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烏蒙臘梅”余留芬:帶頭與貧困“較勁”的“拼命支書”

2017年10月18日 14:58:33來源:新華社

  談到脫貧,年近50的余留芬總是精神抖擻,言語間透出別樣的堅毅與執著。“在脫貧一線,黨員幹部要帶頭引領,用實際行動豎起一桿旗幟,才能帶動百姓跟著幹。”她説,脫貧路上會遇到很多困難,但困難越多,就越要有解決困難的爆發力,這樣戰勝困難的潛力也更大。

   

    十九大代表、貴州省盤州市淤泥鄉岩博村黨支部書記余留芬(10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地處貴州高寒山區的盤州市淤泥鄉岩博村是余留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作為村黨支部書記的她,一幹就是17年。儘管是外嫁進村的媳婦,余留芬卻不甘落後,始終在與貧困“較勁”。

  寒來暑往十余載,在山石遍佈、土壤貧瘠的烏蒙山大山溝裏,憑著敢想敢幹的勇氣和智慧,從與村民一同開山鑿石修路到貸款集資辦企業,“愛折騰”的余留芬一直帶領村民“拼命”地與貧困決戰,將困守幾代人的極貧村徹底換了個模樣。

  10多年前這裡到底有多窮?“客人來了,家裏連杯可以喝的白開水都沒有。”余留芬説。

  村裏更是“一窮二白”:不通路、不通電、不通水,村集體經濟為零。全村每人平均年收入不足800元,三分之一的村民掙紮在“溫飽線”上。

   

   余留芬(左)在岩博村的韭菜地裏與村民交流明年的種植計劃(10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一年種的不夠半年吃,進、出村連路都沒有,生活太艱難。”回憶過去,余留芬仍感慨。生活的艱辛讓她害怕,但並未壓倒她,她決心換個活法。

  靠著勤快、靈活,余留芬在家附近的煤礦開超市、開飯館……在別人眼裏是“小女人瞎折騰”,她卻慢慢攢了錢重新修了房子,自家日子漸漸好起來。

  對潑辣、能幹的余留芬,不少人豎起了大拇指。大夥兒羨慕她,也信任她,能不能帶著大家一起幹?2001年,不到31歲的余留芬“扛起”岩博村村支書的擔子,她暗自發誓“一定要幹出個名堂來”。

  邊遠山區,路是脫貧致富的關鍵。上任才幾天的余留芬決定先修路。白天,她像個男人一樣與村民們在工地上,拿鋼釬、掄大錘、搬石頭,晚上為了協調修路佔地的問題,挨家挨戶給群眾做工作。

  因過度勞累,余留芬曾昏迷在工地上,甚至有一次因意外摔下陡坡導致腰椎粉碎性骨折。可即使在病床上,她依舊召開村委會,並不斷壓縮休養時間。不少村民稱她為“拼命支書”。

  “拼命支書”拼的不僅是命,還“拼錢”。修路缺錢,她僅有的4萬元全部投進去。為了讓村集體壯大,她以個人名義貸款10多萬元買下一片山林交給集體經營,獨自承擔風險。

   

    余留芬(右)在岩博村種雞養殖場向工作人員了解養殖場生産情況(2014年1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如今的岩博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集體資産達到6200萬元,每人平均純收入15457元,擁有大小車輛160多輛;村民組入戶道路全部硬化,家家住上漂亮樓房,森林覆蓋率達70%。

  “岩博村的今天是大家努力的結果。尤其是有一個得力的黨支部,有黨的好政策,大家群策群力,用共同的智慧與辛勞換來好生活。”談到村支部,余留芬自豪地説,村支兩委作為黨最基層的組織,必須用好人,帶好頭,這才是最大的生産力。

  繼黨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之後,余留芬今年再次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在她眼裏,基層黨員幹部的本職工作就是密切聯繫群眾,做黨的政策的傳播者和踐行者。尤其是在全國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時期,讓群眾共用脫貧“紅利”,“一個都不能少”。

[責任編輯:葛新燕]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