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邱彬平:投身閩臺鄉建鄉創 助力鄉村“蝶變”
東南網2月14日報道(記者 盧金福 文/圖)鄉建鄉創是福建首創的閩臺合作模式,通過引進一批從事鄉建、文創、農業、旅遊等行業的臺灣建築師和文創團隊開展駐村“陪護式”服務,系統推進鄉村環境整治和産業培育。我省計劃2025年繼續支援實施100個合作項目,對符合條件的每個項目給予補助。鄉建鄉創吸引了眾多臺青在福建農村大地上追夢、築夢、圓夢,來自臺灣的青年邱彬平在南平、寧德、龍岩等地農村基層參與鄉建鄉創項目,用行動讓更多“家鄉”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助力福建鄉村振興。
邱彬平是一名“95後”,來自臺灣桃園,出生於兩岸婚姻家庭。他從高中起便跟著父母來到福建定居生活,進入福建師範大學就讀。
大學畢業後,出於對鄉村和民宿的興趣,邱彬平來到永泰山外山與朋友共同創立了民宿品牌,接觸了不少關於鄉村振興、鄉建鄉創的資訊,建設鄉村的願景從此開始萌芽。
2022年,邱彬平加入了一支由兩岸青年組成的鄉建鄉創團隊——福州隨坪一里建築設計有限公司,擔任文創組組長,參與鄉村改造工作。
“我們主要針對鄉村的適老化、宜居化、民宿化等三類農房改造,打造公共空間,對古建築活化利用等,打造‘一村一品’和‘一村多品’等特色産業發展。”邱彬平第一次跟隨團隊駐村是在2021年11月,到建甌市小松鎮湖頭村開展陪伴式服務。在湖頭村,有許多村民了解到邱彬平在民宿運營上有管理經驗,便向他請教如何經營民宿、吸引遊客。
南平邵武市水北鎮龍鬥村是全省閩臺鄉建鄉創樣板村。在這裡,邱彬平將自己的臺灣經驗與當地特色資源深度結合,積極探索“農業+文旅”的發展模式。
瑤理田園驛站改造項目原建築是一層磚混結構的平房,被閒置在村口,作倉庫堆砌雜物之用。“通過我們團隊的設計,現在不僅可以觀賞瑤理的田園風光,還可以在二樓喝咖啡,近距離感受鄉村生活,成了‘網紅’打卡地。”邱彬平介紹説,通過鄉建鄉創不僅讓鄉村更美,也增加村民們的收入,讓他們充滿幸福感,“看著他們洋溢的笑容,覺得這就是我們很值得的一個地方。”
2022年,憑藉不俗的成績,邱彬平獲得了第二屆“福州市最美青年——鄉村振興領頭人”稱號。2023年5月,他所在的“隨坪一里”團隊還被評選為福建省第二十屆“五四青年集體獎”。
“工作性質需要我經常來往于福州和南平,每一次往返繁華都市與靜謐鄉村之間,對我來説都是一次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邱彬平與團隊還在公眾號開設了微店——“裏物”,把挖掘到的鄉村文化歷史,作為設計理念融入文創産品中。
邱彬平在福建也獲得了自己的愛情,在福建師範大學讀書時遇到了自己的女朋友,從一見鍾情,發展到了兩情相悅,計劃今年結婚。他還把“家”安在了位於福州市晉安區岳峰鎮桂溪社區的臺胞公租房。
在桂溪社區的文創墻上,還擺放了邱彬平和團隊設計的很多文創産品。其中有一個是邱彬平自己設計的葡萄柚包裝,而葡萄柚是他爸爸在漳州親手改良種植的品種,取了個名字叫“柚見裏物”。
去年9月份,在柚子上市的季節,臺胞公寓樓下開辦了臺青市集,向臺胞減免租金,週末空閒時他便會和女友在家門口擺攤。“這除了讓我可以將參與設計的閩臺鄉村好物推廣給更多人,更讓我家的柚子又多了一個推銷渠道。”邱彬平説。
去年邱彬平還被評為晉安區級高層次人才,當地專門打造了“才聚晉安 臺集有禮”活動,在邱彬平看來,這不僅是促銷活動更促進了鄰里互動,讓的柚子在市集裏可以化為小小“禮物”給大家送去美好與祝福。
“這裡不僅是便利臺胞的住房,是兩岸商品資源交流與融合的平臺,更是促進兩岸民心相通的溫馨家園。”邱彬平把福建的鄉村當成了自己的“家鄉”,他希望更多臺灣青年參與到閩臺鄉建鄉創中來,也希望能繼續為兩岸情感、創業交流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