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辦2019年12月25日新聞發佈會文字實錄
12月25日上午,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台灣網12月25日北京訊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今日(25日)上午10時在國臺辦新聞發佈廳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主持本次新聞發佈會。以下為發佈會全文實錄:
朱鳳蓮:各位記者朋友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今天國臺辦的新聞發佈會。我們特別邀請到外交部領保中心楊舒常務副主任、教育部港澳臺辦王志偉副主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李金生副司長、文化和旅遊部港澳臺辦滿宏衛巡視員、國家體育總局港澳臺辦吳堅主任,為大家詳細介紹《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中涉及到為臺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13條措施。下面,請大家開始提問。
新華社記者:根據“26條措施”第14條,臺灣同胞可在中國駐外使領館尋求領事保護與協助,請進一步介紹求助的途徑。謝謝。
楊舒: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我們始終高度重視維護海外臺胞的安全以及合法的權益。去年,外交部及駐外使領館總共處理了領事保護協助案件8.5萬餘起,辦理各類領事證件近1200萬份。這裡面就有部分是涉及到在海外長期居住或者旅行的臺灣同胞。對於涉及臺胞的領事保護事項,我們一貫高度重視,全力以赴,做成做好。 海外臺灣同胞如果遇到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等緊急情況,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向駐外使領館尋求領事保護與協助: 第一種方式是撥打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熱線,也就是我們經常宣傳的12308熱線。在海外撥打這條熱線的方式是+86-10-12308,或者是撥打+86-10-59913991的備用長號碼。 第二種方式是下載“外交部12308”手機客戶端(APP),通過“一鍵求助”功能,實現網路撥打12308熱線。 第三種方式是直接撥打我們駐當地使領館的領事保護與協助應急電話。電話號碼公佈在駐外使領館網站上,也可以通過我剛才提到的外交部12308手機APP查詢。 第四種方式是通過“領事直通車”微信小程式的對話方塊,與12308熱線的接線員進行文字交流。 在這裡,我們也想請海外的臺灣同胞關注我們中國領事服務網以及“領事直通車”微信公眾號和微博,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取外交部發佈的海外安全提醒以及重要的領事資訊。
福建東南衛視記者:請概要介紹一下在大陸高校就讀的臺灣學生的情況。
王志偉:教育部熱忱歡迎臺灣青年來大陸就學,併為此不斷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2017年教育部出臺政策,將臺灣學生申讀大陸高校的“學測”成績由“前標級”以上,放寬到“均標級”以上,為臺灣青年在大陸就學進一步敞開了大門。2019年1月,教育部調整政策,允許臺灣應屆高中畢業生語文、數學、英文三門科目當中任意一門“學測”成績達到“均標級”以上的具備申請大陸高校就讀資格。這一政策覆蓋了60%以上的臺灣應屆高中畢業生。此外,為了讓臺商子女獲得更多接受大陸優質高等職業教育的機會,教育部鼓勵在大陸獲得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證書的臺商子女參加高職院校的分類考試招生。
兩年來,臺灣學生報考大陸高校的熱情持續高漲,目前已有超過12000名的臺灣學生在大陸高校就讀。在我們和臺灣同學交流的時候,他們表示,大陸的高校就像“夢中校園的樣子”,學校和老師對他們關懷備至,他們感受到像家人一樣的溫暖。
下一步,教育部將進一步擴大招收臺灣學生的院校範圍,優化院校和專業佈局,更好地滿足臺灣學生來大陸上大學的需求,為他們創造更多更好的學習機會和良好的學習環境。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26條措施”中第21條涉及在大陸工作的臺胞參加職稱評審的相關內容,請具體介紹一下相關情況。謝謝。
