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丨送漂泊的鄉愁回家
成塵之後,一個人的生命有多重?
臺胞劉德文有自己的答案——12公斤。
12公斤,是一個骨灰壇的份量。21年,他背著300多位老兵的骨灰壇,從臺灣一次次飛往大陸,護送老兵魂歸故里。
1949年,蔣介石集團退踞臺灣,大批軍人入島。在兩岸隔絕對峙的數十年裏,他們中的許多人沒有結婚、沒有兒女,不能和親人團聚。歲月流逝,老兵凋零,漸被遺忘在島內社會的角落裏。
58歲的劉德文並未經過戰爭歲月,是老兵眼中的“少年郎”。一段特殊的機緣,一份厚重的大愛與責任,讓劉德文自2003年開始義無反顧承擔起“把鄉愁送回家”的厚重囑託。
“等我走了,能不能帶我回家”
“伯伯,我們出發回家了!”
2025年1月3日,劉德文從高雄飛往江蘇南京,護送兩位老兵的骨灰回家。兩隻骨灰壇,他一前一後背在身上,“為了讓老人看清回家的路”。
只要條件允許,劉德文還會為骨灰壇買下座位,就像對待生者一樣……劉德文説:“不能把骨灰當行李一樣對待”。
1月3日,劉德文乘坐飛機到達南京。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作為在臺灣屏東鄉下長大的“本省人”,劉德文曾經不了解“外省老兵”。直至1997年搬到高雄市左營區祥和裏,和1800多位大陸老兵相遇。
半屏山下的祥和裏,樹木蔥郁,掩映著建於20世紀70年代的民居。這裡曾經老兵聚居,最多時有4000多人,如今只剩十幾位。
劉德文展示寫滿老兵姓名的樓棟明細板。新華社記者 陳君 攝
鄰里情濃,劉德文孩子降生時,老兵們的關切令他感恩。後來經老兵們推薦,他當上里長,還連任多屆,漸漸地,他與老兵群體有了更多交集。
“這裡的伯伯大多數人在臺灣沒有兒女。”劉德文説。
春節,老兵們面朝家鄉的方向遠眺,一坐就是兩三個小時。清明節,老兵們買貢品,面向家鄉祭拜已不在人間的父母。一幕幕場景,反覆衝擊著劉德文的心。
老兵們早年離家來臺,待到兩岸隔絕藩籬打破才能回家看看,遺憾的是,很多人雙親已故。更有老兵因年事已高或身患疾病無法踏上返鄉路,臨終前將“活已做遊子,死拒做遊魂”的遺願相托。
2003年,一位87歲的湖南老兵把劉德文請到家裏吃飯,打開一直不捨得喝的高粱酒,哭著説:“我死後,可不可以幫我把骨灰送回老家,葬在父母墳邊,讓我跟他們團圓。”
劉德文無法拒絕。他承諾,將來會把老人送回家。
幾個月後,老人離世。劉德文自費買機票,從高雄飛香港轉長沙,再坐火車到常德,乘中巴到桃源,帶老兵魂歸故土。
之後,劉德文接到越來越多的請托,不只來自朝夕相處的老兵,還來自素不相識的老兵或其家屬。
“老兵們一輩子都在想家!”劉德文説,“能送他們回家,我是開心、滿足的。”
“我終於有父親了”
山東一位90歲的老人終於等回了自己失散70多年的哥哥;雲南一位從未與父親謀面的遺腹子,在伸手觸摸父親骨灰時失聲痛哭:“我終於有父親了”……
2024年,劉德文護送47位老兵的骨灰回家,是數量最多的一年。
讓老兵魂兮歸來與家人團聚,劉德文説自己腳步還要加快,因為許多老兵的兒女年歲已高,怕等不到團聚那天。
要找到離世多年老兵的骨灰並非易事。多年分隔,老兵親屬大多只能提供姓名等簡單資訊,劉德文經常要前往無人照管的墓地荒冢、收納骨灰的大小寺廟尋找,如大海撈針。
劉德文尋找老兵骨灰。(受訪者供圖)
臺灣天氣炎熱,尋找時中暑是家常便飯。劉德文跑遍臺灣的墓地,記錄下找到的老兵墓地,整理出墓主、位置等資訊,下次收到請托時就先從已建檔的資訊中篩查,依靠他的資料庫迅速找到的老兵有20多位。
疫情沒有中斷他的尋找。2021年,他收到老兵田發祥的大陸親屬委託,開始近一年的尋找,期間頻繁往返高雄、嘉義,累計行程數千公里,2022年3月終於找到,次年將老兵骨灰送回大陸老家。
自家的變故沒有讓他停下腳步。2024年3月,劉德文的父親去世,他處理完後事第二天就繼續前往墓地尋骨。“頭七”過後,他便又踏上送老兵回家的旅程。
如今,劉德文已到過大陸20多個省份,最遠到達新疆喀什,只有西藏、青海、寧夏還沒去過。
回家之路,做人之本
來到祥和裏社區,走過“屏山新村”的牌樓,就到了劉德文的里長辦公室,那是由集裝箱改建的一個鐵皮屋,屋外墻上有六個大字“存好心做好事”。劉德文説,這是自己在送老兵回家過程中學到的做人之本。
高雄的酷暑,炎熱而漫長。為了省錢,劉德文家中和辦公室始終沒裝空調,他對兒女説“心靜自然涼”。
劉德文的祖輩、父母都是普通農民,從小受到的家庭教育就是“中國人看重血濃于水,講究孝道善行”。父母一直資助旅費,去世前一天,父親還問他:“你還有錢嗎?夠不夠買機票?”
劉德文的妻子最初不理解丈夫,後來,一趟共同送老兵回家之旅讓她認識到丈夫所做事情的意義。
“我和兒女講,做這件事不能用金錢來衡量,這裡頭是做人應有的情義。”劉德文説。
劉德文探訪健在老兵。新華社記者 陳君 攝
“兩岸同根一家親,我們不能忘本。”劉德文説,在送徐州老兵回家過程中,他無意中找到了自己家的族譜,還被父親帶到祖墳告慰來臺的先人。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曾在新聞發佈會上提到,劉德文先生奔走兩岸的義舉,撫慰了老兵的離亂之痛。
“大陸這些年變化太大了!以前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坐綠皮火車要十幾個小時,現在高鐵大多很快抵達。”劉德文展示著手機中的大陸常用App,訂票的、付款的、社交的、打車的,一應俱全。
如今,他在大陸有了許多“親人”。一回高雄遭逢地震,劉德文接到幾十位大陸“親人”的電話或是微信。“他們叫我伯伯、叔叔、舅舅或者大哥,問我家人都平安吧。這真是一家人的感覺!”他説。
劉德文運送老兵骨灰的雙肩包。新華社記者 陳君 攝
劉德文已為2025年排好行程,有20多位老兵的骨灰正等著被帶回家。
“送老兵回家”,是一條漫長艱辛的路。他説,只要老兵親屬在尋親,自己就會一直堅持下去。
“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遊子……”在護送途中,劉德文多次聽到這首歌。每次,他都會低下頭,對背在胸前的骨灰壇説:“伯伯,你的家鄉在歡迎你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