合作是經濟發展的自然結果,是兩岸企業基於市場規律作出自主選擇、優化配置形成的合作體系,有利於兩岸企業發展,有利於增進兩岸同胞民生福祉。如果説這條産供鏈有什麼顏色,那麼惠臺利民就是它的底色。

  賴清德違背經濟規律和市場規律,迎合外部勢力搞所謂“非紅供應鏈”,目的是想重彈“民主對抗威權”的老調,實質是通過出賣臺灣優勢産業、犧牲臺灣發展前景、砸掉臺灣民眾“飯碗”,來換取外部勢力對其謀“獨”的支援。兩岸經濟脫不了鉤,斷不了鏈,賴清德強行操弄“脫鉤斷鏈”,“迴旋鏢”只會扎到臺灣産業身上,受損的是臺灣企業、民眾的利益福祉。為謀“獨”而賣臺,只會害臺毀臺。

  第二個問題,不管民進黨當局如何裝腔作勢、吹哨壯膽,都是換湯不換藥的“假把式”、不堪一擊的“花架子”。人民解放軍有堅定的意志、強大的能力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任何“以武謀獨”、“倚外謀獨”的圖謀都是死路一條。

  香港中評社記者:近日,臺陸委會副主委沈有忠稱,“大陸須對兩岸交流障礙、風險等問題負主要責任”,對於大陸來説“不統就是獨”,因此導致兩岸交流産生阻礙、風險升溫。對此有何回應?

  陳斌華:這番説辭完全是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眾所週知,賴清德當局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為一黨一己私利,動輒以各種藉口在島內製造“綠色恐怖”,無所不用其極禁限阻撓兩岸交流合作,圖謀兩岸“脫鉤斷鏈減流”。近段時間,從處心積慮阻擋兩岸人員往來和恢復旅遊,打壓迫害支援和參與兩岸交流的島內團體、人士,到限阻恐嚇臺灣同胞申辦大陸證件,禁止與大陸部分高校交流合作,更是劣跡斑斑、變本加厲。事實充分證明,賴清德當局是兩岸交流交往的最大障礙,是臺海和平穩定的最大風險源。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不管遭遇多少干擾阻礙,兩岸同胞交流不能停、不能斷、不能少,也不會停、不會斷、不會少。希望廣大臺灣同胞與我們共同努力,排除干擾、破除障礙,促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增進兩岸同胞利益福祉。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中國臺灣問題幹部讀本》新書發表會日前在北京舉行。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稱,“新書上市後會設法來研讀一下”;讀本內容大部分是“中共對臺既有政策和主張”,只要“中共當局持續對臺進行複合性施壓”,“影響臺灣政治”,都無助於兩岸關係發展。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修訂後的《中國臺灣問題幹部讀本》首次辟專章系統闡釋了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並增寫了2014年以來兩岸關係發展脈絡和關鍵事件、對臺工作重要舉措等內容,已線上上線下公開發售。

  我們歡迎臺灣同胞關注和閱讀這本新書,全面了解臺灣問題的歷史經緯和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推進祖國統一的光輝進程,了解大陸對臺大政方針,積極參與兩岸交流合作,與我們一道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海峽兩岸》記者: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宣佈加碼投資美國後,又再度被美國總統特朗普“加碼”投資金額。對於島內社會關於臺積電“整串出走”質疑,民進黨當局卻表示“樂觀其成”。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在民進黨當局極力逢迎、拱手相送之下,臺積電已成為砧板上任人宰割的肥肉。對臺積電變成“美積電”竟然能“樂觀其成”,可見民進黨眼中只有一黨一己之私,根本不把臺灣同胞福祉和産業界利益放在心上,為了“倚外謀獨”,只會在“賣臺”、“毀臺”的路上越走越遠。臺灣産業界和民眾失去的不只是眼前的工作,還將失去未來的發展機會。對於賴清德這樣的“賣臺專業戶”濫權妄為,島內社會提出質疑、充滿憂慮,理所當然。

  福建廈門衛視記者:近日,有兩項便利港澳臺居民的新舉措正式實施,想請發言人介紹一下相關情況。我們了解到,在廈門已有臺胞辦理相關業務,評價“雙證關聯”為臺胞提供了很大便利,體驗非常好。也有臺胞評價,這是春分時節最好的禮物。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3月20日,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正式發佈了“雙證關聯”和電子臺灣居民臨時通行證等兩項便利臺胞的政策措施,給廣大臺胞帶來便利體驗,受到廣大臺胞的歡迎。只要是有助於增進臺灣同胞福祉的事,我們都會堅持不懈做下去,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我們將繼續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不斷完善臺胞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為臺胞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好更便利的條件,營造更舒適更貼心的環境,讓廣大臺胞可感可及、安心暖心。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GTN記者:臺陸委會近日委託學者提供所謂“報告”稱,大陸表示臺灣海峽非國際水域,意在“混淆視聽及反對美方自由航行”,近期並通過修法、執法和解放軍行動,意圖將“臺海內政化”以建構“軍事一中”。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海峽兩岸都是中國的領土,中國對臺灣海峽享有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中國國內法,臺灣海峽水域分別為中國內水、領海、毗連區和專屬經濟區,不存在所謂的“國際水域”。事實上,國際海洋法根本沒有“國際水域”一説。中國尊重各國依據中國法律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在臺灣海峽相關水域享有航行權利,但堅決反對有關國家以“航行自由”為名挑釁、危害中國主權和安全的非法活動。