李金生:採取這項措施的目的就是為在大陸工作的臺灣同胞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共同享受大陸人才發展的機遇。
2016年,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這個《意見》明確提出要拓展職稱評價人員的範圍,在內地就業的港澳臺的專業技術人才可按規定參加職稱評審。
這次出臺的“26條措施”又進一步明確,在大陸的高校、科研機構、公立醫院、高科技企業這些單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臺灣同胞,符合條件的都可同等參加大陸相應系列、級別的職稱評審,他們在臺灣地區參與的項目、取得的成果等,同等視為本人的專業工作業績,他們在臺灣工作的年限也都同等視為職稱評審要求的專業工作年限。大家注意到這裡有個關鍵詞就是“同等”,這項政策賦予臺灣同胞在大陸參加職稱評審,和大陸專業技術人才一樣同等的待遇,而且更符合在大陸工作的臺灣同胞的特點,也更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
目前這項政策已經落地。比如,福建省已經開展了臺灣同胞在閩參加職稱評審的試點,目前已經有173名臺灣同胞通過評審取得了相應的職稱。下一步,我們將持續落實好臺灣同胞在大陸的職稱評審政策,為他們提供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
中新社記者:我們注意到“26條措施”中的第19條提到,臺灣文創機構、單位或個人可參與大陸文創園區的建設營運、可參加大陸各類文創賽事、文藝展演展示活動,請介紹一下相關具體情況和參與方式。謝謝。
滿宏衛:黨的十八大以來,大陸將發展文化産業納入到國家整體發展戰略,文化産業也迎來了加快發展的黃金期,成為了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我們願意與臺灣同胞分享大陸文化産業發展的機遇,歡迎臺灣同胞參與大陸文創園區的建設和運營。目前,我們各地都在積極探索,大力推進,為臺灣同胞參與創造條件。比如,福建省就在積極探索文創園區的開發模式、收入分配和激勵機制等,吸引臺灣文創設計人士參與福建省文創園區建設和運營,參與福建省博物館、福建省圖書館、閩臺緣博物館等文化文物單位文創産品開發,探索對接臺灣知名藝術家來閩打造音樂、舞蹈、繪畫等産業園區。隨著“26條措施”的細化和落實,各地還會出臺更多的配套措施,為臺灣同胞來大陸參與文化産業的發展提供更多便利。
秉持開放、共用的理念,我們同樣願意為臺灣優質展覽、演出項目提供展示平臺。據我所知,臺灣的文化藝術機構、單位和個人已經通過適當的方式參與到了大陸的文藝展演和展覽活動中。比如,由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與臺灣戲曲音樂協會合作創排的歌仔戲《僑批》,於今年10月亮相第16屆中國戲劇節;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的第13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臺灣一共有77件作品參展,其中有5件作品獲獎,而且進京聯展。不僅如此,在各類省級的文創賽事、文藝展演展示活動中,有越來越多臺灣同胞的文藝作品能夠呈現。
大陸文創賽事、文藝展演展示活動的大門對優質項目一直是敞開的。下一步,我們還會對臺灣同胞開放青少年民族器樂教育教學成果展示等更多的國家級展示平臺,感興趣的臺灣同胞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等途徑關注有關資訊,按照活動公佈的具體方式積極參與。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文國際頻道中國新聞記者:我們注意到這次“26條措施”當中第25、26條兩條涉及到兩岸的體育交流,請説明一下這些惠及臺灣體育界的措施有哪些相關的考慮和主要特點?謝謝。
吳堅:體育是科學求實的事業,體育人有崇尚實幹的作風,兩岸體育界有務實合作的傳統。此次惠臺體育措施也凸顯了務實的特點,體現了“重實際”“出實招”“求實效”和“謀實惠”。
一是重實際。當前,我們正在加快建設體育強國,群眾體育、競技體育和體育産業全面協調發展,尤其是體育産業逐步進入黃金髮展期,同時2022年北京冬奧會、杭州亞運會等一系列重大國際賽事將在大陸舉辦,這為兩岸體育融合發展和共同進步提供了難得機遇。我們充分考慮兩岸體育發展實際和交流合作現狀,特別是考慮到臺灣體育界實際需求,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研究出臺了惠臺體育措施,力求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二是出實招。著眼于臺灣體育界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杭州亞運會以及臺灣運動員更好實現個人發展,我們推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舉措,切實為臺灣運動員、教練員和專業人士來大陸訓練、參賽、工作、交流等提供便利和協助。
