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把字寫進時代 把墨融入民心——苗京平的書法之道

2025-07-28 14:37:00
來源:“同心福”融媒體工作室
字號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也沉澱在中國文字與書法的獨特氣韻之中。從甲骨裂紋中生長出的橫豎撇捺,到青銅鼎彝上鐫刻的篆籀精神,漢字作為文化根脈的載體,始終在時代語境中完成著創造性轉化。

  當代書寫者們正以創新方式延續著這份傳承,中國國家畫院書法專業訪問學者、中央和國家機關書協理事、中國職工書協理事,中央臺辦(一巡)機關書畫負責人、福建省委臺辦副主任苗京平,便是其中一位。苗京平以法學博士的思辨與書寫者的筆力,將秦篆漢隸的筋骨與當代精神相熔鑄,秉持“書法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在服務時代精神、兩岸融合、機關文化的維度上,貼近群眾、凝聚共識。

  服務時代精神 傳統筆墨的創新實踐

  “只要紮根人民、貼近時代,書法便不僅是可‘看’的藝術,更是可‘讀’的故事,可‘聽’的樂曲。”苗京平如是説道。

  在書法創作領域,苗京平在真草隸篆行傳統五體書法功力基礎上,尤擅漢篆與章草。

  其撰寫的隸簡作品《“一帶一路”互聯互通聯》(“一帶一路”共建偉業開天地,互聯互通合創繁榮貫古今),字距間忽收忽放的大起大合,恰似中國火車頭帶著大小不同國家組成一列列車呼嘯而過,數據奔涌向前,將宏大的戰略構想化作可觀、可感、可共鳴的視覺體驗。

image.png

隸簡自創楹聯《“一帶一路”互聯互通聯》,規格:248cm80cm。釋文:“一帶一路”共建偉業開天地,互聯互通合創繁榮貫古今。

  有音樂專長的苗京平,常將書法比作“紙上的音樂”,並巧妙地將音律與節奏融入筆端。將書法的藝術性概括為美術之美和音樂之美。音樂之美中,又將音樂的四重性,即音高、音長、音色和音強,全面融入作品創作中。如墨色濃淡宛如音強變化——飽蘸墨書寫如強音發出,揮寫數字後形成枯筆如弱音輕吟,復蘸濃墨則似強音再起,如此形成跌宕起伏的視覺節奏。

  正如其闡釋“力透紙背”在書法上的體現:如細水滲土,需使墨與紙交融,非蠻力可及——恰似澆灌之道,緩滲方得深沉。其作品的整體章法,便是內心情感自然流淌的交響曲:字的大小錯落如音符高低,行的疏密開闔似樂章起伏,枯濕濃淡的墨色變化構成豐富的音色層次。

  如今,他的書法作品在展廳、博物館、機關、校園、社區,更在方寸郵票,“飛入尋常百姓家”。

  服務兩岸融合 文化認同的筆墨紐帶

  兩岸的文化本就同根同源,書法恰似一條天然的情感紐帶,緊緊係著兩岸同胞的心。苗京平説道,“書法是兩岸同胞看得見摸得著的文化鄉愁。”

  春節是兩岸同胞共慶的傳統節日,也是苗京平最忙碌的時節。在春節慰問時,他常帶著真情實感走到一線為臺胞送福,為臺胞書寫不同書體的“福”字和春聯。臺胞洋溢開心的笑紋裏既有對年的期盼,更有體認“閩臺親上親”的濃濃情意。

03a40fb61702f8936e6812e7fcfe4fb8.jpg

漢篆橫幅《燈豐照吉》,規格:180cm50cm。

  今年5月28日,苗京平在平潭考察嵐臺非遺燈籠藝人康桂箖的展廳時,應邀為康桂箖題寫“燈豐照吉”四字,以筆墨傳遞出一份細膩的關懷,字裏行間藏著對臺胞的祝福。康桂箖説:“這家人般的關懷,讓我們在大陸紮根發展的信心更足了。”

  在島內,世界華人弘義聯合會暨中國洪門聖哲山總會長楊孟哲的辦公室裏,一幅“弘揚忠義復興中華”的書法作品始終懸挂于門臉處。這幅苗京平手書的作品,墨色濃淡相宜,筆鋒遒勁有力。“‘忠義’是兩岸共同的文化根脈,‘復興’是我們共同的民族心願。這八個字是刻在我們骨血裏的文化基因。”楊孟哲説。

  一方硯臺研磨著共同的文化記憶,一張宣紙鋪展著相通的民族情懷。近年來,苗京平一直秉持書法的公益性,不僅為臺胞揮毫潑墨,還通過擔任兩屆海峽兩岸青少年書畫展評委、與臺籍教師以書法會友等方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書法之道,傳遞漢字之美,讓寫好書法成為海峽兩岸同胞文化交流、心靈契合之橋。

  服務機關文化 筆墨浸潤的精神原鄉

  “筆墨的力量,不在案牘之間,不在宣紙之上,而在‘以文化人’的初心裏。”苗京平説。

  一支筆、一方墨,一張紙、一本帖。從機關案頭的政策研究,到民眾廳堂的揮毫潑墨,他用十幾年如一日的堅持,將“書法為人民服務”的信念轉化為可觸可感的實踐。

fc5f6b129e4b6e6cf88d184bebd289d2.png

簡帛書扇面《皓月禪心》,規格:35cmX55cm。

  近年來,從中央和國家機關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書法展,到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主題展,再到喜迎黨的二十大書法大展等等,苗京平的作品頻頻亮相,多次斬獲中央和國家機關書法一等獎和十多次全國書法大獎,作品被兩岸文化藝術館、博物館、圖書館、機關與學校等收藏。

  苗京平常告誡自己,“心正則筆正,要先正己心,再提筆。”他堅持所有創作均用於公益和慈善。有年輕幹部向他求字,他從不敷衍,總要結合對方的崗位職責量身創作。每年春節,他會為機關幹部和武警中隊寫春聯、送福字,讓祝福溫暖同事。他還帶領機關幹部書法愛好者參與各類主題創作,通過創作藝術作品,歌頌本職工作和機關文化。

  作為深耕機關文化數十載的幹部,他將“幹一行、頌一行”的信念化作筆墨丹青,化作八小時之外思想的沉澱與心靈的昇華。

  當“梅蘭竹菊抒逸氣”的文人雅趣,遇上“真草隸篆寫中華”的使命擔當,千年墨海翻涌新潮。苗京平的筆鋒遊走處,甲骨裂紋生新綠,兩岸同書一家春——那力透紙背的,不僅是漢字之美,更是中華民族向心而行的磅薄脈動。

  苗京平堅持寫書法就是寫人生,就是把人的思想、人生閱歷、人生態度,人的格局、高度、氣度和世界觀訴諸筆端,通過書法表現出來,見字如面。這就是人們常説“字如其人”的道理吧!祝願苗京平人生道路越走越遠,書法藝術之樹常青!(文/李敏 陸秋明 圖/苗京平)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