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寧夏行:閱見大漠“無盡藏”
中新社寧夏中衛8月9日電 題:臺胞寧夏行:閱見大漠“無盡藏”
中新社記者 徐雪瑩
在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一處沙地上,來自桃園的沈仲麟將鐵鍬對準平鋪開的麥草,一傾身、一蹬踩,一排麥草立在了黃沙間。
“之前一直不理解這種方法為何有效,還以為草方格是種的草。實地看過才知道,是把麥草扎進沙地。”他了解到,麥草形成的壁障,能將流沙固定在一米見方的格子內,其後可撒播草種、栽種耐旱植物從而進一步固沙。
作為西部大開發與黃河“幾字彎”攻堅戰臺胞考察研習營成員,臺灣中華民族致公黨桃園市黨部主委沈仲麟等臺胞近期來到寧夏銀川、中衛等地參訪,當地將沙漠“變廢為寶”的成果讓他們印象深刻。
東鄰毛烏素,北接烏蘭布和,西瀕騰格裏——三面環沙的寧夏是大陸土地沙化最嚴重的省份之一。20世紀50年代,在保障沙漠鐵路——包蘭鐵路順暢通車的實踐中,“麥草方格”固沙法應運而生。
如今,機械協助更是顯著提高了作業效率。順著麥草方格望向大漠深處,目光與一片片“藍海”相接。在寧夏騰格裏沙漠新能源基地,數百萬塊光伏板鱗次櫛比。該項目一期並網後,每年可提供清潔電能18億千瓦時,約可滿足150萬個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
“這讓我很震撼。企業背靠國家,才能承接這麼大的業務。”在維爾利環保科技集團臺灣區總監蕭方善看來,寧夏將原本的荒廢之地打造成大型光伏基地,還兼具治沙功能,充分開發利用了地方自然資源稟賦。
在沙坡頭旅遊景區,“滑沙”而下,不遠處便是黃河,諸多遊客乘坐羊皮筏子漂流其間,盪漾的水面仿佛溫潤的玉石。臺灣夢威旅行社副總經理許伯瑜過去十餘年裏到過不少大陸城市,此次他體驗了沙漠越野車、黃河漂流、騎駱駝等項目。
“土壤貧瘠、氣候條件惡劣,往往伴隨著生産條件差。”許伯瑜告訴記者,寧夏卻化挑戰為機遇,打造出具有標識性的特色旅遊産業,完全不輸其他地方。
在他看來,旅行的意義在於拓寬視野,甚至可能重塑思維方式。大陸旅遊資源豐富,臺灣年輕人應多來走走,親眼看看更廣闊的天地。(完)