三是求實效。這些舉措力求為臺灣體育界提升整體水準和個人發展空間,從而在北京冬奧會和杭州亞運會上取得好成績創造良好條件,同時也必將推動兩岸體育交流與合作不斷走深、走實。
四是謀實惠。惠臺體育措施的出臺,特別是臺灣運動員可以內援身份參加大陸職業聯賽,申請運動技術等級證書,報考大陸體育院校,在備戰大型賽事方面享受主場之利等,將為臺灣運動員和臺灣同胞來大陸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受到臺灣體育界的普遍關注和好評。
海峽衛視記者:“26條措施”中第18條規定,持臺灣居民居住證的臺灣同胞在購房資格方面與大陸居民享受同等待遇,請予以説明。另外,我們知道上海近日推出了300套以公租房形式的臺灣青年公共住宅,請問今後是否會將此形式推廣至大陸各地?謝謝。
朱鳳蓮:近年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不斷出臺相關政策,解決廣大臺胞關於住房的需求。持臺灣居民居住證的臺胞,在大陸工作、學習,可以按照相關政策規定,根據自己自身的實際需要購買商品房,用於自住、自用。同時,大陸部分城市購買住房實施限購,臺胞在這些城市購房和大陸居民一樣,應符合當地政策規定。
除了購房,實際上臺胞在大陸還可以承租公共租賃住房,也就是我們説的公租房。公租房是一種政策保障性住房,主要是為了解決長期在當地居住、工作、生活民眾的住房困難問題。上海市這次專門為在滬臺灣青年提供300套公租房,是一件好事、實事。據了解,在申請條件上,兩岸居民是相同的,就是説非上海戶籍的申請者都需要持有居住證並且繳納社保。
實際上大家可以關注一下,102個地方出臺的“31條措施”的具體實施意見當中,有不少是直接涉及到當地就業臺胞可以申請公租房措施的,比如北京、廣州、廈門等地。據了解,目前北京和廈門已經分別有38名和16名符合條件的臺胞申請到當地公租房,廣州市拿出了1000套人才公寓供符合條件的臺胞申請。為臺灣同胞辦好事,當然是越多越好,我們都會積極支援和鼓勵。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記者:我們注意到“26條措施”中第25條提到“歡迎臺灣運動員、教練員、專業人士來大陸考察、訓練、參賽、工作和交流”,請結合實例説明一下有哪些具體舉措和成果?謝謝。
吳堅:未來幾年,大陸將舉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2022年杭州亞運會、2020年三亞亞沙會、2021年汕頭亞青會、2025年成都世界運動會等系列國際大型綜合性賽事。我們將優先考慮臺灣運動員的需求,為他們訓練、參賽提供便利條件和積極協助,使其享受主場待遇。
北京冬奧會應該成為兩岸同胞共襄盛舉、共用榮光的平臺。由於臺灣地處亞熱帶,缺乏冬季運動項目訓練的條件,國家體育總局局長、中國奧委會主席茍仲文先生多次表示,大陸將利用籌辦冬奧會的契機,率先將場館設施和訓練資源向臺灣運動員開放,在移地訓練、服務保障、交流比賽等方面提供支援和便利,幫助臺灣運動員提升冬季運動水準,力爭在北京冬奧會上取得好成績。
舉一個例子,棒球被稱為島內第一運動,深受臺灣青少年和民眾喜愛,我因為長期從事兩岸體育交流,深知棒球對於臺灣民眾和體育界的意義。今年初,臺奧委會和體育界多次向我們提出,希望將棒球列入杭州亞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客觀地説,棒球要列為杭州亞運會的比賽項目面臨著很多的障礙,一是從國際慣例來講不應設,同時也為主辦地帶來不少難題。但是考慮到臺灣同胞和體育界的訴求,中國奧委會多次與杭州亞組委和亞奧理事會溝通協商,積極推動,最終克服了項目設置、場館建設等困難,於今年9月促成棒球正式列為杭州亞運會比賽項目。這是兩岸體育界歷經多年交流合作的成果,也體現了大陸體育界積極回應臺灣體育界訴求、願意與臺灣同胞分享大陸體育發展紅利的誠意,在島內獲得積極反響。
福建廈門衛視記者:我們看到“26條措施”當中的第15條提出,臺灣同胞可以申請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也可以申請符合條件的農業基本建設項目和財政項目。請具體説明一下情況。謝謝。
