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圍頭:鑄劍為犁的“海峽第一村”

2025-05-12 08:29:00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甘灑熱血,固我海疆。”在位於晉江市金井鎮圍頭村的八二三戰地公園,每天都有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公園里長滿了相思樹,這是50年前圍頭軍民共同種植的。這種樹的學名叫“臺灣相思”,種下它,也是寄託了兩岸早日統一的美好願望。

  因為圍頭是距離大金門島最近的漁村,1958年“八二三”炮戰時,這裡曾是前沿陣地,炮聲隆隆、硝煙瀰漫。20世紀80年代,兩岸關係走向緩和。圍頭、金門漁民在海上從物物交易發展到小額買賣。1992年,圍頭村獲准開展對臺小額貿易試點。兩岸貿易從海上引入境口。圍頭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洪水準告訴記者,那時圍頭每天都有五六十艘臺輪前來停靠,兩地人員交流頻繁。通常一艘臺輪都載有五六個臺灣漁民或船員,停靠後他們就住在圍頭人家。大家同住一棟樓,同吃一鍋飯,同唱一首歌,接著自然而然就開始談婚論嫁。而開先河的是“八二三”炮戰時號稱“戰地小老虎”的民兵英雄洪建財的女兒洪雙飛。

  1992年,第一個“圍頭新娘”洪雙飛嫁到金門,成為跨海姻緣的報春燕,此後,陸續有138位圍頭姑娘嫁到對岸,10位臺灣姑娘嫁到圍頭,越來越多的兩岸姻緣成為佳話。就這樣,“嫁過去”和“娶過來”的新娘成為兩岸融合發展的使者,既把圍頭人的愛帶到海峽對岸去,也把寶島臺灣的情帶回圍頭來。曾經的“炮戰第一村”如今變成了“通婚第一村”。

  “圍頭新娘”嫁到金門,也給圍頭帶回了來自金門的消息。圍頭人除了熟知金門高粱頂呱呱,還知道金門缺水。2015年,晉江向金門供水工程方案正式敲定,供水管道的入海口就選在圍頭。受供水工程影響,圍頭村海上養殖遭受一定損失。但圍頭鄉親沒有絲毫怨言,都積極配合這項工程。2018年8月,供水工程正式通水。為了紀念晉江向金門供水工程,金門鄉親在圍頭村月亮灣設立了一座高粱酒瓶形狀的雕塑,正對著金門,上書“兩岸一家親,共飲一江水”,以表達感激之情。圍頭嫁到金門的女兒們也終於喝上了家鄉水。

  隨著兩岸經貿往來的日益頻繁,1998年,圍頭村迎來了萬噸級對台貿易碼頭的落成。2008年,又擴建成十萬噸級國家一類口岸。2009年,圍頭對臺保稅物流園區正式啟用,成為吸引臺商來圍頭投資興業的平臺。如今,圍頭“國家一級漁港”也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

  洪水準告訴記者,這幾年,圍頭多次邀請臺灣鄉村旅遊協會專家實地指導並參與規劃,成功打造出“看金門、喝高粱、探炮洞、逛古街、泡海水、抓鮑魚、吃海鮮、住民宿、聽故事”九大旅遊特色産品。與此同時,圍頭村還借鑒臺灣社區營造經驗,引進閩臺鄉建鄉創團隊,為圍頭村提供漁村規劃設計、歷史文化保護利用、産業培育等多領域陪護式服務。2024年,圍頭入選福建省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村。

  為了吸引臺青紮根創業,圍頭村出臺了三年免租等優惠政策,來自金門的洪超雄第一個響應。2022年,洪超雄註冊了本土商標“貝鮑圍”,以圍頭當地海産品深加工為主要業務,研發了鮑魚罐頭、紫菜等深加工産品。2023年10月,洪超雄創辦的晉江市瑞橋貿易有限公司又入駐八二三台青創業驛站。在創業驛站,有金門一條根、菜刀、高粱,也有圍頭的鮑魚罐頭、蝦皮,還有洪超雄專門用圍頭景點設計開發的大富翁遊戲。

  談起60多年來圍頭經歷的變化,洪水準對記者説:“從戰爭走向和平,從冤家變成親家,圍頭始終是兩岸變化的見證者、晴雨錶。作為祖國大陸最靠近金門的漁村,圍頭不忘戰爭,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今後將努力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增進與臺灣民間各界的交流,助力兩岸融合發展。”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