  賴清德當局為了“倚外謀獨”,數典忘祖、甘當洋奴,不惜出賣民族利益,昧於事實炮製所謂“報告”迎合美方歪理邪説,配合外部勢力炒作,令人不齒,終歸徒勞。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海之聲”和“看臺海”新媒體記者:臺媒報道,臺灣觀光旅遊逆差不斷惡化,2024年全臺旅客逆差899.2萬人次,觀光産值逆差約6922億元新台幣。而民進黨當局阻撓恢復兩岸旅遊令島內業界更加苦不堪言。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我們一貫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積極推動兩岸旅遊交流合作,釋放的善意和誠意有目共睹。2023年我們宣佈恢復接待臺灣居民來大陸團隊遊,臺灣居民可以自由往來大陸,2024年對大陸居民赴馬祖、金門旅遊和赴島內團隊遊作出安排,今年1月又宣佈恢復福建、上海居民赴臺團隊遊。反觀民進黨當局,一再對兩岸旅遊和各領域交流阻撓禁限、設卡立障,這是造成臺灣觀光産業變成“觀光慘業”的根本原因。對於臺灣旅遊業界和相關基層民眾的困境,我們深感同情。對於他們的呼聲訴求,我們表示理解。

  中新社記者:臺教育部門負責人日前稱,島內中小學校開展交流活動時以歐美、東北亞等學校優先,對於兩岸的交流“能避免就避免”。勞動部門負責人稱,要避免大陸通過兩岸交流進行“統戰滲透”,維持島內總體安全目標。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這些言論表明,民進黨當局“逢中必反”,謀“獨”已到了喪失理智、不擇手段阻撓破壞兩岸正常交流交往的地步。

  我們一貫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積極推動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和人員往來。反觀民進黨當局,一味操弄“反中抗中”,不斷渲染所謂“統戰滲透威脅”,其實質是害怕兩岸同胞走近走親、常來常往,擔心臺灣民眾由此了解真實的大陸,進而拆穿其精心編造的“資訊繭房”。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是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任何與之相悖的圖謀註定失敗。

  台灣網記者:清明節祭拜先人是兩岸同胞共同傳承的中華民族傳統,請介紹今年清明期間陜西、河南等地兩岸同胞共同祭祖相關情況。

  陳斌華:4月4日(清明節)上午,由陜西省人民政府、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共同主辦的“乙巳(2025)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將在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黃帝陵隆重舉行,期間將開展“臺灣同胞溯源尋根陜西行”、“海峽兩岸文化藝術展”等活動。

  3月31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政協河南省委員會、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聯合主辦的“乙巳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將在河南鄭州新鄭舉行,期間將開展“臺灣鯤鵬菁英會中原文化研學活動”、“黃帝文化論壇”等活動。

  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陵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兩岸各界同胞共同祭拜軒轅黃帝,具有悠久的傳統,對於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臺灣同胞的民族認同感、歸屬感和榮譽感,具有重要意義。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記者:大陸近年來在臺海附近舉行軍事演習,主要目的為何?在解決臺灣問題時,軍事封鎖是否可能成為一種戰略選項?從長遠來看,大陸對臺軍事戰略希望實現哪些戰略與安全目標?

  陳斌華: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勢力勾連外部勢力謀“獨”挑釁,是導致臺海局勢緊張的禍根亂源。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圖謀,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臺島周邊舉行軍事演習,是對“臺獨”分裂圖謀和外部勢力干涉的震懾懲戒,是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必要之舉、正義之舉。

  福建東南衛視記者:據報道,廈金大橋(廈門段)項目首個預製墩臺近期已完成吊裝作業,標誌著該項目進入新階段。請介紹有關情況。

  陳斌華:建設廈金大橋是廈金兩地民眾的共同呼聲和迫切心願。我們始終把金門鄉親的利益福祉放在心上,近年來實施多項惠及金門百姓的措施,包括向金門供水,進一步放寬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直接往來航線(“小三通”)旅客攜帶的臺灣高粱酒數量限制。本月21日至23日,在福建正式承諾“金馬供水”30週年之際,福建省晉江市舉辦系列活動,以“同飲一江水,共話兩岸情”為主題,回顧福建向金門供水歷程、成果。自2018年8月實現向金門供水以來,福建向金門供水累計已超過4000萬噸,為金門同胞解決了用水難問題。

  2023年發佈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探索廈金合作共建基礎設施模式,加快推進與金門通電、通氣、通橋”。我們和金門鄉親一樣,熱切期盼“新三通”早日實現,正在紮實推進各項工作。

  陳斌華: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