朱鳳蓮:農民問題是我們特別關注的一個領域。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廣大農民群眾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自願聯合、民主管理的一種互助性經濟組織,是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有效組織形式。經過多年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産品類型日趨多樣,合作內容不斷豐富,在引領産業發展、維護農民權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臺灣同胞可以申請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分享大陸發展機遇、享受同等待遇,為他們在大陸獲得更好發展提供有利條件。這方面,福建省先行一步,2014年把臺灣農民創立的漳平永福閩臺緣高山茶産銷專業合作社,培育成為大陸首家以臺灣農民為主體的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並且在今年給予了30萬元的專項資金補助。
在福建等地先行先試的基礎上,此次將臺灣同胞申請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政策措施向大陸各地進一步推廣。臺灣同胞在申請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後,在出資方式、經營業務、經驗分享等方面都將有更多的選擇和便利,促進兩岸農民組織管理經驗借鑒和資源共用方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台灣網記者:“26條措施”當中的第20條提出,在大陸工作的臺灣同胞可申報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和動漫獎,請文化旅遊部介紹一下動漫獎及其申報的程式。謝謝。
滿宏衛:謝謝你的提問。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動漫獎是為了繁榮動漫作品創作、培養動漫人才、擴大動漫國際影響力、推動動漫産業發展而設立的國家政府獎。該獎項每三年評一次,從2011年設立以來,已經連續評選三屆,在動漫界樹立了引導創作方向、引領産業發展的風向標。隨著兩岸經濟、文化交流不斷深入,在大陸從事動漫行業的臺灣同胞越來越多。為進一步推動兩岸動漫行業交流合作,激勵臺灣同胞創新創造,擴大優秀作品的影響力,更好融入大陸動漫行業發展,我們將在大陸工作的臺灣同胞納入申報動漫獎範疇。
第四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動漫獎將於2020年啟動作品徵集,屆時文化和旅遊部將印發《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動漫獎評獎辦法》的通知,明確評獎標準、評獎程式,同時我們也將指導各省(區、市)文化和旅遊廳(局)做好臺灣同胞申報材料的接收、審核和推薦工作。
在大陸工作的臺灣同胞可以作為創作者,也可以作為創作團隊的成員參與評獎。請關心這件事情的臺灣同胞關注相關資訊,按評獎要求,向其在大陸任職的公司、企業或其居住地所在省(區、市)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進行申報。
香港中評社記者:請問教育部在落實臺灣師生同等待遇方面有什麼舉措?落實的情況如何?謝謝。
王志偉:近年來,教育部會同財政部不斷完善對臺灣學生的資助政策。2017年,教育部修訂了臺灣學生獎學金管理辦法。中央財政面向在大陸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就讀的臺灣地區全日制本專科學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生發放獎學金,擴大了獎學金範圍,提高了獎勵標準。同年,教育部還出臺政策,為在大陸高校畢業符合條件並有就業意願的臺灣學生簽發就業報到證,發放就業協議書,給臺灣青年來大陸學習、就業、創業提供更多支援和幫助。近3年以來,大約有超過7000名的臺灣學生獲得獎學金,有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希望來大陸追夢、築夢、圓夢。
教育部今後將進一步完善政策安排,優化政策保障,推進臺灣學生在生均經費、研究生助學金、學業獎學金、貧困生補助等方面享受與大陸學生相同標準,做好在大陸高校學習、工作的臺灣師生申請國家留學基金,在大陸高校工作的臺灣老師享有相應的職稱和待遇政策的細化落實工作。
人民日報海外網記者:在“26條措施”中第21條專門就臺灣同胞在大陸參加職業評審做了具體規定,請問除了職業評審,在職業資格方面還有哪些便利化措施可以享受?
