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臺情相融 攜手向未來
海峽淺淺,明月彎彎。
漳州是臺灣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也是閩南文化重要發祥地,漳臺同根、同祖、同源,具有共同的民間信仰和文化習俗。據統計,在臺灣地區2300多萬同胞中,約1000萬人祖籍是漳州。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增進臺灣同胞的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依託宗親鄉親、祖地文化等紐帶廣泛凝聚僑心。
囑託殷殷,催人奮進。漳州市充分發揮臺胞祖籍地、閩南文化重要發祥地和臺商投資密集區優勢,突出漳臺教育、醫療、文化、經貿、産業“五大板塊”融合發展的帶動作用,持續在為臺胞臺企提供全方位服務上下大力氣、做足文章,不斷增進臺胞獲得感、幸福感,努力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
跨越海峽
成為臺商創業沃土
漳州與臺灣,隔著一灣淺淺海峽。
福建係祖國大陸距離臺灣最近的省份,一水相連,處於福建南部的漳州,與臺灣本島的直線距離只有200多公里,是許多臺胞登陸創業的首選地之一。
秋風送爽,在薌城金峰開發區的民翔半導體存儲項目現場,兩棟4層高的廠房均已完成外立面施工,數十名工人正進行掃尾施工作業。
“原先公司的廠房是租賃的,新廠房建成後將安裝晶片封裝和貼片全産業鏈生産線。”民翔半導體公司總經理陳冠縈説,項目投産後預計5年內總産值超35億元。
民翔半導體是近期新落戶漳州的臺資企業之一。追本溯源,臺資企業落戶漳州的歷史已有40多年。
1981年7月,臺商張正光登陸漳州,創辦了臺資企業詔正水産聯合公司。這是福建省第一家臺資企業,也是大陸第一家臺資企業。自此,拉開了臺企落戶漳州、臺商在漳州創業故事的序幕。
在角美,臺商創業的故事尤其多。
位於漳州與廈門連接處的角美,係廈漳同城化的橋頭堡,良好的地理優勢吸引了眾多臺企在此落戶,于2011年獲批成立漳州市臺商投資區。
日前,位於臺商投資區的燦坤集團入選第八批省級製造業單項冠軍名單,是全市入選的兩家企業之一。
創建於臺南、登陸于廈門的燦坤集團,從2002年起陸續將製造基地由廈門轉移至角美。
“當年,僅用248天,就建起了20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並試投産。建設之快,效率之高,省內罕見。”漳州燦坤實業有限公司協理高建華早在20多年前就入職燦坤,對公司的發展如數家珍。
燦坤的落戶投産,帶動了一批上下游企業及其他臺資企業陸續入駐。時光荏苒,臺資企業在漳州臺商區這片熱土上蓬勃發展。據統計,漳州臺商投資區已集聚臺資企業160多家,總投資額約65億美元,躋身大陸三大臺商聚集區之列。
在新時代,關於燦坤的發展故事還在續寫中。“當年建成的基本都是單層式廠房,土地利用率較低,畝均産值較低。”高建華説,公司積極配合政府部門啟動對燦坤工業園的改造,燦坤園區從傳統工業區開始向海絲國際 新質科創城轉變。
漳州,同樣也是臺農的創業沃土。
漳州與臺灣隔海相望,處於同一緯度,農業生態環境、農産品結構和作物生長節律等基本相同。
秋日的傍晚,在鉅寶生物的蝴蝶蘭種植溫室大棚裏,工人們正對一盆盆蝴蝶蘭苗進行培育。
鉅寶生物是臺商黃瑞寶創辦的,自2006年落戶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以來,一直致力於蝴蝶蘭新品種的研發,係蝴蝶蘭花卉栽培和種苗研發的龍頭企業。
“公司培育的品種從初期的200多個到現在的3000多個。其中已有近300個品種投入市場,數量在業內位居前列。”鉅寶生物董事長黃瑞寶自豪地説。
漳州是福建省最大的花卉苗木産區,也是大陸最大的海峽兩岸花卉集散中心和對臺農業合作基地,蝴蝶蘭産業發展只是漳州深化對臺交流合作的一個縮影。
借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一系列全國“第一”相繼落地漳州:
臺商李瑞河創辦的天福集團成為大陸第一大臺資農企,現已在全國開設1300多家連鎖店;古雷臺灣石化産業園,是大陸唯一的臺灣石化産業園區……
