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見聞)中外遊客“雙向奔赴” 旅遊過年成“新年俗”
中新社北京2月5日電 (尹倩蕓)蛇年春節假期已結束。從各大線上旅遊平臺看,相較去年春節,今年消費者出遊意願愈加高漲,國內遊、跨境遊全面開花。
昔日,春節意味著返鄉團圓。如今,旅遊過年漸成中國人的“新年俗”。
隨著除夕被納入法定節假日,今年春節假期由以往的7天擴容至8天,不少拼假出行的遊客擁有了十幾天的超長假期。“分段式過年法”也因此受到熱捧,即先與家人團聚迎新,再開啟闔家旅行,“探親度假兩不誤”。
途牛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出遊熱潮主要集中在1月29日(農曆大年初一)至2月2日(農曆大年初五),其中1月30日(農曆大年初二)達到出遊峰值,更多人選擇先與家人團圓迎新年後再啟程出遊。
“北上賞雪”“南下避寒”成為多段遊的熱門選擇。冰雪遊“頂流”哈爾濱熱度不減,福建廈門、廣東汕頭、雲南大理等位於“北緯25度旅遊黃金帶”的城市,則憑藉宜人氣候和濃郁年味成為“避寒遊”的熱門目的地。
作為申遺成功後的首個春節假期,“非遺”在今年也成為遊客感受年味最熱門的打開方式。陜西西安、山西晉中、河南開封等歷史底蘊豐厚的城市搜索熱度漲幅明顯,自貢中華綵燈大世界、泉州西街木偶戲劇表演等民俗活動也上榜平臺熱點。
各地重視在春節期間打造各類文旅項目。春節期間,首都北京不僅有傳統廟會可逛,還在奧林匹克中心區等7個點位同時上演燈光秀;古城西安陸續推出非遺盛會、非遺線路等千余項活動;福建舉辦“兩馬同春鬧元宵”燈會等系列活動,兩岸同胞共賀蛇年。
業內認為,更多地方通過挖掘春節背後的文化內涵,並與當地傳統相結合,加強優質文旅産品供給,讓旅遊熱有了成為“新年俗”的可能。
首個“非遺版”春節,不僅激活了國人的過年熱情,也吸引了大量外國人來華過中國年。今年中外遊客“互換”過年,掀起了跨境遊熱潮。
在去哪兒平臺上,今年春節,中國遊客的足跡遍佈全球2100余個境外城市,較去年春節增長五成。中小城市居民漸成出境遊增長主力軍,同程旅行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中國三線以下城市居民出境預訂熱度較去年同期增長超1倍。
入境遊方面,攜程數據顯示,截至2月4日,今年春節期間入境遊門票訂單同比增長180%,入境遊酒店訂單同比增長超六成。在途家民宿平臺上,春節期間持非中國護照的民宿預訂量同比增長3.7倍,有51個鄉鎮第一次迎來了外國人的訂單。
海外遊客偏好的國內熱門目的地除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也逐漸向包頭、恩施、北海在內的二三線城市拓展。
中國現已對54個國家實施過境免簽政策,過境免簽外國人在境內停留時間由原72小時和144小時一律延長為240小時,政策適用口岸總數從原有的39個增加至60個。
在簽證便利化、免簽“朋友圈”擴容等政策利好的持續推動下,有分析認為,中國海外客源地將進一步豐富,遊客來華形式也將從傳統以旅行社組織的團體遊為主,向小團組、自由行、郵輪等多樣化旅遊産品路線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