李金生:職稱和職業資格都是專業技術人才評價的重要方式,我們除了在職稱方面對在大陸工作的臺灣同胞給予一定的便利政策以外,在職業資格方面也採取了一些便利化措施。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對臺開放大陸職業資格考試。去年2月,根據“31條措施”,大陸對臺開放53項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符合條件的臺灣同胞都可以通過考試取得大陸職業資格證書。二是積極支援福建省直接採認臺灣地區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為了方便臺灣同胞來大陸工作和創業,特別是在福建工作和創業,經商有關部門同意,今年我們在福建省先行試點,直接採認臺灣地區部分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福建省按照結構框架相似、報考條件相當、職業管理要求相近、産業發展急需的原則,研究提出了《兩岸專業技術職業資格採認試點目錄》,總共包括34項臺灣地區的職業資格,其中14項是專業技術人員的職業資格,20項是技能人員的職業資格。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支援福建省做好試點工作,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工作提供更為便利的人才評價服務。
人民政協報記者:還有不到一個月就是中國傳統佳節春節,返鄉臺胞很關注兩岸加班機情況。請問發言人,2020年兩岸春節加班機安排進展到什麼程度,還需要做出哪些安排?謝謝。
朱鳳蓮:昨天兩岸民航主管部門已經就2020年春節加班機事宜和具體安排進行了確認並且對外公佈。雙方計劃于2019年12月31日之前批復全部加班計劃,便利旅客訂座安排行程。
此前,應全國臺企聯、地方檯協和廣大同胞所請,大陸航空主管部門多次向臺航空主管方面建議,應該充分滿足廣大臺胞1月上旬返鄉的合理訴求。經過多次溝通,我們取得雙方航空公司在1月9日至10日安排增加班機的結果,以便廣大臺胞順利返鄉。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協調大陸民航主管部門積極予以保障。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能否進一步介紹一下大陸在為臺灣同胞提供領事保護與協助,以及申請辦理旅行證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謝謝。
楊舒:我們始終高度重視維護海外臺灣同胞的安全以及正當的權益,積極開展領事保護與協助工作,在職責範圍之內向海外臺灣同胞提供積極幫助。在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兩個事例。
2012年3月,臺灣漁船“NAHAM3”號在非洲索馬利亞海域被索馬利亞海盜劫持,當時船上總共有29名船員,其中包括10名大陸同胞、2名臺灣同胞,另外還有17名來自越南、印尼、菲律賓、柬埔寨的船員。在被劫持期間,有1名臺灣同胞、1名大陸同胞,還有1名外國船員不幸身亡。經過多方不懈努力,2016年10月份,也就是四年半之後,倖存的26名船員全部獲得解救,並在聯合國有關機構的協助之下抵達肯亞。當時我作為中國政府工作組組長,帶工作組專程到肯亞接獲救同胞。在當地我們給獲救同胞做好醫療檢查以及心理安撫之後,陪同胞返回了祖國,回到了親人身邊。
第二個事例,2017年1月份,在墨西哥1名旅居當地的臺灣同胞遇到槍擊事件不幸身亡,家屬非常悲痛,向我們駐墨西哥大使館尋求幫助。使館非常重視,第一時間向家屬表達了慰問,同時約見了當地主管檢察官,就案件提出交涉,要求墨西哥方面加大力度,儘快破案。兩周之後,犯罪嫌疑人被抓獲。這個案件今年2月進入法庭審理階段,大使館又約見當地總檢察長,就此案再次表達關注,同時還派人到法庭旁聽。在近3年時間裏,大使館一直和家屬保持密切聯繫,經常去慰問、探望,同時傾聽家屬有關訴求,應詢介紹當地法律法規,提供建議。這樣的事例我們每年都會處理很多,都會盡心盡力地為海外臺灣同胞提供幫助。
剛才提到臺胞在海外向駐外使領館申請旅行證件,臺灣同胞來大陸通常情況下應該是持用臺灣同胞來往大陸通行證,也就是我們常説的臺胞證,但是在海外沒有加入外國國籍的臺灣同胞來大陸,這時如果沒有臺胞證,可以向中國駐外使領館申請旅行證,方便他們返回大陸。