近年來,漳州市持續優化涉臺營商環境,引導臺胞臺企共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如建設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加強漳臺産業合作,古雷石化産業基地進展順利;鼓勵臺灣農漁民參與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參與鄉村振興;鼓勵漳臺企業和科研機構共建技術研發平臺,推動在漳臺企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轉型等。
去年9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下稱《意見》)發佈,提出支援有條件的地區建設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加強閩臺産業合作,提升兩岸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加強要素保障,支援古雷石化産業基地等,同時也鼓勵臺灣農漁民參與福建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參與鄉村振興。持續造福臺灣農漁民,在用地、融資、開拓內銷市場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等。
這些政策極大鼓舞了在漳臺企臺農的發展及創業熱情。“截至今年8月,漳州累計批准臺資企業(項目)3611個,合同利用臺資181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超過128.67億美元,居大陸地級市前列。”漳州市臺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説。
漳臺一家
持續完善對臺服務
兩岸一家親,漳臺親上親。
臺胞臺商都是自家人,臺胞臺商的事,就是自家事。
日前,漳州市涉臺勞動爭議調解中心在臺商區揭牌成立。這是全省首家專門解決涉臺勞動爭議的調解機構,為漳州地區的臺胞臺企提供用工服務、法律法規諮詢、勞動爭議化解等一站式服務。
“越來越多的臺胞到漳州工作和創業,有了這個調解中心後,就能更好地為臺商、臺胞提供專門的勞動糾紛調解服務。”臺商區社管局局長李文勇説。
這是漳州市秉承“兩岸一家親”理念、健全涉臺勞動關係協商調解機制、推動涉臺勞動環境和諧穩定發展的又一新舉措。
在去年底舉行的“第三屆漳州 臺商周”開幕式上,漳州市有關部門組織銀行與20家臺商企業現場簽約,提供10億元金融意向授信。目前,漳州全市共有27家金融機構開辦對臺金融業務,對臺企授信金額達446.97億元,表內外融資餘額178.37億元,授信總額和融資餘額均居全省首位,為臺企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漳州市各級政府提供優質、高效、便捷、創新的金融服務,為臺胞臺企投資與工作生活提供良好環境,讓臺商臺胞在漳州生活創業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雅歌樂器總經理、漳州臺商協會監事長呂孟哲説。
近年來,漳州全市各部門緊扣兩岸融合發展主題,不斷加碼政策紅利,持續完善對臺服務,落細落實惠臺利民措施,吸引更多臺胞臺企前來生活、創業。
“漳州市先後出臺‘58條’和‘22條’惠臺措施,並在全省率先成立臺胞臺商服務中心,全力維護臺胞臺商的合法權益。”漳州市臺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説。
秉承“第一家園”的理念,漳州每一條細緻入微的政策舉措都是對廣大臺灣同胞在大陸創業、就業、學習、生活等方面合理訴求的回應。
面對參加臺灣地區健保的臺胞在漳就醫難點,漳州臺商區重點解決其在大陸就醫醫療費用回臺報銷路途遠、手續雜、期限久等困難,首創推行“醫保+公證”服務,推動臺胞健保核退公證環節試點前移至醫院。漳州第五醫院掛牌成立“臺胞健保服務站”,將臺胞健保核退公證環節試點前移,實現“院內直辦”,為往來大陸及定居大陸臺胞提供更加高效、便捷、溫馨的醫療服務。
“健保核退公證環節和健保核退手續,在第五醫院就可以直接辦理,解決了在大陸就醫醫療費用回臺灣報銷路途遠、手續雜、期限久等一系列問題。”日前,在漳州臺商投資區生活的臺胞張先生開心地説。
為了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根據《意見》,漳州市暢通臺胞往來通道,鼓勵更多從未來過大陸的臺灣同胞來漳走訪交流;促進臺生來漳求學研習,對臺胞子女在漳中小學和公立幼兒園就讀實行“歡迎就讀、一視同仁、就近入學”政策;支援在漳各類企業特別是臺企聘用更多臺灣員工、加大在漳州職業學校招聘臺灣教師力度;鼓勵臺胞申領臺灣居民居住證、臺胞在漳定居落戶實現“願落盡落”……