朱鳳蓮:我還有一件事想和大家分享,12月3日,海協會張志軍會長參加全國人大外事委活動出訪法國巴黎期間,偶遇一個臺灣旅行團。交談當中,團員葛先生提到,他計劃第二天上午離開巴黎,經福州轉機回臺灣。但是他的臺胞證等證件被盜,非常苦惱,擔心會影響後續行程,希望得到幫助。張會長當即向他介紹了“26條措施”中第14條的內容,幫助他與我駐法國使館取得聯繫。使館領事部工作人員急事急辦,核實有關資訊後儘速為葛先生辦理了旅行證件,幫助他順利回到臺灣。葛先生非常感激,覺得這個政策真的是特別實在。
事實上,大家可以看到,從辦理旅行證件、文書資信認證,到協助處理外國的涉臺民事糾紛及經濟、刑事案件,到地震、洪水、撤僑等重大緊急事件,大陸有關部門和駐外使領館始終站在臺胞身後,為他們排憂解難。
我們希望在海外旅行居住的臺胞朋友們能夠記住一句話:兩岸同胞一家親,無論天涯與海角,有事就撥12308。
(閩南語)國外有問題,12308要緊記。
(客家話)出國有事情,儘快打12308。
深圳衛視記者: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為一黨之私全面限縮兩岸交流,在島內大搞“綠色恐怖”,將“26條措施”、兩岸正常交流等一些活動誣稱為大陸介入臺灣地區選舉,頻頻公開詆毀攻擊大陸,請問對此有何評論?謝謝。
朱鳳蓮:我們已經多次聲明過,我們歷來不介入臺灣地區選舉,更堅決反對任何栽贓抹黑大陸的言行。
我們關注的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前景和廣大臺灣同胞的利益福祉。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臺灣同胞尤其是基層民眾現實需求出發,近些年陸續推出了“31條措施”、臺灣居民居住證、“26條措施”、臺灣居民在大陸參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等惠臺利民的政策措施,實現福建向金門供水、舉辦臺商參與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一帶一路”建設等座談會,從更大範圍、更廣領域為臺胞臺企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創造有利條件,提供更多同等待遇,受到廣大臺胞臺企普遍歡迎和肯定。
反觀民進黨當局,在過去3年多,為了一黨一己之私,不斷翻新花樣,試圖分化臺灣社會、製造兩岸敵意。他們把黑手伸向兩岸交流,把矛頭對準島內民眾,處處拆橋、斷路、挖坑、築墻,千方百計阻擋臺胞臺企來大陸交流發展,破壞臺胞臺企的好事。臺胞要申請居住證,來大陸實習、就業,他們威脅説“違法”,要管制處罰;臺胞臺企分享“31條措施”和“26條措施”給予的同等待遇,他們就混淆視聽,誣稱為“接受統戰”“被滲透”。他們搞政治小動作,破壞“金馬獎”這一兩岸影視交流的平臺。他們惡化兩岸旅遊合作氛圍,到處抓所謂“共諜”,搞得大陸游客人心惶惶,視赴臺為“危途”。
在他們製造的“綠色恐怖”下,臺灣工商業者感到恐慌,所謂“中共代理人修法”“反滲透法”,讓他們不敢放心打拼,無法安心回家;退休官員和退役將領感到恐慌,來大陸交流的限制約束越來越多,動輒遭到重罰;老師和學生們感到恐慌,參加兩岸正常的學校交流活動,要受到所謂“平臺”的嚴密監控;旅遊業者感到恐慌,不僅飯碗被砸,而且還可能經常遭到檢調部門的約談;媒體界感到恐慌,誰敢批評、監督他們,就可能被扣上“賣臺”的帽子。可以説,這一年多來,臺灣社會是一片肅殺,“綠色恐怖”籠罩全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只要所持立場和民進黨不同,就可能遭到鋪天蓋地的打壓。
事實很清楚,升高兩岸對抗、破壞兩岸關係,正是民進黨當局操弄選舉的一貫套路。他們心中完全沒有民生福祉,為了選舉私利,不惜損害臺灣同胞的切身利益,剝奪臺灣同胞選擇的機會,鉗制臺灣同胞發展的空間。這充分暴露出民進黨當局心術不正和骯髒本性。這些年,臺海形勢複雜嚴峻,臺灣同胞過得不好,對未來充滿苦悶和憂慮,根本原因就在這裡。
臺灣《中國時報》記者:8月1日暫停“自由行”後,對臺灣觀光業者200萬家庭的生計造成重大衝擊。請問陸客赴臺個人遊什麼時候可以解禁?謝謝。
朱鳳蓮: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為什麼會被暫停,原因大家都很清楚。我們希望兩岸旅遊合作能夠儘快重回到正確健康的軌道,這需要兩岸同胞共同來做出努力。
北京日報記者:2019年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結果日前揭曉,“困”字當選,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謝謝。
朱鳳蓮:由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聯合兩岸媒體發起組織的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活動從2008年到現在已經12年了,每年當選的兩岸年度漢字都反映了兩岸關係的發展變化和兩岸社情民意的走向。今年來看,兩岸關係日趨複雜嚴峻,民進黨當局為了一黨一己之私,推進形形色色的“臺獨”活動,變本加厲地阻撓兩岸人員往來和各領域交流,不斷升高兩岸敵意,製造兩岸對抗,嚴重破壞兩岸關係和臺海和平穩定,嚴重損害臺灣同胞的利益福祉。所以,“困”字恰當地反映了兩岸同胞對兩岸關係的深切憂慮,對民進黨當局倒行逆施的強烈憤慨。
我們希望兩岸同胞能夠共同努力,早日排除障礙,推動兩岸關係重回正確道路,共創光明前景。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蔡英文在12月18日的首場政見發表會上就兩岸關係提出了“四個認知”,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朱鳳蓮:她提出的所謂“四個認知”在我們看來完全是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建議大家要反過來解讀:單方面否認“九二共識”,破壞兩岸關係的,是民進黨當局;鉗制兩岸經貿合作,損害臺胞臺企切身利益和臺灣經濟發展空間的,是民進黨當局;挾洋自重,用臺灣民眾的血汗錢乞求反華勢力所謂“保護”的,是民進黨當局;煽動兩岸對抗、升高兩岸敵意、製造“綠色恐怖”、企圖全面控制臺灣社會的,還是民進黨當局。
近期,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勢力不斷借兩岸同胞交往中的一些事情製造事端,以“碰瓷”方式刺激島內情緒,煽動兩岸敵意,撈取選舉私利,兩岸同胞要高度警惕,不要上當。
總臺央視海峽兩岸記者:“26條措施”中的第25條和第26條提出,歡迎臺灣運動員來大陸參加大陸職業聯賽,臺灣運動員可以以內援身份參加大陸職業聯賽。請具體介紹一下相關情況。謝謝。
吳堅:歡迎臺灣運動員來參加大陸的職業聯賽,併為其提供同等待遇,是這次體育惠臺措施的一個亮點,也確實受到了島內體育界的關注。在這方面,我們主要從質和量上下功夫,通過兩步走來實現。第一步,從質上進行轉變,允許臺灣運動員以內援而不是外援身份來參加大陸職業聯賽。因為要統籌考慮聯賽水準和培養本土球員的需要,大陸的籃球、足球等職業聯賽對外援在水準上有一定要求,在數量上也有一定限制、如果將臺灣運動員按照外援來對待,其競爭力很難與歐美高水準運動員相提並論,也大大降低了臺灣運動員被大陸俱樂部選中的機會。所以,允許臺灣運動員以內援身份參加大陸職業聯賽,將為更多的臺灣運動員來大陸發展、提高水準提供機會。
下一步,我們將在此基礎上推動有關協會和職業聯賽進一步研擬優惠舉措,擴大聯賽的開放力度,在量上為臺灣運動員參加大陸職業聯賽提供更多機會和更大空間。
新華社記者:第二次提問,剛才發言人談到了民進黨當局採取的一些“綠色恐怖”措施,民進黨當局目前正在強推“反滲透法”,打算本月底在立法機構通過。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謝謝。
朱鳳蓮:民進黨當局為了一黨政治私利,大開民主倒車,完全置臺灣民眾福祉利益於不顧,強行以所謂“修法”手段來進行政治操弄,影響極其惡劣,危害極其嚴重。
我們注意到這段時間,臺灣各界人士已經紛紛表達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該法一旦通過,凡是與民進黨立場不同的政黨、團體、人士,敢於批評民進黨的媒體,來大陸就學就業的臺胞,參加兩岸交流合作的人士,都有可能被“莫須有”地扣帽子、打悶棍,遭到隨意調查、罰款,甚至是判刑坐牢。
民進黨當局強推惡法,倒行逆施,製造“綠色恐怖”,禁限兩岸交流交往,升高兩岸敵意對抗,損害臺灣同胞利益,終將會自食惡果。