在這些惠臺政策的鼓勵下,許許多多臺灣青年跨海而來紮下根,書寫著漳臺融合發展、共同創業的新篇章。
同根同源
兩岸文化交流不斷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鄉愁》,至今仍在兩岸傳誦,經久不衰。
漳臺兩地大家講同款的閩南話,唱同調的歌仔戲,吃著同味的蚵仔煎。
日前,首屆“閩南魂”閩南語合唱藝術節在漳州開唱,站在臺上的是臺北愛麗絲合唱團,她們帶來了《阿母的搖嬰仔歌》與《阿里山小火車》,優美的閩南語音調在兩岸回蕩。
“漳州和臺灣地緣相近,語言相通,通過共同的鄉音閩南語,搭建起了兩岸的文化溝通橋梁,兩岸的同胞共同唱起閩南語歌謠,也給我們帶來了更深的情感共鳴。”愛麗絲合唱團團長傅依萍説。
語同音、文同源、曲同調、祖同宗、食同味、俗同風……閩臺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些都來自於同根同源的文化脈絡,也正是有著這份文化認同,讓漳臺人民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循著文脈,找尋兩岸之間的交響。
在漳州,漳臺的印記隨處可見。走在漳州古城的臺灣路上,路旁的騎樓南洋風情濃厚,胭脂磚在歲月的沖刷下沉澱出獨特的色彩。漫步街頭,可聽見唱腔悠揚、鑼鼓鏗鏘,這是源於閩南薌江流域、傳于兩岸的薌劇。
薌劇是流傳于漳州及周邊地區的民間藝術,又名歌仔戲,是全國300多個劇種當中唯一由海峽兩岸共同孕育的“姐妹花”劇種。早在300多年前,大批漳州人隨軍入臺,在思鄉之時,便唱起家鄉的薌劇,並搬上舞臺,清末民初演變為臺灣歌仔戲。
1995年,受臺灣業者之邀,漳州市薌劇團一行60多人,帶著《李妙惠》等八齣拿手好戲赴臺。這也是第一個赴臺演出的大陸地方劇團。在這之後,兩岸的戲曲交流互動不斷,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今年9月,福建居民赴金門旅遊重啟,龍文區碧月薌劇團便踏上了前往金門的渡船,他們是今年福建居民赴金門旅遊重啟後,近5年來漳州首個赴臺開展非遺文化交流演出的團組。
“雖然演出的時間不長,但還是感受到了觀眾的熱情。在藝術交流中,兩岸的聯繫更緊密。”劇團團長林碧月説,本次展演的節目,都以“團圓”為主題,希望通過演出傳達兩岸團圓的美好願景。
“列祖列宗,我們回來了!”今年2月24日,在平和縣坂仔鎮心田村賴氏宗祠裏,臺青賴賴的父親賴堅立激動萬分,攜一家人對著祖先牌位三鞠躬、點燈、獻花……當地宗親敲鑼打鼓,用隆重的禮儀迎接臺灣的親人。
賴賴是醫學博士,在北京、上海工作多年。前年中秋節期間,賴賴計劃來福建旅遊,當時其父親給了她一個族譜上的地址,叫她有機會去祖先生活過的家鄉看一看。
於是,賴賴便將尋根謁祖的消息發佈在“小紅書”平臺上尋求幫助,很快引起許多熱心網友的幫助,通過一番搜尋,最終確定祖籍係平和縣坂仔鎮心田村。
“祖先的名字就在名單上!斷了300多年的線,總算接上了。”對上名字的那一刻,賴賴眼眶濕潤了。
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作為臺灣同胞的重要祖籍地,每年都有許多臺胞來漳尋根謁祖、文化交流、經貿考察等。
作為閩南文化的重要發祥地、生態保護區核心區和遺産富集區,漳州努力將同根、同祖、同源的優勢轉化為凝聚臺胞的合力,持續深化漳臺社會人文交流,鼓勵青少年交流交往,加強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平臺建設,助力臺灣青年來閩追夢、築夢、圓夢。
截至目前,全市擁有涉臺經濟園區8個、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8家。漳州市還加大對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的扶持力度,設立發展資金,並大力開展創業輔導工作。
據介紹,接下來,漳州還將推進建設世界閩南文化交流中心,著力打造一批文化交流品牌、辦好一批基層民間活動、建設一批青年交流基地,持續傳承弘揚兩岸文化,讓家人常來,走得更親。
漳州市臺聯副會長盧蕓藝説,閩南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兩岸同胞文化認同的重要紐帶。傳承和發展閩南文化不僅有助於增進兩岸同胞的文化認同,還有助於推動兩岸文化的共同繁榮。臺聯將持續做好漳臺交流活動,讓更多臺胞感受“兩岸一家親,漳臺親上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