香港大公網記者:請問臺灣同胞以內援身份到大陸參加職業聯賽,遇到像亞冠這種洲際比賽怎麼辦?如果有臺灣的俱樂部想申請參加大陸職業聯賽,對俱樂部的規模,包括薪酬管理,以及青少年梯隊建設方面的門檻,是不是和大陸俱樂部一樣?第二個問題,想請您介紹一下是否已經有臺灣冬季運動項目的運動員、運動團體申請或已在大陸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謝謝。
吳堅:臺灣運動員如果被大陸職業俱樂部選中代表俱樂部參賽,在參加亞冠等國際比賽時,聽從俱樂部的安排。
關於他們來大陸的訓練、比賽,包括生活各方面,來大陸的球員都已經得到很好的安排。
關於冬季運動項目方面,剛才我提到,因為臺灣缺乏這方面的條件,實際上兩岸在冬季項目上已經開展了很好的交流和合作,臺灣的體育團隊、運動員經常來大陸進行訓練和參賽。
下一步,北京冬奧會是兩岸共商盛舉的重大契機,我們希望在這方面為臺灣運動員參賽創造更多便利。如果一些訓練設施和場館率先開放,讓臺灣運動員提前來適應,這是一個重大利好,會為他們創造條件,享受主場之利。
中新社記者:二次提問,美國眾參兩院日前通過了2020年度“國防授權法案”,支援對臺軍售,擴大與臺高級別軍官和軍事交流等,並要求美國情報部門在臺灣地區選後提交大陸“干預或破壞”臺灣地區選舉行動相關報告。民進黨當局對此表示感謝。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謝謝。
朱鳳蓮: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外交部已就此表明瞭嚴正立場。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你提到的這個法案涉臺內容嚴重違反了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嚴重損害中美關係和臺海和平穩定,更是公開介入臺灣地區選舉,我們堅決反對。
民進黨當局枉顧臺海和平和臺灣同胞的福祉,為選舉私利,極盡誣衊攻擊大陸之能事,向美國反華勢力諂媚貼靠,令人不齒。
臺灣《聯合報》記者:請問發言人,最近臺灣網紅波特王與蔡英文合作,引發風波。請問怎麼看?這樣的爭議是否會影響兩岸民間交流?
朱鳳蓮:我們專門做了了解,這純屬企業自身的商業行為。希望大家不要把兩岸政治分歧帶入兩岸民間交流,這樣兩岸民間交流才能夠順暢進行。
臺灣東森新聞記者:“26條措施”中第14條,臺灣民眾可以在大陸駐外使領館申請旅行證件。臺陸委會曾經提過,即便是申請大陸一次性護照,都可能會被登出臺灣戶籍,請問有何回應?
朱鳳蓮:民進黨當局一向就只會説這些目無百姓利益的言論,毫不奇怪。
臺灣《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眾議院日前提出一個提案,希望美在臺協會辦事處處長需經過參議院任命,等同於無任所大使,請問發言人有何看法?謝謝。
朱鳳蓮: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只能和臺灣地區保持民間、非官方的關係,美方對此是十分清楚的。我們敦促美國國會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至於民進黨當局,他們慣於獻媚貼靠,不值一評。
臺灣《中國時報》記者: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上週六在《環球時報》年會上發言時談及兩岸關係和對臺工作,並表示,在任何情況下,大陸一定要繼續把爭取臺灣同胞的認同、理解來作為大陸對臺工作的重要內容與衡量對臺工作的標準。請問發言人,您怎麼理解這段談話?謝謝。
朱鳳蓮: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尊重關愛、團結和依靠臺灣同胞,通過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的不斷擴大和深化,增進兩岸同胞之間的相互理解,提升兩岸同胞的利益福祉,拉近心理距離,促進兩岸心靈契合。我們在過去是這麼做的,今後會做得更好。
在希先生是以學者身份參加您提到的會議,對於他在會上的發言,希望大家能夠完整、全面地解讀。
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